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王朝的建立以及进一步改革

 宇宙之右 2012-08-04

唐王朝的建立以及进一步改革

唐王朝的建立与政治经济进一步改革

唐高祖李渊在残酷地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以及消灭了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以后,恢复和建立了封建统治秩序。特别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期间(627 649 年),更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统治。
唐太宗即位之后,常以隋亡为鉴,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是与当时的形势发展相适应的。

一、政洽上,唐承庸制

唐朝的改革是建立在隋朝改革的基础上并加以发展的。1 .政权组织机构的改革。唐代官制也是采用三省六部体制。唐代中枢机构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合称两省或北省,两省的关系比较密切。中书省长官是中书令。门下省长官是侍中。两省同掌军国政要,又各有分工口尚书省也叫南省,主管全国行政。长官是尚书令。尚书省之下所属六部、二十四司(每部各设四司),负责处理全国军、政、财,文、工、法等一应行政事务。三省的职能,有互相牵制的作用,也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唐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台,长官是御史大夫,所辖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分工负责中央内外监察工作。除“三省”。御史台以外,还有三省:殿中省(掌管宫廷生活事宜)和秘书省(掌管国家图书事宜)以及九寺五监,
9

一--一-- - - - - - - -

唐代中央统治机构,虽然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但组织系统更加完善、分工更加细密、权力更加集中。
唐代地方统治机构,基本上是州、县两级制。诸州依人口多寡分上、中、下三等,长官为刺史。诸县长官为县令。据贞观十三年(639 年)统计,全国有州府凡355 ,县工511 。贞观十年(636 年),唐太宗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依照自然环境分全国为10 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增为15 道(即从关内道分置京哉道,从河南道分置都哉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2 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3 道,合原有的河东、河北、陇右、淮南、剑南、岭南共为巧道)。辱道置采访使,检查非法,类如汉初刺史之职。最初10 道之分,与官制无甚相关。只是临时派遣官员办事,役有常设的专职官员。2 。府兵制度的改革。唐代府兵制多仿于隋。贞观十年(636 年)府兵制经过整顿,健全组织,统领全国府兵的机构是12 卫和太子卫率。卫下设折冲府,折冲府是府兵的蒸层组织。根据十道地区不同情况,配置相应数量的军府'折冲府的分布,侧重于京兆府及其附近地区,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前“内重外轻”的局面和沙“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方针。唐朝盛时府兵总数约68 万人。府兵挑选的原则系根据资财、能力、了口兰项,但以资财为主,因此当选者多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中小地主及富裕农民。由于府兵的服役期很长,生活艰苦,愿意当兵者很少,农民被迫当兵,无力自筹资粮,必须向邻里请求资助,而邻里则不胜负担之苦,从而加速了邻里贫困化。
』 岁
唐代府兵制带有征兵的性质,.士兵出征时,还要自备武器和粮食,这样就减少了国家财政开支,增加了役户的负担。府兵制由于士兵有良好的训练和装备,成为唐朝巩固封建统治的武力基? . . , - . r ~卜卜~~丹.侧户.、人“~、,, J 户,? , ? ? -一

础,对军事征伐、镇压人民,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除常规的府兵以外,遇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还要临时征召寡兵,如太宗征辽东,下令寡兵,自称“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府兵要自备衣粮,农民无力负担,当兵以后,又要受节度使、都督的剥削,逃役现象十分严重。到了武局时期,府兵制度渐遭破坏。到天宝八年(了49 年),各折冲府已无兵可交,府兵制遂彻底解体,募兵制终究代替了府兵制。
3
。科举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取士制度,从隋朝开始,到唐代才固定下来并更加完备。
科举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朝虽然创立了科举制度,但并不经常举行考试,各种考试内容和方法,也未形成制度。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庶族地主参政做官的机会,特别重视并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唐朝科举科目比隋朝增加三四倍,除隋朝的进士、明经和秀才以外,还设置了明法、明字、明算、道举、童举等科目。通常所谓,' /、科”。考生来源主要来自各学馆的“生徒”和州县的“乡贡”士人。每年应试人员的总数常达八九百人,多者至一千六七百人。由国子监及各道推荐的考生,则多出身于贵族和官僚地主家庭。多
主持考试的,最初是吏部的考功员外郎。后来由子考功员外郎的职位较低,在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以后,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
在各科中,以明经、进士两种为人所重视,特别是进士及第以后,叫做“登龙门”,进士的第一名是状元,从此可任政府重要官职。考试进士比考试明经难得多。当时有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谓五十岁能考中进士的还算年轻,而三十岁中明经的已嫌年老了,可见进士登第之难。
唐代科举打破了门阀特权垄断仕途的局面,使一般地主阶级

