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挺直腰杆做人,埋下头颅做事

 杂货店伙计 2012-08-06

 

 

 

 

挺直腰杆做人,埋下头颅做事

 

 

 

 

人,可以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强势,但不能缺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可以没有冠绝古今、举世无双的才华,但不可摒弃勤奋严谨的治学之道。此之谓,挺直腰杆做人,埋下头颅做事。

 

古往今来,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冲天的岳武穆,也有青铁因铸其跪像而倍觉羞愧的秦桧;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义薄云天的文天祥,也有“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排除异己、祸国殃民的大奸臣魏忠贤;有英明神武、为国为民的君,亦有昏庸无能、沉迷声色的昏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那么我们,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人生在世,莫过于寻求生命的意义;而寻求生命的意义第一步便是学会如何做人。浩瀚的历史长流中,无数的先辈虽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但追随他们的足迹,亦能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

 

纵观古今,我们可以知道,但凡忧国忧民、有铮铮铁骨且义薄云天者,皆流芳百世;而祸国殃民、自私自利、墙头草般的人定将遗臭万年。流芳百世者,固然智慧不俗;遗臭万年者,其亦非凡夫俗子。何以历史定位、人生轨迹却相差这么大?盖是原则迥异之故。处世之道,即为做人的原则。唯有树立正确的处世之道,方能成就顶天立地的真汉子。由此可见,拥有正确的做人的原则是正确做人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原则是正确的?我想历史上的伟人们已经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人是有脊梁的,你得时刻让他直起来!

 

原则固然重要,但若是没有实际行动来加以践行,便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对我们原则的挑战。若是在其中不能独善其身,甚至被同化,那么脊梁便是折了或是断了;就是不遗臭万年,亦会被千夫所指,遭人唾弃。而若是自始自终地坚守,令其侵蚀无功而返,那么脊梁便会愈加坚硬和挺拔;就是不能流芳百世,亦可顶天立地、问心无愧地活在世间。

 

  不求闻达于天下,但求问心无愧于世间。

 

闻名世界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亦有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所以,想要闻得梅花香,经历一番彻骨寒是必需得;想要功成名就,十年寒窗苦读是必须得经历的。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历代文人雅士,用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将自己对于艺术的天赋充分挖掘,为世人展现了他们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精辟见解和自己高尚的情操,并赋予艺术以反映现实、鞭挞丑恶和赞扬美好的历史任务。他们的成功不是当代某些浮躁、胸无一点墨的墨的学者所能达到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魂!这种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后人瞻仰并加以继承的。

 

当代社会人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民的心趋于浮躁。这一现象也波及到了学术领域,大量的论文抄袭世间充分展示了当今学术界的贫瘠和学者们心理的浮躁。于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显得尤为之重。学者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没有营养的学术只是畸形的事物;而能赋予学术以营养的,唯有学者们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偏安一隅,独自埋头治学已成为老古董;但学者们所缺的,也恰恰是埋头静心的治学精神。埋头苦干不等于闭门造车,静心治学不能于与现实脱轨。简而言之,学者们应当继承治学的态度,而摒弃现时的浮躁。唯有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学术界的天堂,我国的学术水平才能领先世界。

 

回到生活现实,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生命是一个圆圈,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尽量让这个圆圆满。所以,埋下我们的头颅,静下我们因尘世的喧嚣而显得浮躁的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相信,我们的圆一定会更加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