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了,你的“运”还会远吗 杨玉泰 四年一度的奥运来了,这是全人类的狂欢,这是地球村的盛宴,这是所有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肤色、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共同的节日庆典。这是一场体育的盛会,借助着没有国界、种族、阶级之分的体育比赛,这个拥有七十亿人的世界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对话方式——通过体育沟通,交流,彼此竞争并友爱着,赛场上的胜败其实已不是最重要的。奥运会是体育的盛会,这体育首先是人的体育,是每个个体生命美好的、富有创造力的展现,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挑战,是对人群合作、精诚无间的热烈追求。在体育当中,人类找到了公开释放个体生命力的最恰当载体,尽情地张扬人类力和美的一面,体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的许多国家,体育往往“不是展现国家强盛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有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一部分”。奥运会归根到底是人的奥运,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最终目的的。这是奥运会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也是其长久的魅力所在。在这些发达国家里,奥运会和日常的体育一起构成了美好的生活,公共绿地多,体育设施多,大部分都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人们可以不分贫富、自由享用。这与我们本来公共绿地就少、体育设施也不能算多,还要少数人的专业体育和普及性的业余体育之间形成一道鸿沟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奥运是大家的奥运,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参与的奥运,这种参与不是非得每一个人都到赛场参加比赛。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动力。你锻炼了,运动了,你的“红运”也就来了,毕竟,有官有钱不如有个好身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咱自己运动起来、锻炼起来,有了一个好身体,就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减轻了负担,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就是“鸿运当头“啦。当然,运动和锻炼需要场地和场馆。对于我们这些仅仅靠微薄的工资生存的凡人,天天去场馆锻炼是不现实的。咱不说网球、高尔夫球了,那对我们更是一种奢望,即便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这样的项目,要想买一张年票天天练一下,也是一种奢侈,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基础。 我们只能不花钱的“玩”了。每次看见那些在草坪外的沙土地上踢球的孩子,我就伤心,就会不自觉的摸一下这种沙土地留给我的纪念。毕竟,在草坪上踢球是几代普通中国人的梦想。想想父辈们在塘湾里练游泳,我们已经可以偶尔进一下泳池就是幸福。是啊,父辈的泳池不过是塘湾而已,我们的泳池已经成为大众的澡堂,这当然已经是一种进步。我们不奢望一步就赶上发达国家。没有经济基础,没有持续的锻炼,就不可能在某个项目上达到顶级水平,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只是希冀着国家的尽快强盛。 看来,我们的“运”还是要遵循传统的法则:“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为了生命、为了咱自己个的身体,先锻炼起来。国家已经在富裕起来,我们的好日子还会远吗?曾有人这样理解“更快、更高、更强”,意思是说,经常锻炼,跑得更快;注意营养,长得更高;磨练意志,信心更强。我倒是觉得很有点意思。所以说,奥运来了,你的“运”还会远吗?在问你的同时,我也在轻声的问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