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0万建了座“窝心桥”?

 Eosun 2012-08-03
1300万建了座“窝心桥”?
2012-07-30 08:42:49 来源:红网 

  日前媒体报道,安徽阜南县与河南淮滨县交界处一座投资过千万元大桥,建成6年后未能通车。阜南县交通局副局长称,该桥南端处于淮滨县境内,河南方面土地征用问题致大桥没能全面通车。淮滨县交通局副局长则表示,曾多次向上级申报建设计划,但未下达。(7月28日《京华时报》)

  从报道配发图片来看,桥面杂草丛生,有一株蓬生草足够装满两大筐。距大桥不远处,一条摆渡船上面,挑担的、开三轮的、抱着孩子的,将空间挤得满满当当,正在水面上吃力地缓行。在河南淮滨县境内,因桥头接线道路工程未能实施,大桥“断头”。

  安徽阜南交通局一方称,大桥不通,根子在河南淮滨——淮滨接线工程牵扯挖压土地征用,难题一直未解。河南淮宾交通局称,当地财政难以负担,曾多次向上级申报建设计划,但一直没有下达。河南交通厅则称,接线属于淮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主体是县政府,淮滨一直未将该项目列入建设计划。

  事件牵扯四方:两省的两家县交通局、河南省交通厅以及河南淮滨县政府。四方都有理由,且河南省、县两级交通部门,对资金无法落实的原因各执一词。

  责任当有大小,但大桥6年不通,却着实都脱不了干系:这么大的工程,起初难道是安徽阜南的“一厢情愿”?建桥之初,难道没有严格规划?四方难道没有坐下来面对面具体商讨、协调,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面临这么多棘手难题,大桥仍然开工并持续投入千万,难道是仓促上马的拍脑袋工程?难题不会是一天堆积的,为何没有及时化解与补救?6年之久,肯定会引发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热议,引来骂声一片,为什么相关部门迟迟没有高度重视?为什么缺乏必要的督促监管?四方的回答全是在为自己开脱,特别是河南两方,没有一方从担责出发。这是典型的扯皮与推诿,表明为民服务的意识麻木到了何种地步。

  建桥铺路,事关社会民生。大桥涉及洪河两岸12个乡镇、数十万群众。据报道,这两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且都是沿淮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两岸群众长期受淮河洪涝灾害的侵袭。作为惟一的连接通道却没有通行,对汛期民众转移、防汛物资运输都有影响。同时,对两岸乡镇农业生产物资的运输,包括对外的经济发展贸易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月就读到一则类似的新闻:7月13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河南鹤壁也有一座大桥,投了600万,一年多前主体工程就已完工,却因为桥两端的淇县和浚县相互“扯皮”,至今没有修建引线,同样无法通车,只有熟悉地形的群众推着自行车、电动车勉强能过。

  “便民工程”成了“扯皮工程”,崭新的大桥被迫闲置,甚至成了烂尾桥,让人心疼、心寒、心酸。

  成了摆设的大桥很丑,是一个巨大的曝光台。必须尽快成立调查与督导组,组织专项行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速查找与化解难题。投入巨资修建的大桥,迟迟不能通车,百姓需要知道真相,大桥何日变通途,何日不再让百姓“望桥兴叹”,有关部门必须尽快作出承诺。(窦永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