的子弟都有通过考试而取得做官的机会,所以唐代的不少官员甚至宰相都是科举出身,科举制度为唐王朝提供了忠实于自己政权的官僚队伍。唐太宗看见一批新进士出现时,十分欣喜,不觉流露真情说:“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 16 〕 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在当时起了积极的作用,为有真才实学的士子和出身寒素的人通过科举而入仕,甚至位居宰辅提供了可能。但是科举制度逐渐被大官僚集团所把持,从而出现了种种弊端。唐代中后期在考试过程中,发生了请托、舞弊、打通关节等现象,结果是“榜出,率皆权豪子弟”, “中第者皆衣冠之于”,取士之滥达到了顶点,侈价
科举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所收到的成效是不可低估的.第一,它巩固了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是支持士族专政强有力的杠杆,很难真正做到中央集权,而实施科举制度以后,礼部掌握了考试录取人才的大权,吏部则掌握了任用官员的大权。第二,它是束缚知识分于思想的手段。凡通过科举考试,必须熟读儒家经典著作,如太宗时,颜师古等考订的“五经”,孔颖达的《五经正义》 ,以及《 易》 、《 书》 、《 诗》 、《 礼》 、《 左传》 、《 公羊》 、《 谷梁》 等均作为学校教本和科举考试录取的准则。这些经书,便成为统治阶级统治思想的有力工具.
4
。法律制度的改革。唐代法律制度是直接继承隋律,而加以改革的。隋代曾二次定律,一为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的《开皇律》 ,一为隋场帝大业三年(607 年)的《 大业律》 。唐代开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武德律》 。为了巩固政权,收揽人心,级和社会矛盾,除废除了隋末烦严苛刻的律条外,基本上仍沿《开皇律》 之旧少唐太宗为了明确赏罚,加强法制,遂任命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改《 武德律》 ,制定《 贞观律》 。《 贞观律》 中的刑罚比《 隋律》 减轻了一些。其中去掉了死邢淞条,减流为徒

71 条,其他条文变童为轻者也很多。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19 名法学家,专门为《 唐律》 作注,到高宗永徽年间完成,即《 唐律疏议》 。这是封建社会一部最完备的法典,对于自唐以后的历代法律的制定,均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对日本、朝鲜、越南、硫球和西域等古代法典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唐律琉议》 共30 卷,.律文500 条,分为《名例》 、《 卫禁》 、《 职制》 、《 户婚》 、《 厩库》 、《 擅兴》 、袱贼盗》 、《 斗讼》 、《 作伪》 、《 杂律》 、《 捕亡》 和《 断狱》,共十二篇。《 唐律》 虽然较隋律有所放宽,但是封建社会的法律始终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它特别提出对贵族1 .… 、.、静二、.? .… … _
官僚的庇护厂有“八议妙封建特权法规以及厂清”、“减,, .、、,闷”、~' ' " f7 '钾'一~? ' ,一’崎,' ~一备', ' , ' " “赎”、“官当”等。所谓(' /又议”,就是对八种人给予减刑、免列特权的特别审议。即议亲(皇族)、议故(皇帝旧友故交)、议贤(有封建大德行的贤臣)、议能(有大才能的臣子)、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皇族及皇亲国戚等)。它源于《周礼》 ,叫勺、辟”,汉代叫a /又议”,一直沿用到清代。《 唐律》 规定,凡应议的、请的、减的,在审理中都不合拷讯,但据三人以上的众证定罪,违者有罚。“官当”是品官当罪,使其减免。还有“依例减赎”的规定,如七品以上官犯流罪的,除十恶以外,允许减一等,九品以上犯流罪的则许他们听赎。《唐律》 体现出阶级压迫与对立的现实,但它也提倡所谓“轻刑慎罪”,以收揽人心。《 唐律》 还规定司法审判人员,不得出入人罪,畸轻畸重,滥用职权,违者要依法治罪,这样可以适当保由、法律尊严严减少冤狱。
封建王朝的“律、令、格、式”是统一的整体,都是维护封建法权制度的重要工具。“律”即刑律;“令”是国家的制度和矛了

