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小时内治愈重感冒与用药反思

 昵称2479088 2012-08-05
前言:相信不少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按照常理,感冒不治疗多喝喝水,一个星期左右也会自愈(这是欧美国家为什么很少给感冒发热患者输液治疗的缘故),而在我国,则不以为然,百姓和医生都动则输液、抗生素、退烧,忙得不亦悦乎。毕竟现在生活节奏这么紧张,大家都希望能早点把感冒控制住,而如果让感冒按照常理的发展拖一个星期,许多人都接受不了的。而西医的治疗确实可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惜不知此属于引邪内入之法,百姓以为效好而不知自己已然成为输液、抗生素的受害者。而如果善用中医药,明辨六经对证治疗,许多感冒都可以一剂知,二剂解,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阻遏病情发展,彻底治愈感冒,这种性价比确实是让西医难以比拟的。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病例:

   一朋友,陈**,男,38岁,2011年2月4日就诊。

   病史:患者平素体弱,工作劳累,睡眠不佳。昨日外出游览白云山,爬山后体热脱衣,而内衣已汗出湿透,午后又在室外饮茶,当风而坐,自觉尚无不适。但晚上6点回家后即出现头晕、恶寒、身体困重疼痛,咽喉不适,精神疲倦。患者知道已然感冒,因与我多年朋友关系极好,又住在同一小区,即刻到我家求诊。

  刻诊:神疲乏力,身体酸痛,畏寒恶风,无汗,咽喉干涩渐起灼痛感,吞咽不利,口润不渴,大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水滑白腻,脉浮细稍紧。

  辩证:考虑太少两感,风寒郁滞;即刻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药:麻黄10g,熟附子10g,细辛10g,生姜15g,炙甘草15g,白芷15g,防风10g,苍术15g、赤芍15。并嘱服药后厚衣盖被取汗。

  服药后反应与用药反思:服药后即上床盖被取汗,结果到晚上10点朋友来电,非但无汗出,而觉恶寒更重,身体尤其以四肢关节酸痛明显,并实有游走疼痛,咽喉也烧灼疼痛,吞咽时更加剧烈,又诉大便一次,便溏粘滞很难冲干净。于是我反思该患者病机及用药有何得失,发现几点问题:1;该患者每次感冒似乎均以咽喉疼痛不适为一个主要症状,少阴经络循入咽喉,故当知其少阴本虚为内因,不然何故有的人感冒少有咽喉疼痛,而以头痛等为表现。2:本病为体虚而外感风寒湿三气,体虚乃气少阴本虚,太阴虚寒,故体为火亏寒湿类,因其寒湿故口润不渴,故舌苔水滑白腻,湿性粘滞故大便难以冲干净,足太阴脾主四肢,同气相求,外在风寒合体内太阴寒湿故寒湿阻遏四肢经络,四肢关节酸痛不适,因夹风邪,风性善变走窜,故肢体关节游走疼痛,故知本病当风寒外袭,合并体内寒湿内邪,同气相求,导致太阳、太阴、少阴均受邪气。3:初期风寒感冒者,邪之来路即其去路,当发散风寒,而发散风寒的方法与表现就是出汗,西医输液助湿伤阳、抗生素也属寒凉之品,也乃雪上加霜,故使得人营卫之气受损不能抗邪,邪气内入;邪不在表,固无正邪相争之表症出现,而百姓以为病愈,实为叹息可惜。4:本方以麻附细解表散寒止痛,本意在方中加入赤芍以与细辛一开一降、一散一敛防其化热;但赤芍寒凉收敛实为发汗累赘,且寒凉助湿,故无汗出而病似加重。5;当务之急当发汗阻遏病情传变,仍当以麻附细为底,同时考虑咽痛剧烈乃寒痰客阻少阴咽喉所导致,故加半夏散;而针对太阴寒湿外感可用麻黄加术汤。

  于是电话通知陈某,上方不再服用,立即换用下面处方;(麻附细+麻黄加术+半夏散+四逆)

