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口膨胀,澳洲城市压力大(下)

 文山书院 2012-08-05

人口膨胀,澳洲城市压力大(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5日   08 版)

    人们的居住地离上班的地方越来越远,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堪培拉近年来已扩建了进入市区的数条干线,尽管如此,早晚上下班高峰时,也常常出现车流缓慢乃至拥堵的情况。最近,一些居住在墨市北郊增长带的民众就在“脸谱”网站上晒起了他们上下班路上所用时间,呼吁当地政府增加基建投资,改善道路交通。作为人口增加比较快的一个郊区,南莫朗通向墨尔本市区只有一条南北向的一级公路,而且大多数路段只是单向车道。一些人在“脸谱”上称,他们需要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通过一个小区的路段。

    维托希市区委员格林芬表示,当地的道路已经远不够用,加上今后10至15年间还要在邻近区建更多的住宅,如果不加大投资基建,交通状态将难以想象。据维州道路局数字,由南莫朗至墨尔本市区的主干线,在2008年时每周工作日的车流量为10000辆次;而到2011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17000辆次。格林芬称,由于交通状况越来越差,人们就是想用公共交通也首先面临着如何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问题。他说,至南莫朗的铁路虽然于今年4月开通了,但其停靠站却设在跨界的另一个区,车站的450个停车位,工作日每早7:30前就已经爆满。

    来自默恩达区的苏梅斯表示,当地的交通情况太差了。他说:“如果早晨7点出门,我开车到南莫朗就要用45分钟。”一些人更在“脸谱”上晒铁路交通的情况称,以前,铁路一直延伸到维托希区,当时由墨尔本市区的弗林德站到默恩达需70分钟,而现在同样的一段路则需90分钟了。尽管当地人要求维多利亚州政府延长南莫朗铁路线,但考虑到资金等问题,当地政府和反对党仍未就此做出规划。

    交通拥堵延长了上班族在路上的时间,也改变着澳人“平和”的心态和出行方式。住在悉尼远郊的刘姓华人表示,他每天上下班在路上就要花两三个小时,虽然家与市区相隔也只有三四十公里,以前比现在还是要好得多。就是周末到悉尼,市区的交通也不再那么顺畅,“拥堵”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如果你是在澳小城镇住习惯了的人,来到类似墨尔本和悉尼这样的大城市开车,很快就会感到不适。开车稍有迟疑慢了点儿,后面的司机就会不耐烦地按喇叭。

    当然,行人交通死亡事故也多起来。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警方的有关数字显示,今年至今,已有38名行人被车撞死。交通与快速路巡警协助专员哈特雷呼吁车族和行人谨慎过马路。他说:“如果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早晚会有人再次命丧道路。”新州共有480万辆汽车,位居全国之首。而2011年悉尼市区的车辆较2006年增加了近一万辆,达到54709辆;拥有两辆汽车的家庭数也由原先的7361个增加到8705个,另外还有1106个家庭拥有3辆汽车。而在小城镇,由于人口不多,交通量有限,人们开车大多彬彬有礼,每到人行横道处,远远看到有人要过马路,常常早就停下来等着行人不慌不忙地过去。

    早在2000年5月悉尼机场列车投入使用时,一趟10澳元的收费曾使许多乘客却步,但如今更多的人宁可花15.4澳元搭乘列车去机场,也不愿打出租车。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租车价上涨了,而更主要的是,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将使打车人花去更多的钱却在车上等待。据有关数字,在过去3年里,搭乘列车去机场的人数猛增了30%。仅在2011至2012财政年度,超过530万人次搭乘列车前往机场,较前3年多130万人次。悉尼旅游与交通论坛负责人李·约翰称,悉尼机场附近的道路拥堵已经是个大问题,而且未来数年还将继续恶化,因为乘客人数在2029年之前将翻倍,达到7900万人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流。据此间的一份相关调查,全澳每周有400多万人至少骑一次自行车,而维州骑自行车的人最多,达到108万人,其次是新州。在墨尔本,则有367000人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只是为了锻炼或者娱乐一下。但是,高比率的路上风险还是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份研究显示,在2000年至2008年间,维州自行车事故增加了一倍多,而骑自行车的人受伤的概率是坐汽车的人的34倍。蒙纳什大学事故原因研究中心研究员玛丽莲·约翰逊对维州道路自行车事故进行了4年的研究。她说,要鼓励人们骑自行车,政府必须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路上安全系数。

    对墨尔本和悉尼这样“久经考验”的大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尚且是一种难以化解的压力,而许多“准备不足”的中小城镇就更是措手不及。阿德莱德市高勒镇镇长桑贝尔表示,他们为应对人口增长已疲于奔命。他说:“我们的主要街道原先都是为了马匹和手推车而设计的,而不是像如今这样一天就有25000辆汽车在路上奔驰,”“我们已经支撑到了极限。”

    早在2010年,阿德莱德的增扩就快接近临界点,许多开发商都建议增加市区高层建筑,以缓解用地需要和上班族远距离奔波的环境代价。但是,人们对此各持己见,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澳城市发展研究所南澳负责人瓦尔希表示,人们希望居住在城区的愿望将会保持在一定高度,只有在更密集的城市里,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才能达到最大化。但是,他认为阿市的人口已经足够多了,政府应鼓励修建几个较大的地区中心,配备良好的交通网络,提供鼓励政策,让商业分散到各地区中心。

    尽管吉拉德政府上台以来否决了其前任陆克文时代的“大澳大利亚”政策,但是,澳持续的经济繁荣仍将会拉动人口的快速增加,澳城市建设正面临着新的一轮挑战。未来城市如何化解交通紧张和居住空间压缩而同时又能保障较好的生活环境,无疑将是澳城市建设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正如澳建筑研究所南澳负责人荷尔顿所表示,该是“自问需要我们的城市未来成为什么样子的时候了”。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 本报堪培拉8月4日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