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史乱弹]中国远古帝王谱7

 黑老赵 2012-08-04
原始初民时代 第六章 燧人氏(一)
  
   在位起讫: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生卒年:略。
  
   出生地:湘山(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立都:遂明(今湖南常德市澧县东溪乡南岳村)。
  
   年号:遂皇。
  
   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
  
   燧人氏又称燧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史书上说,燧人氏出生在江南洞庭湖中的一个称作湘山的仙岛上,他生而知天文,识地理,精通许多高深的学问,人们都尊称他为圣人。
  
   人类的原始时代是极为漫长的,古代的史学家能够推算出中国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时始有人类,实在很了不起。
  
   但是经地质学家考证,早在三千万年以前的渐新世,就已经有人类的先祖“原上猿”出现了。原上猿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主要靠吃禽兽的肉喝禽兽的血来生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万年,直至大约一千四百万——八百万年前,原上猿才进化到早期的人类——腊马猿。
  
   我国考古界于1980年底,在云南省陆丰县城北9公里的石灰坝煤场,发现了距今约八百万年的地层中,有一颗较为完整的“腊马猿”头骨化石,从而证明中国人的祖先早在八百万年前就存在了,而古史记载的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的始祖,已经是腊马猿之后五百万年的“南方古猿”了。
  
   腊马猿和南方古猿都只是人类的祖先,还不能称其为人类。
  
   中国最早的人类居民应该是天皇时期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当时的人类还不懂得用火,最初他们看见雷电击中树木燃起大火,十分恐惧,迅速向安全地带逃亡,有的行动迟缓,便葬身于火海之中。大火过后,他们返回去寻找同伴的尸体,发现了许多被烧死的野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于是他们便撕扯野兽的尸体进餐,这才知道熟食的鲜美。从此,他们便设法保留火种,用来烧烤食物。
  
   到了地皇时期,“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就已经学会了用火,他们在天然大火出现时获取火种,然后由专人保管。担当保管火种的人被称为火神。“火神”的责任很重,必须得保证火种日夜燃烧,经年不息,如果稍有疏忽就会使火种断绝。一旦火种断绝,只能以重礼向临近部落求取,否则只能等待下一次天火的出现。
  
   这种保存火种的办法一直持续了数十万年。
  
   到了燧人氏时期,人类居住的地区多雨,气候潮湿,火种很难保存,经常发生多个部落同时断绝火种。为了寻求火种,只好向遥远的陌生部落去求助,有时因为遭到拒绝,被迫去盗火、抢火,从而引发起部落之间的战争。
  
   在失去火种的日子里,人们只能继续吃那些腥膻的生肉。
  
   然而许多人已经吃惯了熟食,再吃生肉就闹病。
  
   因为没有火,一些野兽夜里也时常出来袭击人类。
  
   失去火种给人类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
  
   就在这时,圣人“遂”出现了。他首先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靠天取火的历史。接着他又发明了“燧石取火”,使取火变成了很轻松的事情。
  
   人们十分尊敬这位圣人,一致推举他为氏族首领,后来又被各氏族首领共同推举为氏族联盟大酋长,称他为“燧皇”。
  
   于是,燧人氏便在他的居住地,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庄。
  
   村庄由几十座茅草屋组成,取名为“遂明”。
  
   传说燧人氏所建村庄的遗址就在今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一带。《太平御览》记载说:“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日月之处,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
  
   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
  
   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燧人氏为了向人们传授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村子里专门筑了个土台,称作“传教台”。他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来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来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来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用火来把它吓跑……
  
   据说中国的师道之兴就是从燧人氏开始。
  
   燧人氏是最早用火为人类造福的人,也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身生活的创始人。
  
   火的使用使人类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次飞跃,火的使用使人类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火的使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火的使用为中国九千年文明史写下了壮丽的开篇!
  
   燧人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仍属于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此时人类已经发展到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代表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主要有:
  
   1922年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发现的“河套人”及其文化(距今5万——3.5万年)。
  
   1933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及其文化(距今1.8万年前)。
  
   1970年发现于台湾省台南县左镇乡的“左镇人”及其文化(距今3万——1万年前)等。
  
   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仍为氏族公社的母系氏族时期。婚姻形式依然是族外群婚。
  
   燧人氏晚期(距今约1.2万年时),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河时代结束,地球逐渐转暖,冰冻的海水开始融化,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的桥梁消逝了。
  
   进入到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中国狩猎者再也无法返回欧亚大陆,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永久性居民。
  
   由于人类的捕杀,早在4万年前乳齿象和猛犸一类大型动物就在非洲和东南亚绝迹,而在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的北部约在1.3万年前才灭绝。美洲则更晚,在距今1.1万年时,乳齿象和三种猛犸(长毛猛犸、哥伦比亚猛犸、特大猛犸)、大如狮子的猫、巨大的野牛、“拟河狸”(象河狸的动物)及骆驼、树懒、麋鹿等都还存活着。
  
  原始初民时代 第七章 燧人氏(二)
  
   史学家考证中的燧人氏
  
   燧人氏的先祖源起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为东方人的重要支脉。
  
   距今五万年时,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河期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了摄氏12度,海水冻结,昆仑山大面积被冰雪覆盖。
  
   距今约三万年时,昆仑山雪线下滑,燧人氏族团已经无法继续生活在昆仑山上只好迁徙到祁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在那里定居下来。
  
   经过了数百代一万余年的发展,族群迅速扩大遍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燧人氏全称燧人弇(yan)兹合雄(hong)氏,是燧人氏与弇兹氏世代为婚的两大族团联合体,是中华民族进入远古文明时代的第一始祖。
  
   这里所说的燧人氏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氏族的总称,因为在燧人氏时期还没有完整的帝王世系记录,我们还无法知道每位帝王的在世年代。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
  
   弇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她在距今三万年前就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弇兹氏在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芎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即天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即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
  
   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li),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今残留嘎顺诺尔湖)、焉支山(又名燕然山,即今龙首山及阿尔泰山脉的杭爱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源)。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其水今已枯),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今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
  
   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侯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燧人弇兹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这十项发明是:
  
   一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二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
  
   三距今约三万年时弇兹氏织女发明搓绳技术,创立“结绳记事”,燧人氏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
  
   四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氏为风。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天琴座a星)为北极星。
  
   五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弇兹氏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六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兹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
  
   七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十天干”使用的完全是上古符号文字,称呼也与现在不同,记录于此,供读者参考。(因上古符号文字无法输入电脑,暂时从略)
  
   八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九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十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九千年文明历史由此开始。
  
   (本篇参阅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编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