分享

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的对策思路

 千岛花园 2012-08-03
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的对策思路

  一、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的时代背景

  畜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1978年生猪存栏65.58万头,出栏36.47万头,2007年全市生猪存栏320.35万头,出栏424.03万头,存栏增加3.88倍,出栏增加10.63倍。2007年全市牧业产值67.19亿元,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30.53%,占家庭经营收入的48.6%,为大中城市提供了充足的肉食供应,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面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形势、市场竞争的新挑战、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市生猪生产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污染问题: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承载量趋于饱和。二是疾病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畜禽疫病种类不断增多,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动物疫病形势日趋严竣,旧病未除、新病又来。三是畜产品安全问题:由于没有实施统一的养殖标准,缺乏规范管理,一些养殖户利益驱动,在饲养中添加违禁药品和添加剂,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等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最突出是环境污染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养殖业的发展陷入有争议的局面:一方面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由于全国肉食品供应紧张,肉价上涨,国家连续二年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生猪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养猪业污染成为“千夫所指”,似乎是污染的罪魁祸首,迫使政府采取限养、禁养等措施控制污染,在这矛盾相持、进退两难之时,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的思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生猪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07433号)。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年建成900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出栏标准化养殖生猪300万头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生产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为中心,着力培育生态畜牧业,以实现生猪产业“安全、生态、高效、环保”为目的,全面打造生态、无公害生猪品牌,有效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促进健康养殖和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

  二、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设成效

  1、国家2007年扶持我市生猪标准化生态场建设18个,下拨扶持资金1180万元,现18个场已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排污设施方面的改造,大部份已验收达标。2008年国家继续下拨资金1200万元扶持我市21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改造,年内将完成。

  2、市政府今年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市政府扶持畜牧业资金近3000余万元,对300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按标准化生态场进行改造,到目前,累计新建沼气池6440m3、生化塘1186 m2、新种植牧草2492亩、新装干湿分离机96台、实施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技术试点73个场、养殖面积9.1万平方米,可消纳18万头生猪的粪尿,新增猪沼果(草)生态养殖场120个,生态养殖比例达60%,通过标准化猪场现场检查数284个,已通过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产地或产品认证场266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为0%

  三、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设存在问题

  1、资金问题。大规模实施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是一项浩大工程,在全省首创史无前例,因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有场按生猪标准化生态场的验收标准进行改造,据测算平均每个场需投入30万元,300个场需投入900万元,全部都靠业主投入,在猪价好、利润高时有一定可能,在猪价低时则难予实施。因此政府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奖励积极实施生猪标准化生态场改造的业主。确保此项工程顺利开展。

  2、场地问题。许多猪场没有实行“三区”分离,由于当时建设初期缺乏规划和前瞻性,没有预留用地,现在要进行改造较困难,更没足够的土地用于吸纳沼液和种植牧草。

  3、场主的认识问题。一些场主对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认识不到位,对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改造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不谋长远发展,对政府补助期望过高,自主意识不够。

  4、生猪标准化任务过重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场1183个(20078月统计),900个标准化场任务已占1000头以上规模场的76 %,有些场由于造址的原因没有足够的土地可用于消纳猪粪尿,要完成这些任务,很有可能只好降低标准、流于形式,标准化场变得不标准,示范作用降低。

  5、由于省内国内很多市场还没实行无公害畜产品的优质优价,而目前无公害化认证费用又很高,极大的影响了养殖户实施生猪标准化工程项目的积极性。

  四、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下阶段工作的对策思路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提高认识,这个问题是我们做好生猪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干部职工认识到位了,标准化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就会高起来。猪场业主认识到位了,生猪标准化的各项措施自然就会主动想方设法把它做好。认识是第一位的,认识到位了,生猪标准化工作就会由“我们要猪场业主做”变成“猪场业主自然想要做”,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猪场业主就会从长远着想舍得大投入。我们整个生猪标准化工作才能形成一种“业主投入为主,政府适当引导扶持”的投入好机制。

  2、抓住关键,落实责任,全面推进

  要动员、组织全市畜牧系统力量,切实落实市、县、畜牧兽医水产局领导分片包干,站、所干部包场的责任工作机制,完善奖惩措施,确保任务完成。要抓住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实施的关键和重点即(1)无公害认证;(2)三区分离;(3)档案记录,制度上墙;(4)畜产品质量检测,免疫抗体检测;(5)污染治理等五大项,尤其是无公害认证和污染治理,要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细致地做好生猪标准化场业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引导他们做好无公害认证和增加对场内设施,特别是治污设施的投入,按标准化要求完善,全面推进生猪标准化工作有序,协调有效开展。