政令,“格”是文武百宫的职责范围,“式”是尚书各部和诸寺、监、16 卫的工作章程.“律、令、格、式”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国家的政治制度到社会经济生活,以及民间的婚丧嫁鬓等方式,都有详细的规范。“律、令、格、式”都是不能触犯的。为了'律、令、格、式”的贯彻执行,唐中央还设有专门的司法机构和监察机构,如大理寺、刊部以及御史台等。地方的司法审判工作则由县,州、府等负责。

二、经济的政苹和发澳

唐王朝建立后,除继续实行均田制与核实户口(唐代称为手实)以外,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1
.农田水利建设。唐立国之初,就很注意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唐高祖武德六年《 623 年)发布《 劝农诏》 ,其中有云:“有隋道丧,区宇分高。百娃凋残,弊于兵革。田亩荒废,饥谨荐臻。黎元无辜,坠于沟壑。肤膺图驭极,廓清四海,安辑遗民,期于宁济,劝农务本,拐其力役。… … ”t17 〕 唐高祖提出了“劝农务本”的号召,紧接着唐太宗于贞观二年(628 年)对侍臣又特别强调这一点,他说:“凡事皆须为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一若干戈累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招〕 唐太宗是把劝课农桑与不夺农时并提的。他并认为,劝课农桑的关键在于不违农时石他十分强调“农时甚要,不可暂失”。唐太宗还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这项措施的贯彻。《唐律》 有《 非法兴造》 条文,指出“诸非法兴造及杂摇役,十庸以上坐赃论”。所谓“非法兴造”,包括“非时兴造”在内,就是农忙动工,违反农时,故视为非法。唐太宗认为“干戈累动,土木不息”,要想不夺农时是不可能的。只有依据《唐律· 搜兴律》 规定,对于作池亭宾馆之属了褚

及杂摇役,非时科唤〕 ’夫,驱使十庸以上,就要受到法律处分。唐太宗抱有农本思想,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注意兴修水利,因为农田建设离不开水利灌溉,水利是发展农业的根本。如政观年间,抢州刺史薛大鼎,针对州内无棣河在隋末时被填废,不便通航与灌溉,上疏建议开河。经批准后,在群众的辛勤劳动下,终于疏通了J 百姓作歌赞美他.“新河得通舟揖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驯,美哉薛公德谤被。”接着,他又疏通了长芦河、漳河及衡河,使“境内无复水害。”〔,幻在贞观年间,唐朝兴修毓州弘农郡弘农县、福州长乐郡连江县等处水利工程共切余处。自太宗至玄宗,130 年内全国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约达200 余处。北方着重开渠引水灌溉,一旦开渠成功,灌溉面积有的高达数百万亩,关中平原的农田水利,·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南方则着重修建堤、堰、破、塘等水利工程,在江陇、朗州(湖南常德)、扬州、和州(安徽和县)、宣州(宣城)和常州等处所修建的堤、堰、破、塘的灌田面积,多者超过万顷,少者亦达数千百顷。〔忍的
唐代的农具和水利灌溉工具都有很大的进步。唐人陆龟蒙的《 来相经》 所载,当时江东采用一种新式耕犁,叫曲辕犁,由n 个部件构成,铁制部件有犁馋和犁壁,木制部件有犁底、压馋、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型桨。农田采用曲辕犁,根据需要可以调节耕耘的深浅度,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此外还有碎土、除草、收例等农具,时于农田的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灌溉工具方面,唐代人民发明和使用了一种筒车,开始是用脚踏、手摇,后来发展到使用水力运转,也叫水转筒车,这是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制成的,日夜运转,不但省力,面且可把低处的水引灌山田,功效很大。元朝王祯《农书》 所记的水筒转车,“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 5

