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事须超常 做人忌反常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8-04

领导者的所有行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可归为做事与做人两个方面。鸟飞有影,兽行有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领导者做事与做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形式或风格。一般而言,做事与做人是相通的,做事的风格很自然地会融入做人的风格中去,做人的准则也会很自然地左右做事的思维。但是,做事与做人客观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与做人也应秉承不同的准则。总体而言,做事须超常,做人忌反常。
  做事为何须超常?因为自然是生生不息的,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唯一不变的是永恒的变。人类的产生和进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变的产物,都是适应变、预测变、调控变的结果。领导者作为社会有组织活动的规划者和统领者,对于领导事务的千变万化,必须应以领导方略的千方百计,必须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并力求做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抢占先机,绝不可抱残守缺,也不可寄希望于长久地萧规曹随,坐享前任丰厚的思想、功业、制度遗产。领导方法不变化,就难以克服面临的新问题;领导思维和领导措施不创新,注定要被现实所淘汰。《周易》上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儒家主张要通经达权,法家强调要法、术、势结合,兵家重视谋和诈,阴阳家和纵横家更是倡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中的共同点,都是强调领导做事要重视变,要以谋应变,出奇制胜,不断创造丰富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内涵。国外的现代管理科学也推出并推崇权变理论,对领导者的善变和应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社会和事业发展具有阶段性,领导方法即使是非常高明的领导方法也必然具有时效性,有有效期保质期。做事方法不创新,老方法与新问题不兼容,就无法保证做事的效率和效果。这要求领导者必须对自己的领导思维和做事方法定期地进行升级,以避免因做事方法落伍而导致领导行为失效。再者,领导行为都是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常规的办法只能收到常规的效果,而且常规的方法大家都在运用,在竞争性活动中其效用实质上是相互抵消的。唯有超常的方法才能保证领导者在竞争行为中保持优势,并最终胜出。
  做事须超常,要求领导者精于谋事,对事业发展有责任心,对本职工作有耐心和恒心,对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有热心和好奇心,喜欢做事,孜孜不倦地琢磨如何把事做得更好,养成一种求新成癖、求效成痴的敬业精神和思维及行为习惯。领导班子成员要能坐到一起,经常性地研判事业发展的宏观趋势,做到胸有成竹。要有自省自检意识,经常性地对自身工作方法的得失做做超声波,对单位运行状况的利弊做做全方位的“CT”。要定期地召集全体成员或工作骨干乃至单位外的专家,征集和交流意见建议,形成创新、求变、容异的氛围与机制,让大家有机会、有场合说话,对有道理、有见地的话要能听得进去,实际工作中能及时予以采纳,激发单位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智慧,不断清除守旧的心理惰性、行为习惯、体制机制弊端,消除单位沉闷和压抑的气氛。同时,领导者要有志于做一个英明的领导,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不能心不在焉、无所用心,不因自身的懈怠和不思进取而贻误单位事业发展的机遇,耽误单位其他成员的发展前程;要做一个精明的领导,敏于观察、精于筹划,少犯或不犯糊涂,力求做到以多算胜少算,避免以己之昏昏而使人之昭昭;要做一个开明的领导,知己之优劣,识人之短长,虚怀若谷,知入善任,择善而从,使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地涌流和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要做一个文明的领导,倡导民主法制意识,力行民主法治作风,完善民主法治规范,与时俱进,不断破除专制专断的思维行为模式和体制机制弊端,防止因自身的固执、偏执、专断而抑制和扼杀单位超常做事、超常发展的活力,为超常做事提供制度保障。
  做人为何忌反常?这是由做人的根本标准和人们的心理安全需求决定的。所谓做人,是指确立人在社会活动和交往关系中的位置和标志的行为和过程,它既包括对待他人的态度、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也包括有迹可循的、前后一贯的、符合他人普遍印象和心理期待的某种道德品质和做人准则。做人的根本标准是与人为善和诚实守信。即首先是对人要,其次是这种还应是真诚的,令人放心和值得信赖的。这就要求做人必须面目清晰,力求做到始终如一,不可反复无常,不能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人的境遇和地位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但他人对一个人做人的心理要求是不可人一阔脸就变,翻脸不认人。客观地讲,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做人方式必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应该是符合善的本质和信的要求的,并且要尽可能与从前的做人风格有逻辑联系,避免给人造成一种人格分裂、判若两人的印象。
  也就是说,人们期待做人上既要有一定的效用,又要有一定的信用,希望做人要尽量保持一种常态,以免发生人际误认,造成人际网络事故。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是忌讳反常的。人们不仅会担心、讨厌、鄙薄一个好人变恶,也会惊惧于一个恶人突然变好,因为这令人生疑和猝不及防,会导致人心理和行为上的尴尬。比如,一个待人一贯豁达大度、不计前嫌的领导,某天对你认为的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郑重其事地加以讨论、质疑甚至遏阻,你可能会涌起无名的怒气,认为他是借题发挥,有意跟你过不去;反之,某个与你关系并不良好的同事,某天突然明显地向你示好,你有可能会惴惴不安,怀疑其别有用心。《韩非子.说林下》上有一则故事很值得玩味: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素色大氅外出,在外面遇到下雨就换上了黑色的披风,回家时,家里的狗以为他是生人,就拦着他咬。他非常恼火,在院子里追着狗打。杨朱见状出来制止说,你用不着动气。假如一条白狗跑出来,回来时却变成一条黑狗,你难道不感到奇怪吗?以此观之,做人贵常,这是人们惯常的心理预期。
  另外,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安全需要是最基础的需要之一。