麻黄15g,熟附子20g先,细辛10g,生姜30g,炙甘草30g,生半夏30先  干姜15

白芷15g,防风15g,苍术15g、白术30,桂枝15。   生姜30    北杏15

  并嘱服药后厚衣盖被取汗,必要时喝热水热粥助汗,紧闭门窗,严避风寒。

  第二日中午(2月5日)朋友来电,昨日熬完第二副药已近凌晨一点,即刻服200ml,然后上床盖被,结果少顷就头面汗哲哲汗出,后背亦汗出湿衣,昨晚一夜换衣数次。今晨起床后咽痛已大减轻,恶寒与身体酸痛亦去大半。另告知服药后小便频繁清长,且臀部及后背皮肤瘙痒,抓之则气淡红色荨麻疹样皮肤风团,特别在双上肢内侧肘窝处也瘙痒出现风团。我告诉陈某,这都是好事,肺主皮毛,通调水道,用药后汗出邪气透于外,肺之气机通达(不再受风寒郁闭)故小便通利;而体内寒湿之气也随汗出,亦是麻附细将体内寒气伏邪外拔之表现,太阳、太阴和少阴均有寒气外达故风团部位在全身各处经络均有显示。是所谓正气来复,在上之邪吐而出之,在下之邪利而出之,在表之邪发散而出。这些荨麻疹正是体内寒气外透的表现,因此我恭喜他非但今次治疗了感冒,而且服药的“副作用”还把以前的陈年老账都给清理出来了,哈哈。听我所言后,陈某也比较高兴,坚定了继续服药的决心,我又告知,因昨夜发汗已明显,为防过汗伤阳,可配入开水当茶慢慢饮用,不宜一次太多否则易成大汗伤阳;必要时可在原方中加入白芍15,以桂枝汤之意和解营卫。

   晚上五点,朋友再次来电告知,按照我的方法慢慢频饮,现在感冒已基本治愈,无头痛、体重疼痛和咽喉痛的症状,也不怕冷了,精神也好转了,今晚可以如约参加和朋友的春节聚会了,再次对我表示真心的感谢。觉得昨晚到今晚的状态犹如梦境,变换转化之快也难以想象,如果按照常理去医院输液吊针绝对不会有这样的结果。至于身上瘙痒来去瞬间的风团,既然是邪气外出,他也不再理会。我告诉他,虽病初愈,但汗后营卫虚弱,需要以桂枝汤巩固疗效同时也去风团瘙痒之症,近日注意穿衣防寒,饮食也需禁忌螃蟹、虾等寒凉之品。此番病愈后,以后需要服用四逆和理中调理太阴、少阴,以固其本,则邪不干。

    后记: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因此本案例治疗感冒实属小术不足同行挂齿,而叹现在人多不知养生之道,而一旦受风寒小恙则三阴俱损,如再委付凡医则辩证百生而成疑难重症。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欲竭期精,故常半百而衰,精气内竭,元气大亏,阴盛阳虚,孰知除却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乘虚而入,其余无形阴邪皆可同其相求而附身纠缠,故而当今怪病丛生,疑难重症,群医束手。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今人有多少是无病而终,尽天年而去呢?每在医院,望病患痛苦面容,听此起彼伏之哀号,莫不以为乃人间地狱,而医道无能为力。惜今之人,非病入膏肓之时,方举家耗散求之方术,不知未病防病之理。

  遥想仲景当年所感叹,放之今世亦是发聩振聋、醍醐灌顶之言,在此与各位朋友共勉: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附注:少阴咽痛之治:

 

一:半夏散及汤证

 

【原文】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提要】 少阴客寒咽痛的证治。

    【分析】 本条叙证简略,仅提“咽中痛”一证。但若以方药测证,则知本证还当兼有风寒外感及痰湿阻滞。因方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桂枝辛温以散风寒,半夏辛燥以涤痰散结。若无风寒,则不用桂枝;若无痰阻,则勿须用半夏,是知此证之咽痛乃风寒客于少阴之经并兼痰浊阻络所致。寒邪痰湿客于咽喉,其咽痛一般较甚,同时当伴见恶寒、痰涎多、咳吐不利、气逆欲呕、舌苔白等。治用半夏汤及散,祛风散寒,涤痰散结。

少阴咽痛证鉴别表

证 

 

病 

 

证 

 

治 

猪肤汤证

 

少阴阴虚,虚热上扰   咽痛,下利,胸满,心烦。  

滋阴润燥,扶脾止利

甘草汤证

桔梗汤证

 

 

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   咽喉局部轻度红肿疼痛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苦酒汤证

 

热与痰浊阻闭咽部   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气

 

 

涤痰消肿,敛疮止痛

半夏散及汤证

 

风寒兼痰浊客于少阴经脉,咽喉不利   咽痛,伴恶寒,气逆欲吐,痰多等

 

 

祛风散寒,涤痰开结

 

    【选注】 《医宗金鉴》:少阴病咽痛者,谓或左或右,一处痛也。咽中痛者,谓咽中皆痛也,较之咽痛而有甚焉,甚则涎缠于咽中,故主以半夏散,散风邪以逐涎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柯韵伯:此必有恶寒欲呕证,故加桂枝以散寒,半夏以除呕,若夹相火,则辛温非所宜矣。 (《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