于岸上,· ”一以溉稻田,口夜不息,绝胜人力。”
唐代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人口的增长,一是耕地面积的扩大二首先,以户口增长的统计来看:武德初(615 年),仅200 万户;贞观十三年(639 年)增加到300 多万户,123 。余万口,开元二十年{732 年),增加到780 余万户,4540 余万口,天宝元年(742 年)增加到890 余万户,5090 余万口.天宝十三年(754 年),更增至900 余万户,5250 余万口。天宝十三年的户口数是唐户口之盛的顶峰。它已经超过了隋朝最盛时的户口数,比唐代贞观时的户口数增加了3 倍,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数百年间的最高户口数字。其次,是耕地面积的扩大。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可于史料中得其梗概。如,“由来棒棘之所,遍为杭稻之川”, ' [ 21 〕 西南贵州,“开屯田数千顷,百姓赖之。”〔 22 ,据估计,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 切年)政府所掌握的最高田亩数约有1400 多万顷,不包括隐漏的数字在内〔 ”3 〕 。这并不是唐代当时的实际耕地面积。
2
。手工业的发展。唐代手工业有官营和私营两种.官营手工业由中央政府设立的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分别主管经营.地方政府也大多设有织锦、军器等作坊。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它的生产者是从各地征调来的工匠,如短番匠、长上匠等,也有属于“贱民”阶级的宫奴婶、番户、杂户等。这些工匠都没有什么报酬,甚至还要自备口粮。还有少数“和雇匠”'官府出钱雇用的劳力)。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给皇帝、贵族和政府部门的需要.私营手工业,首先是个体农民所经营的家庭副业,产品在自用和纳税有剩余时,也拿到市场上出售。手工业还经营多种作坊,如织锦坊、纸坊、染坊、铜坊等。私营作坊有的规模相当大,定州(河北定县)富豪何明远“家有绞机五百张”,即是明皇的例证。
6

唐代手工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以下分别谈谈几种主要手工业生产情况:
纺织业。纺织品包括丝织品和棉织品,花色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一般说,北方善织绢,江南盛产布。品种主要有绢、绞、锦、拖、罗、布、纱、绮、纲、褐等。特别是丝织品的品种更多,就锦而言,有大张锦、软端锦、透背锦、大纲锦、长形白锦、半臂锦、杂色锦等。就地区言,各有特色,如宋州(河南商丘)、毫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布质量最高;长安生产的罗非常精致,李商隐曾有“万里云罗一雁飞”的诗句来形容它。棉织业也有较显著的发展,在西北地区的吐鲁番和南方的云南、商广、福建等地均盛产棉花和棉布。天宝时唐朝每立税收绢布折合公制计算已达17210 万平方米,如以当时全国人口5000 万计算,则人均3 . 5 平方米,实际产量当比这个税收数字更多。在纺织业发展的同时,印染业也发达起来,并且采用了“夹领”等先进印染法,更增加了织物的美观:
陶瓷业。唐代陶瓷业的发展达到了新水平,其种类有青瓷、白瓷和彩陶器。当时青瓷多生产于南方,考古学者在广州、景德镇、巩县、耀县、成都、新津等地都发现了瓷窑遗址。西安墓葬出土很多白瓷器。河北邢州窑也产白瓷。景德镇生产白瓷和青瓷,当时有“假玉器”之称。唐朝后期还发明了三彩陶器,即“唐三彩”,工艺过程复杂,技术精湛,色彩鲜丽,造型逼真,是陶瓷中的珍品。
遗船业。船舶是国内外的重要交通工具,唐代造船中心主要分布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嘉兴(今浙江嘉兴市)、金陵(今江苏镇江市)、江陵等地。当时可造各种类型的船只,如四百料海鸥、一千料海鸥船、万石船、车船等,不但船身大、载人多,而且设计新颖,技术高超,例如车亨了

