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序》第一、二两行,几乎没有行书连笔的特征,可看作王羲之楷书难得的墨迹范本。本版图片由庄天明供图。
为解除“回锋法”大声疾呼
龙虎网讯长期研究书法史的庄天明指出,考察现代普遍流通的楷书字帖与习字范本中,只要出现基本笔画示范性书写图例的,几乎清一色都是藏头护尾式回锋的指导方法。出版物既如此似法律文本般的示范,老师、先生们也就毫不犹豫地如此而教,学生们更是无条件地如此而学。时至今日,“楷书基本笔画的回锋法”(以下一般简称“回锋法”)似乎已然成为铁定的法式法规,既不见有人对此表示疑义,也没有人提出批评,更没有人公开反对。但在他看来却是一个问题,甚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回锋法”完全是由于对传统书法的错误解读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从而制定出的荒唐的错误方法。庄先生认为:“回锋法”既贻害了楷书传习之本身,又破坏了整个的书学,使得几代人深受其害,且深受其害而不知。庄天明决定为解除“回锋法”之弊而大声疾呼!
“回锋法”误读传统书法
庄先生说:“楷书基本笔画的回锋法”主要指现代普遍流通的楷书习字范本中有关基本笔画带有回锋的示范方法。其中如点、横、竖、撇、挑、捺中起笔的回锋,以及点、横、竖结尾部分的回锋。他回忆说自己所见到过的最早的字帖范本是上世纪50年代由北京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柳公权楷书标准习字帖》与《欧阳询楷书标准习字帖》。此后所见出版的书法基础书籍与字帖范本,只要有基本笔画图示的,基本上都是与此相仿,一律采用的是回锋法式。
庄先生曾与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论及此话题时,萧先生认为“楷书基本笔画回锋法”应成于清代。庄天明分析,“回锋法”很快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显然有二大原因,一是印刷出版物覆盖面与影响力之广大。当“回锋法”借助机器印刷的字帖范本抢先占领市场之后,“非回锋法”也就不知不觉地被人抛弃与遗忘了。二来自毛笔逐渐被硬笔所取代之后,毛笔书法书写的速度就失去了重要的意义,便给书写迟缓、复杂与困难的“回锋法”占了上风。
庄天明认为,传统楷书基本笔画并非“回锋法”,而是“非回锋法”,其依据有三:一为古代的书法理论资料,二为古代流传的书法墨迹,三为毛笔本身具有的性能。
“回锋法”带来严重后果
庄先生认为,“楷书基本笔画的回锋法”这个看似正确,实则荒谬的错误方法给书法的学习、实验与成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造成实质性的严重后果。“回锋法”无端地增加了书写动作的复杂性。“回锋法”不但给楷书书法的实习造成挫伤,更为严重的是,使得本来与行书与草书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衔接与转换,变得困难甚至脱节,从而造成了楷书与行书、草书之间的分割与断裂。他认为“回锋法”既贻害了楷书的学习与深化,复给整体的书学设置了障碍,使得几代人深受其害。因此他呼吁,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书法专家、教师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们,都可以将“回锋法”与“非回锋法”作深入的实验与比较。”如果能使大多数书法公民们解除“回锋法”的困扰与束缚,享受到“非回锋法”所本具的“多、快、好、省”的优越性,能够使往后的书学达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友跟帖赞同质疑者皆有
庄先生这篇博文发表之后,很快就有网友跟帖发表意见。一位王先生说:“怎样写字?我想只要写出来的东西能为大家认可就行!我对‘回锋’也一直颇有疑义,许多事是不能分解了看的,非要总结出怎么做怎么做,有时就觉得有些脱裤放屁之嫌!!”
莲风堂跟帖道:“……常常为单位写宣传性的专栏和标语。但字数一多,时间一紧,动作一快,我的一手漂亮的柳体全走调、跑掉了……直到1997年,我通过书法报刊邮购到庄天明先生所著的《书法的最高境界》一书,尤其是书中对各种书体的基本笔画构成元素、形态的执简驭繁、一针见血的分析后,方知通行的回锋法之偏颇误人。”他还继姜昆等人在央视春节晚会抨击“专家”之后,再次对“专家”开火:“书道逐步沦为书法之后,其每况愈下的局面,就在所难免了。这使我不由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的话:‘专门家多誖’。即是说,专家们常常喜欢胡说八道。”
以王羲之等楷书为例印证
春节期间,庄天明先生又连发三篇博文《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大量证明。开篇中他首先说明:“大年三十的下午,我特地去了一趟南京古籍书店,在新书架上见到一册彩色放大精印的王羲之《兰亭序》,当即购回细细品赏。下面图例即得益于该帖。”
他说:“王羲之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了不起的书圣,有‘天下第一’之称的《兰亭序》虽被定为行书,然亦可看作为灵活异常的行楷法式,其中更不乏楷书的典型。尤其该作品的第一、二两行,几乎没有行书连笔的特征,可看作王羲之楷书难得的墨迹范本。”接下来,庄先生还图文并茂地分析:《兰亭序》中的“永”字,被用作楷书“永字八法”的字范,细心辨认,即知 “回锋法”之非;“年”之三横,可明显见到起笔露锋,落笔一按即完,尤其前二横,还留有笔锋分散的痕迹,可证收笔并不回锋……如此等等。此后,庄先生继续引用大书法家智永、欧阳询等人的楷书作品为例印证自己的观点。
“永”字显然运用 “非回锋法”。
大部分人春节忙着走亲戚串门,拜年吃饭,南京著名书法家、画家庄天明却另有追求,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他的一篇博文《书法中的冤假错案》却矛头直指“现代普遍流通的楷书字帖与习字范本中清一色的藏头护尾式回锋的指导方法”,紧接着,在大年初一、初四和初六,又分别发表《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一)》、《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二)》、《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三)》,引用历代楷书名家王羲之、智永、欧阳询等人的书法作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