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爱的教育》

 阳光妥妥 2012-08-05

难忘《爱的教育》

  一本好书,常常让人终身难忘。

  在我少年时,《爱的教育》是我最爱读的书之一。这本意大利人亚米契斯著的青少年读物,在20世纪20年代问世后,曾经风靡世界各国。1924年,由夏丏尊先生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很快就博得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以后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几年间连印三十余版,仍供不应求。

  夏丏尊先生在书的序言中说,他是流着泪译这本书的。大量的读者,包括我在内,也是流着泪反复阅读这本书的。在那恶浊的旧社会,《爱的教育》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了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灵,也感动了众多老师和家长。它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一句话,它引人上进,要年轻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

  《爱的教育》为何如此打动读者?是因为它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吗?不是,书里没有乏味的正面说教,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普通人: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是,这些平凡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伟大出于平凡。历史不正是这些平凡人满怀爱心创造的吗?亚米契斯以一颗赤子之心,用朴实的语言,歌颂了人间的真善美,这就是这本书获得成功的奥秘。

  在过去一段长时间里,《爱的教育》在书店里消失了,原因是它被指责为“宣扬人性论”。后来干脆宣布为“禁書”。如今,书店开放了,毕竟年代太久远,只有像我这样的老人,还念念不忘这本好书。

  有一件往事在我记忆里一直挥之不去。那是1966年的八月期间,这是一段疯狂岁月。一天,我经过北京东交民巷,看到两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身穿旧军装,扎着两条小辫子,正挥舞鞭子抽打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看了这情景,我的心都抽紧了。我同情那个不幸的老太太。对那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我心情复杂,既责备又怜惜,这些本该在课堂里读书的孩子,为何变成了鞭打老奶奶的暴徒?显然,这是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失败,不断地对年轻人灌输以斗人为乐一类的说教,以致把不谙世事的孩子引上了歧路。

  青少年是才破土而出的幼苗,一定要精心抚育,从小就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爱心的人。《爱的教育》就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引导的范本。一味地只是鼓励孩子拿高分、争“钱途”,漠视道德教育,这是十分有害的。

  让人纳闷的是,如今每年出版的青少年读物数以万计,形式也不断创新,何以鲜见有几本像《爱的教育》那样震撼人心,赢得广大读者的好书?是思想不够解放,还是这样那样的原因束缚了作家的笔?热望作家们关怀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可是件大事!

  学习亚米契斯,写出几本新时代的《爱的教育》吧。

 
 
 愿您天天好心情-阳光妥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