 

现实世界瞬息万变,人生的许多现实问题常常使人们感到变幻莫测、无从把握,普遍缺少心理安全感。我们周围的人是我们感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参照和扶杖,是慰藉人们孤寂、惊惧心灵的一点温暖的烛光,对他人认识的准确性及其信心,是我们保持生活的信心和心理安全的重要依据。在生活的变化无常面前,人们更期待与已有关的人做人上能守常。如果一个人在做人上反复无常、令人捉摸不定,他人就无法对其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必然会对其产生疏离、戒惧甚至排斥的心理,这对做人者来说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或者一时得到了何种好处,从最终结果来看都是很失败的。做人忌反常,尤其要忌讳四种情况:一是面善心恶,外宽内忌,当面阿谀讨巧,背后谣诼中伤。二是形如变色龙,恭倨无常,有始无终,对上曲意逢迎,对下颐指气使,行为逐高踩低;得意时趾高气扬、顾盼自雄,凛凛然如峭壁之挺峻,失意时怨天尤人、落魄萎靡,颓颓然如土山之崩溃;求人时低三下四,不如人时低眉顺眼,地位低时唯唯诺诺,而一旦地位攀升、有了权势,则不可一世,居高临下、专横跋扈。三是唯利是图,趋炎附势,对人的态度像不正常的股市行情,涨跌不定,不讲情分和起码的礼貌。四是喜怒无常,情绪阴晴不定,恩威随心,亲疏随意,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态度冷暖不测,令人近不得也远不得。

  做事须超常,做人忌反常,而且有时还须以做事的超常来避免做人的反常,其中意蕴再以一则故事加以揭示:某两位朋友相知相惜几十年,仍交好如初,别人既羡慕敬重,又感到可遇而不可求。其中一人酷爱钓鱼,几十年不辍,每次钓的鱼都是两家平分,且每次都能大小条数均分,如此数十年,送鱼者欣然,受鱼者安然,大家都以为本来就应该这样,习以为常。后来有好事者疑问,为什么钓鱼者每次都那么巧,钓的鱼条数和大小正好都能均分。问钓鱼者,其笑而不答。后来谜底揭开,原来如果钓的鱼不够均分,他就专门到市场上挑着买一条配齐;如果配不齐,那就放掉一条;假如只钓了一条,市场上又买不到,就宁肯放掉这一条空手而归。有白头如新,有倾盖如故,如何做人,大有深意。
  做事不易,做人更难,难就难在做事须超常,做人忌反常!做事超常,人日见其长,无不刮目相看;做人反常,人日见其险,莫不忌惮侧目,陡然加固心防,无形中增加了人际沟通成本。对此,领导者不可不着意体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