唐容川:此言外感风寒,客于会厌,干少阴经而咽痛。此证予见多矣。喉间兼发红色,并有痰涎,声音嘶破,咽喉颇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参败毒散即愈,盖即仲景半夏散及汤之意也。(《伤寒论浅注补正·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治法】 祛风散寒,涤痰开结。

【方药】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方义】 方用半夏涤痰开结,桂枝祛风散寒,甘草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凡咽痛由客寒挟痰所致者,宜用本方。此方既可作散剂服,若不能服散剂者,亦可作汤剂服,此为一方二法。方后“半夏有毒,不当散服”,《玉函》、《注解伤寒论》均无此八字,疑为后人加入。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疾患,如喉痹、急慢性扁桃体炎等证属寒郁痰阻者,亦有用于治疗食道炎、食道癌的报道,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案例】 郑×,女,家庭妇女。身体素弱,有痰嗽宿疾,因娶媳期届,心力俱劳,引起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咽喉痛尤剧,卧床不起,吞咽困难,脉象两寸浮缓,咽部肤色不变。诊断:三阴中少阴主枢,少阴之脉循于咽喉,枢机失常,邪气怫逆不能外达而发生咽痛。治疗:《伤寒论》半夏汤原方,义取桂枝以解肌,甘草以清火,半夏以散结降逆,表里兼治方法。并嘱徐徐咽下。服二剂,寒热、痰嗽、咽痛等顿消,继以扶正而愈。  (游建熙.广东中医1962;7:36.)

   

【附:备考条文】

   【原文】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290)

   

    手少阴之脉挟咽;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故少阴病常有咽痛证候。有虚热而致咽痛者,见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等,宜猪肤汤滋阴润燥,扶脾止利。有客热咽痛者,一般热邪较轻,红肿不甚,可用甘草汤清热解毒利咽;不差者,与桔梗汤,兼以宣肺散结。有热兼痰浊阻闭咽痛者,伴见咽中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可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止痛。有客寒咽痛者,除咽痛外,一般伴见恶寒、痰多、气逆欲吐、舌苔白等,用半夏散(或汤)祛风散寒,涤痰开结。另外,少阴咽痛,有因虚阳上扰而致者,本节未曾讨论,宜参阅283条。

  

二:治疗咽痛之妙方:半夏散


時下冬季來臨,每有感冒發生。很多人以咽痛為初起的症狀,逐漸有怕冷,流鼻水,發燒等征。當咽痛發生時,人們常會吃一些咽喉含片、喉寶等藥,其實這是不對證的。含片等只適用於熱性的喉痹,而以咽痛為初起症的感冒多是邪伏少陰之證,所以吃了這些消炎藥往往導致病程反而延長,有的甚至一周以上不愈。所以,咽痛時應注意一下自己的症狀,如果舌質不紅,微惡風寒,鼻塞,那麼這很可能是少陰咽痛之半夏散證。方用半夏、桂枝、炙甘草各15g,水煎,慢慢含服。一般服藥後12小時,就可見到明顯效果,一二日即可痊癒。少陰經脈循喉,此證是寒邪侵襲少陰,故致咽痛。方中桂枝散風寒,半夏開結痹,炙甘草清鬱熱,故效如桴鼓。如有其他症狀,還當依六經辨治。

 

三:吴佩衡医案:(少阴 咽痛)

 


王××,女,成年。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余诊视之,患者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涎涝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象。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而成是状。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以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

附片40克 干姜26克 北纲辛6克 麻黄5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6克
服一剂后寒热始退,咽部肿痛减去其半,再剂则痛去七、八,三剂尽,诸证霍然而愈。

按:少阴受寒误用苦寒清热养阴之剂,无异于雪上加霜。 《内经》云: “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通,虚火上浮冲于咽喉而肿痛者,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方中附予能扶阳驱寒,麻黄开发腠理,解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湿,直入少阴以温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予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然获愈。

 

 

 

 

 

【原文】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提要】 少阴客寒咽痛的证治。

    【分析】 本条叙证简略,仅提“咽中痛”一证。但若以方药测证,则知本证还当兼有风寒外感及痰湿阻滞。因方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桂枝辛温以散风寒,半夏辛燥以涤痰散结。若无风寒,则不用桂枝;若无痰阻,则勿须用半夏,是知此证之咽痛乃风寒客于少阴之经并兼痰浊阻络所致。寒邪痰湿客于咽喉,其咽痛一般较甚,同时当伴见恶寒、痰涎多、咳吐不利、气逆欲呕、舌苔白等。治用半夏汤及散,祛风散寒,涤痰散结。

少阴咽痛证鉴别表

证 

 

病 

 

证 

 

治 

猪肤汤证

 

少阴阴虚,虚热上扰   咽痛,下利,胸满,心烦。  

滋阴润燥,扶脾止利

甘草汤证

桔梗汤证

 