船,即在船身前后设有车轮以代挠桨,'用脚踏轮,即能使船进退。船上并建有两重或三重楼。
采矿冶金。唐代矿产品种类很多,矿区分布很广,有金、银、铜、铁、锡、铅、矶、水银、朱砂等。例如,饶州(今江西都阳)为重要产银地之一,年产1 。万余两,每年上缴政府的银税7000 余两。唐朝的铜镜制作精致,花纹美观,扬州的铜镜一直是当时的贡品。1930 年河北易县附近出土的唐代铁制生产工具如锄、铲、刀、镰、犁、锄、练、锚、钩等,形式与今大致相同,可见当时铸造技术的进步。至于各种金银器皿的铸造以及铸钱工业,也都有所提高。
其他还有印刷业、造纸业、制茶业、制糖业、制盐业以及建筑业等都有相当的发展,不-一一具述。
3
。商业和交通。在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的基础上,唐代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和交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商业发达表现在商品增多,交换频紧,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应,如毛织物、丝织物、装饰品、金属器皿、木制用品、漆器、纸张、陶器、药材、盐、茶、酒、糖、矾以及粮食等等。除了普通人民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以外,还有专门满足贵族、地主,官僚等人所需要的特殊商品。特别是实行“两税法”以后,农民的米和绢布,必须先变钱才能纳税,因而商人有更多的剥削获利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达。由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自然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规模很大的商业都市以至一般的商业城镇。
长安,它不仅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全国的第一大城市。此城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 年),到唐代规模更加宏大,布局规整,建筑雄伟。全城呈长方形,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宫城是宫般区。皇城是中央宫署所在18

地。外郭城占地广阔,主要是市民居化地区,由东西抖条大街、南北11 条大街所组成;分东西两市,与大街相交成“井”字形。两市周长35 5 公里,城市居民约百万,邸(货栈)、肆(店铺)鳞次栉比,商业十分繁盛,真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枷〕 东市有22 。个行业,西市也设有很多行业,包括绢行、衣行、肉行、药材行、铁行、称行、帛行等等。同类行业的店肆都集中在同一区域,设有行头进行管理。长安的行政管理实行府、县两级制,京兆府主官为府尹,下辖万年、长安两县。两县以城中央朱雀门街为界,街东归万年县,领54 坊及东市,街西属长安县,领54 坊及西市。
洛阳称为东都,隋时极为繁华,在唐代是仅次于长安的一大城市。东都丰都市周围40 。公里有12 门,市内有工2 。行,3 。。。多商店,“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到了唐代仍然非常繁荣。唐人记述说:“东都丰都市,东西甫北.居二坊之地,四面多开三门,邸凡三’汗一十三区,资货一百行。”〔 “。
扬州,在长江北岸,当南北交通要冲,商业也十分繁荣。荆、湖、江、淮、岭南的物产大都在扬州集散。扬州商贾如织,有“扬一益二”的盛誉,即以扬为第一,而蜀次之。杜牧之有“春风十里搭珠廉”之句。张枯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诗云:了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玩自笙敬撤晓闻。”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繁华,可见一斑印。。
成都,在隋时就是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的地方。入唐后,繁华仅次于扬州。它以所产续锦雕镂,闻名全国,商人“趋之若鹜”。
江南的苏州和杭州,也是有名的新兴城市。苏杭不仅风景优

美,且以纺织、刺绣为中心的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唐肃宗乾元时代的苏州,已号称“雄郡”。剧七诗人杜荀鹤这样描写苏州:“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 中描写安史之乱后杭州商业繁荣景象:“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骄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宪宗元和时代的杭州已是“户十万,税钱五十万络”。
此外,还有洪州(今江西南昌),沛州(今河南开封)、江陵、广州等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随着唐代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很多商帮和大商人。商帮有盐、茶、米、木材、珠宝、金融、南北杂货,以及对外贸易商帮等。这些商帮具有雳定的垄断经营的势力,因而长安也成驴商云集之区,著名的富商有刘子逸、李明、卫旷、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王酒胡、窦义等。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常与朝贵游,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资尽为所收,甚至要买终南山。”〔幼唐玄宗有一次何巨豪王元宝有多少家私?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巨绢、未穷。”〔 2 '〕那些富豪巨商财力的雄厚是可想而知的了。他们当时都结交王侯,朝廷中有些名僚,往往出于他们门下,说明商人低残的社会地位,己起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唐代不但商贾经商,官僚也经商,而且假托军用名义,从中捞取油水。衣唐会姜》卷八六载:" (大历中)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从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店肆,名托军用,实利其私息。”
唐代由于商旦卿发达,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也就必然要求发展交通。交通发展了,反过来又促进商业的兴盛。商业与交通两者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
当时国内水陆交通是非常发达的。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

