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华章 金银器

 书楼寻踪馆 2012-08-04

 

                          草原华章 金银器

迦陵频伽形金耳坠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通长8.8厘米。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出土 ,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人物双狮纹金牌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东汉。长10厘米。宽5.8厘米。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腰林毛都出土,通辽市博物馆藏。

  萨满住持祭祀活动时佩戴的饰件。中间女性头戴尖顶帽,高鼻深目,两侧各蹲一只怪兽,与西伯利亚地区出土的一件“双狮守护圣树”金牌饰极为相似。反映出鲜卑金器在继承匈奴风格和吸纳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金器造型艺术。

人形金牌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东汉。长8.8~9,宽5.5~6厘米。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腰林毛都出土,通辽市博物馆藏。

  一组2件。人面饰,圆脸,额头及颧骨凸起,宽鼻,属典型的蒙古人种形象,可能是萨满巫师作法时佩戴的圣物。中国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的诸游牧民族,都曾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成与母系社会,萨满法师多为女巫。巫师作法时常常佩戴金牌饰,显示自己具有通达上天和祖先沟通自然界万物之灵的法力。鲜卑人也继承了这种传统,希望以此带来福运和力量。

龙形金项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晋。长128厘米。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鲜卑贵族的佩饰。龙为一身两头,龙身上现存二盾、二戟、二梳、一钺共7件装饰。龙身可以自由转动,盘曲自如,富有灵动浮游之感,造型生动离奇,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同汉族一样,以龙为信仰,视其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鎏金神兽纹铜带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东汉。长10.4厘米,宽6.5厘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一组2件。带饰上浮雕一展着双翼的飞马,鼻端有角。飞马是文献记载中引领拓跋鲜卑南迁的神兽。“飞马纹”带饰在鲜卑族活动过的地区多有出土。

虎鸟纹金带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战国。长4.2厘米,宽3.4厘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匈奴人腰带饰。正面以虎形图案为主,虎的头部和尾部有鹰首图案,腰腹部镶嵌7块红、绿宝石;背面两端各有一拱形钮。

双马形金牌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东汉。长9.65厘米,宽4厘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小坝子滩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鲜卑族的代表器物。两马一大一小,小马立于大马背上,寓意母子平安。此类风格的牌饰在欧亚大陆草原上十分流行,显示了游牧民族艺术上的交流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出其喜爱马、崇尚马的心理。

卧马形金牌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春秋。长4.6,宽4.5,厚0.1厘米,重28.1克。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那素台出土, 赤峰市宁城县博物馆藏

  佩饰,模铸而成,背部有两个穿钮,可系挂。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传神,体现了对马的热爱与崇尚,具有浓郁的马背民族风格。

雁纹金牌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春秋。直径7.1厘米,厚0.2厘米,重108克。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出土,赤峰市宁城县博物馆藏。

  背部有桥形钮,可系挂。在北方草原地区,黄金深受人们的崇拜,被视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雁阵纹牌饰,体现了佩戴者带领人们像雁一样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迁徙,表明其具有尊贵的地位。

圆形金、银饰片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直径3.3厘米。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缝于衣肩的饰品。金饰片画面为一只立于云间的三足乌,象征太阳;银饰片画面为桂树、仙女和玉兔。象征月亮。

鎏金摩羯纹银盘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长19.9厘米,宽14厘米,高4.1厘米。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盛食用具。此盘略呈菱形,沿面膜压缠枝花纹,盘内底錾刻两摩羯戏火焰宝珠纹,花纹处鎏金,为金银辉映的金花银器。

鎏金双狮银盒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口径19厘米,高11.1厘米。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盒盖模压一对互相追逐的狮子,盖顶边缘饰以缠枝牡丹花纹。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铜镜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边长25、高11.7厘米 。

  妆奁盒。内置对飞鸾凤纹铜镜。盒盖内镶一层银箔,錾饰《庭院赏乐图》,真实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学者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做过萨满教当家女——奥姑的辽太祖之女质古公主。契丹人崇尚音乐舞蹈,凡宴饮、行军打仗、敬天祭祖都要有乐舞。

鎏金花卉纹银盘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会同四年(9411)。口径15.9厘米,底径10.3厘米,高3.5厘米。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与之墓出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盛食用具。盘体呈五瓣花形,内底錾刻缠枝花纹,内沿处饰以荷叶、鸾鸟纹。

鎏金生肖奏乐图配饰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直径7.2厘米,高6.8厘米。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錾花银盏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辽。高6.4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4.8厘米。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白音乡有爱大队窖藏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饮茶用具。

  陈国公主为辽景宗的次子、辽圣宗同母弟耶律隆庆之女,正妃萧氏所生,曾封太平公主,又晋封越国公主,死后追封陈国公主。公主的祖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陈国公主死于辽圣宗开泰七年,年仅18岁。

以下几件均为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镂花金香囊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长13.4厘米、宽7.8厘米;金链长9.2厘米,重40克 。

  香囊自古为佩于身或悬于床帐或车辇上的饰物,内贮薰衣草类植物。此香囊呈扁桃形,镂刻花纹、缠枝忍冬纹等纹饰有明显的唐代金银器余韵。

八曲联弧形金盒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直径5.5厘米。佩囊,也叫荷囊,荷包的前身,用以盛放印章、鱼符等物。置于墓主人腰部右侧。盒面錾刻一对戏水鸳鸯,盒底錾刻双鹤,反映契丹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悦。

双龙纹金手镯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展开长18.2厘米,面宽0.4-1.1厘米;分别重66.5克和71克。2件。出土时套玉公主右手腕银丝殓衣之外。设计借鉴了西亚波斯王朝流行的兽首装饰镯尾的技法,而以龙取代兽首则显示了契丹的文化特色。

鎏金高翅银冠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草原华章路金银器

 冠箍口径19.5、冠体高26、立翅高30、宽17.5厘米,重830克。公主冠饰。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饰。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并用细银丝缝缀加固而成。冠正面和两侧立翅镂空并錾刻火焰宝珠、凤鸟和云纹等花纹。冠顶缀饰道教元始天尊像。陈国公主的伯父圣宗以及叔父耶律隆裕都是虔诚的道教信徒。此冠以道教人物为饰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稀世金玉器具文物  1 - 海阔山遥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