 

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   咽喉局部轻度红肿疼痛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苦酒汤证

 

热与痰浊阻闭咽部   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气

 

 

涤痰消肿,敛疮止痛

半夏散及汤证

 

风寒兼痰浊客于少阴经脉,咽喉不利   咽痛,伴恶寒,气逆欲吐,痰多等

 

 

祛风散寒,涤痰开结

 

    【选注】 《医宗金鉴》:少阴病咽痛者,谓或左或右,一处痛也。咽中痛者,谓咽中皆痛也,较之咽痛而有甚焉,甚则涎缠于咽中,故主以半夏散,散风邪以逐涎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柯韵伯:此必有恶寒欲呕证,故加桂枝以散寒,半夏以除呕,若夹相火,则辛温非所宜矣。 (《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

唐容川:此言外感风寒,客于会厌,干少阴经而咽痛。此证予见多矣。喉间兼发红色,并有痰涎,声音嘶破,咽喉颇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参败毒散即愈,盖即仲景半夏散及汤之意也。(《伤寒论浅注补正·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治法】 祛风散寒,涤痰开结。

【方药】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方义】 方用半夏涤痰开结,桂枝祛风散寒,甘草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凡咽痛由客寒挟痰所致者,宜用本方。此方既可作散剂服,若不能服散剂者,亦可作汤剂服,此为一方二法。方后“半夏有毒,不当散服”,《玉函》、《注解伤寒论》均无此八字,疑为后人加入。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疾患,如喉痹、急慢性扁桃体炎等证属寒郁痰阻者,亦有用于治疗食道炎、食道癌的报道,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案例】 郑×,女,家庭妇女。身体素弱,有痰嗽宿疾,因娶媳期届,心力俱劳,引起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咽喉痛尤剧,卧床不起,吞咽困难,脉象两寸浮缓,咽部肤色不变。诊断:三阴中少阴主枢,少阴之脉循于咽喉,枢机失常,邪气怫逆不能外达而发生咽痛。治疗:《伤寒论》半夏汤原方,义取桂枝以解肌,甘草以清火,半夏以散结降逆,表里兼治方法。并嘱徐徐咽下。服二剂,寒热、痰嗽、咽痛等顿消,继以扶正而愈。  (游建熙.广东中医1962;7:36.)

   

【附:备考条文】

   【原文】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290)

   

    手少阴之脉挟咽;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故少阴病常有咽痛证候。有虚热而致咽痛者,见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等,宜猪肤汤滋阴润燥,扶脾止利。有客热咽痛者,一般热邪较轻,红肿不甚,可用甘草汤清热解毒利咽;不差者,与桔梗汤,兼以宣肺散结。有热兼痰浊阻闭咽痛者,伴见咽中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可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止痛。有客寒咽痛者,除咽痛外,一般伴见恶寒、痰多、气逆欲吐、舌苔白等,用半夏散(或汤)祛风散寒,涤痰开结。另外,少阴咽痛,有因虚阳上扰而致者,本节未曾讨论,宜参阅283条。

  

二:治疗咽痛之妙方:半夏散


時下冬季來臨,每有感冒發生。很多人以咽痛為初起的症狀,逐漸有怕冷,流鼻水,發燒等征。當咽痛發生時,人們常會吃一些咽喉含片、喉寶等藥,其實這是不對證的。含片等只適用於熱性的喉痹,而以咽痛為初起症的感冒多是邪伏少陰之證,所以吃了這些消炎藥往往導致病程反而延長,有的甚至一周以上不愈。所以,咽痛時應注意一下自己的症狀,如果舌質不紅,微惡風寒,鼻塞,那麼這很可能是少陰咽痛之半夏散證。方用半夏、桂枝、炙甘草各15g,水煎,慢慢含服。一般服藥後12小時,就可見到明顯效果,一二日即可痊癒。少陰經脈循喉,此證是寒邪侵襲少陰,故致咽痛。方中桂枝散風寒,半夏開結痹,炙甘草清鬱熱,故效如桴鼓。如有其他症狀,還當依六經辨治。

 

三:吴佩衡医案:(少阴 咽痛)

 


王××,女,成年。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余诊视之,患者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涎涝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象。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而成是状。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以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

附片40克 干姜26克 北纲辛6克 麻黄5克 上肉桂6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6克
服一剂后寒热始退,咽部肿痛减去其半,再剂则痛去七、八,三剂尽,诸证霍然而愈。

按:少阴受寒误用苦寒清热养阴之剂,无异于雪上加霜。 《内经》云: “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通,虚火上浮冲于咽喉而肿痛者,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方中附予能扶阳驱寒,麻黄开发腠理,解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湿,直入少阴以温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予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然获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