四通八达,共有九条干线。第一条,从长安经兰州、甘州(今甘肃张掖)到沙州(今甘肃敦煌),转入西域。或从兰州经都州(今青海乐都)到吐蕃。第二条,从长安经兴元(今陕西南郑》到成都,山成都可达西南各地以至南诏。第三条,从长安经东都,汁州(今河南开封),东北达登州(今山东蓬莱)或从东都到幽州(今北京)。第四条,从长安经夏州(今陕西横山附近)到中受降城,(今包头附近)。第五条,从长安经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太原、幽州、营州(今辽宁朝阳)入安东道。途中从太原、方州(今山西大同市)可入回纭道。第六条,从长安经襄州(今湖北襄阳)、江陵、潭州(今湖南长沙)、衡州(今湖南衡阳}到广州。或从衡州往琶州(今广西南宁)到交州(今越南河内)。第七条,从长安经东都、沐州到扬州。由扬州渡江经润州(今江苏镇江)、常州到苏州。第八条,从长安到襄州、随州(今湖北随县)、安州(今湖北安陆)、河州(今湖北汉阳)、鄂州(今湖北武昌)、江州(今江西九江),最后到洪州。第九条,从长安过襄州到荆州(今湖北江陵)、峡州(今湖北宜昌),夔州(今四川奉节)、万州(今四川万县)、涪州(今四川涪胶), 最后到达黔州(今贵州贵阳)。当时在各主要交通干线上都设有“释传”,每30 里置一择,骤有旅店,供往来客商歇宿,并备有舟、车、驴、马等交通工具,以供传递官方文书及商贾行人之用。唐代骚传传递信息,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迅速的。当时全国择路达4 万余里。凡3 。里一绎,夭下水骚1330 所,陆骚1291 所,水陆相兼之骚86 所。这对全国商业的扩展,是起过重要作用的。全国尔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可经渭水到东都,经永济渠. . .一.… ,鲜
北达幽州,可时大运河到达扬州及东南各州,又以长安为中心经蓝田到商州反今陕西商县),然后利用丹江、汉水到达长江,经湘江、灵渠(今广西兴安)、桂江、珠江到广州。当时全国内河航

行杨通,商旅无阻,崔融坑中曾称:“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阂、越,七泽十蔽,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婀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哪。唐代的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特别是与中亚、波斯(今伊朗)、大食(阿拉伯帝国)诸国的贸易关系密切。波斯商人到长安、扬州等大都市做生意,由波斯输入中国的有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果品以及动物(狮子、驼鸟、腮肿兽等)、植物(石榴、胡桃、胡麻等),由中国输入波斯的有丝织品、纸张以及药材(大黄、黄连)等。中国同大食王国建交在永徽二年( 651 年)。广州、泉州、扬州等地都是大食商人往来经商的港口。他们一般输入香料、药材、犀象、宝珠、琉璃、火油(石油)、鸦片、豌豆、丁香等物品.同时再购买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回国。中国还同南亚天竺诸国,如今天的尼泊尔、缅甸、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在公元1 世纪以至公元七世纪就陆续发生了友好往来关系,因之商品交易也随之兴起。唐代丝、茶、瓷及其他土特产品不断输入天竺,由天竺输入中国的物品,有胡椒、棉花、沙糖、香料和奢侈品等。此外,中国同日本及朝鲜半岛上的百济、新罗、高丽三国也有贸易往来。国际通商路线,在西北是陆路,在东南主要是水路。陆路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间,就是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主要有北、中、南三条。“北道”是循天山北路,从教煌出发经今哈密、今巴勒喀什湖南部,转东罗马,出地中海。“中道”是走天山南路的北道,由敦煌起往今吐鲁番、焉青、库车、琉勒、越葱岭而达波斯(今伊朗)。“南道”是走天山甫路的南道,从敦煌经都善少今和阅,过葱岭,抵北婆罗国<今印度北部)。
海路方面,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过今马六甲海峡、泰国、

苏门答腊、爪哇、斯里兰卡、孟买,最后到达波斯湾沿岸诸国。还有通达日本的航线,北路从登州出海,沿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到达新罗再转日本,南路从扬州或明州(今浙江宁波)出发,横渡东海经值嘉岛(今五岛列岛)而达博多湾。
综上所述,唐代通过政治、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巩固了封建统治,为“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大盛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