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邸乃壮:山水脸蛋上的那些麻点

 金匠尚玉 2012-08-03

邸乃壮:山水脸蛋上的那些麻点

2009-02-24 08:39

没想到,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今天,“麻点”竟然成为了一大主流,细数,有个别山水画中的麻点数量似乎已突破了十万点大关。远观现今的山水画,几乎是“千山万水尽在一片麻点中”。

山水画中的“麻点”是从宋元山水的苔点画法演化而来的,明清以后开始出现了“麻点集群”。到了黄宾虹,他把“麻点”与“线”浑然成了一体,呈现出一种笔触丰富而朦胧的“东方的印象派”气象。

除了笔墨的进化,朦胧一体的山水进一步接近了素描直觉,也是黄宾虹赢得现在一代山水画家崇拜的原因。现行的“先学素描,再学山水”美术教育体系让素描视觉先入为主,改变了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1978年东山魁夷风景画在中国展出,八十年代后山水画开始重视“肌理”了,笔触更细密、墨色更浓郁成为趋势。

后来黄秋园被发现,再后来“中国元素”盛行了起来,皴、短线尤其是“点”等传统符号成便成为了构成肌理的主要元素,于是画坛上涌现出了大量的“麻点山水”,成为了主流风格。

拿现在的“麻点山水”和明清“麻点山水”做比较,现在那些学过素描的画家,因为有了素描排线的功夫,所以他们的“麻点山水”笔触更有序,结构也更结实,明暗关系统一而准确。相反,明清时的“麻点山水”,显得多少有些笔触无序、画面松散、墨色凌乱。

我很佩服现在人的聪明,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一些最明显的“传统特征”作为传统而画了出来,并且巧妙也是不由自主地融进一些西画审美因素,变成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山水画。

我有时在想:也许在那些被快速抛弃了的传统糟粕中,那些没经过素描调整的笔触无序、画面松散、墨色凌乱的麻点画法,才是我们应当继承的“内在的传统”。我看明清时候的画,好象并不是只为了让眼睛舒服,更多是让手也很舒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