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释疑五则

 山爷wzs0718 2012-08-03

      读书释疑五则

   一、“仁者”为何要“乐山”,“智者”为何是“乐水”?

出自《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者乐山”的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的。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所以,智者乐水(摘自:郭灿金张召鹏著《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二、“出人头地”是谁说的哪个人?

据郭灿金张召鹏合著《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记载,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从小跟母亲学文,到20来岁已博学多才,在参加礼部考试时,他以一篇《刑赏忠厚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接着又在《春秋》经义的策问中名列前茅;在殿试中中乙科。宋代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中记载,公元1057年,苏轼兄弟同时赴京参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那一年,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苏轼的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欧阳修见了大为惊喜,准备点其为状元,但那时考卷也是密封的,欧阳修觉得试卷的文风与他的得意门生曾巩相似,怕点了自己的门生为状元,受人议论,于是点了个第二。后来知道是苏轼的卷子,很是后悔。欧阳修感到发现了一个少有的人才,就在给梅尧臣的信中赞扬苏轼,并说:“我应当让他出人头地。”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苏轼后来在杭州等地做官,宋哲宗时代为翰林院学士。他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诗文,在文学上取得科杰出的成就。

三、“乐龄”一词是如何出现的?

“乐龄”一词是对60岁以上年龄段的别称。据说此词语产生于70年代末,最早源于新加坡。“乐龄”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开心、快乐、愉悦、惬意、潇洒,甚至是幸福、享受等等。当时新加坡第一个老人活动中心在惹兰勿刹(Jalan Besar)茂德路(Maude Road)成立,首次采用“乐龄中心”这个名称,从此便用开了,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由“乐龄”衍生出来的词语已有乐龄村乐龄周乐龄大学乐龄中心乐龄公寓乐龄俱乐部乐龄关怀合作社乐龄服务综合中心等,而且仍在繁衍之中。因为人生到了退休年龄,养儿育女的烦恼没有了,竞争激烈的工作搁下了,生命出现前所未有的自由、轻松感。所以,用“乐龄”来表达快乐人生和乐天知命是再恰当不过了,符合现代社会老年人的实际生存状况,也有利于提倡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乐龄”以“乐”代“老”,而“乐”有“快活”、“安乐”的意思,一个人能活到“快快活活安安乐乐的年龄”,该是多么幸福啊!人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扮成熟,大约是怕人家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及至进入老年,却忌讳起来了。“乐龄”一词的巧妙之处便在于,在造词的时候顾及语言用户的心理感受和承受能力,避开了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乐龄”是个婉词。

四、“红学”名称有什么故事?

《红楼梦》一书在清代流传较广,俗话说:“开讲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清乾隆时松江人朱鼎昌爱读小说,尤其爱读《红楼梦》。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读“经学”,他说:“我也研究‘经学’,不过我的‘经学’比别人的少一画三曲。”别人不解,他笑道:“‘经’字少一画三曲不是个‘红’字吗,我研究的是‘红学’。”此后,人们便称《红楼梦》研究为“红学”。

五、“书皮”颜色不同的书都是些什么书?

“红皮书”:最早在英国出现,多用于财政方面,后扩大用于官员名册,贵族名录和宫廷指南。因其封面为红色,故称为“红皮书”。现在主要是国际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布的一种确定濒于绝种的动植物的多卷资料汇编。

蓝皮书”:始用于1681年英国议会内部发行的《英国议会文件》之中。因封面为蓝色,故称“蓝皮书”。

黄皮书”:最早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一种预防接种证书,其封面为黄色,故名。

白皮书”:最早见于美国国务院19498月发表的档案汇编《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因封面为白色,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