  3、重抓运作、狠抓落实

  要深入实际,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要继续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提高运作艺术和方法,要在认真回顾总结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全年建设任务完成。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到场实地指导和各种新闻媒体、墙报宣传实施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典型经验及重要意义;二要及时落实兑现扶持配套资金;三要充实实施生猪标准化工作人员;四要细化任务,制定具体的每月、每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五要加强部门配合和上下联系,发挥部门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中的作用;促进生猪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4、认真督查,严格标准,整改到位

  要抓紧时间做好各生猪标准化场的各项整改、完善工作,挂钩领导和责任人要深入各场,对照生猪标准化场验收标准,加大督查力度,要求一个场一个场的督查,一个场一个场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形成督查材料,每月通报一次,要对督查出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时限,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到位。

  5、切实加快生猪无公害场认证进度

  生猪标准化场取得无公害认证是验收的必备条件,是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任务。各县(市、区)一定要精心组织,配足精干人员专职做好生猪标准化无公害认证工作。要按任务数列出每月应完成多少个场的材料编制申报,逐月对照,按时完成。要学习永定由县政府出面聘请省绿色食品开发公司,全面负责对全县列入生猪标准化实施场,集中时间逐场开展无公害场认证评审,统一负责为每个场撰写无公害猪场申报材料的做法和新罗区以新罗区生猪协会为主,指导帮助列入生猪标准化实施场撰写无公害猪场申报材料的做法,切实加快无公害生猪的产地和产品认证进度,以确保全年任务的按时完成。

  6、开展生猪标准化生产工作竞赛活动

  为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工作上新水平,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00个场的建设任务,我局决定在610月份开展推进生猪无公害认证和生猪标准化场建设工作竞赛活动,对在活动期间各项工作开展得好、建设进度快的县(市、区)局由市局评出前三名给予表彰、奖励。对后进的县(市、区)局,市局将派出督导组进驻督导,由市局主要领导对县(市、区)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要求说明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畜牧系统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创新意识,营造你追我赶的竟赛热潮,进一步开创生猪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确保今年市政府下达的生猪标准化场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五、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的几点理性思考

  1、要解决养猪的污染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猪粪尿,一亩耕地能吸纳2头生猪粪尿,一亩山地能吸纳3头生猪粪尿,按此标准计算,一个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规模场必须要有500亩耕地,或333.3亩山地与其配套,这样才能达到完全不污染环境,做到零排放,保护生态平衡,真正做到名符其实的标准化生态养殖,能有这么多耕地或山地配套的猪场确实不多。

  2、“猪沼草”(猪沼果、猪沼竹、猪沼茶、猪沼菜等)是生态养殖很好的模式,特别是“猪沼草”,牧草吸纳粪尿的能力强,依然要有足够的土地用于种草或种果、竹、茶、菜等,如果只建沼气池、生化塘,没有吸纳的土地,沼液没有足够的植物来吸收,依然会污染环境,没法做到真正的标准化生态养殖。

  3、畜牧业在发展我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向城市提供肉食品供应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环境污染问题确实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对继续发展我市畜牧业如下几点思考:

  1)畜牧业包括饲料、兽药、疫药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链,而养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又是效益最差、付出的环境代价最大的环节,我市畜牧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应该重点引导发展除养殖外的其它环节,诸如饲料加工、肉产品加工等,这些环节经济效益高,又可使畜牧产业链更加完善。

  2)畜禽养殖包括猪、牛、羊、鸡、鸭、免、蜂等,这些品种中养猪污染又是最大的、最难处理,而其它品种相对污染小,如家禽排粪尿小,鸡粪养分高,牛粪可用于种植食用菌,养蜂不但没有污染,还可为农作物授粉,增加农作物产量,因此建议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污染少而又有特色的品种,如河田鸡、山麻鸭、连城白鸭、福建免、中蜂等。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不同的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必须升级换代,诸如珠三角地区原来大力发展制造业,现制造业不断向西部转移,我市养猪业发展到今日,环境容量已经饱和,不能再在量上的发展,而应该实行升级换代,重在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今后应重抓标准化养殖和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品牌的塑造,提升我市畜牧业的产业素质,加快建设我市海西牧业强市的步伐。

  2009-06-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