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躲不开的奥运会

 渔翁很快乐 2012-08-06
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你,以及你的声音,奥运会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更加有活力了,更加多元了,这让“井底之蛙”式的中国人慢慢有了一点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

  奥运热浪袭来,你往哪里躲藏?

  伦敦的许多居民选择在奥运期间到外地旅游、度假,媒体形容其为“夏季大逃亡”。据伦敦交通局预计,奥运会期间,仅伦敦市,超出平时出行的旅次每天可多达300万次。伦敦人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反映了他们对奥运的另类看法。另外,在伦敦奥运期间,越是交通拥堵和人流拥挤的繁华地段,越是让伦敦居民望而却步。

  英国居民用自己的方式躲避奥运热浪的袭击,而生活在1万多公里以外的中国人却很难躲藏。

  打开电视,躲不开的奥运新闻扑面而来,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五套、七套、新闻频道全天候地轮番轰炸,奥运节真地来到了中国。

  打开电脑,免费安装的360桌面立刻跳出来告诉你,奥运会赛事的最新消息,奖牌榜的排序,你都不好意思把它关掉。

  打开QQ,对话框的右上角金光闪闪,一个企鹅背景的金牌在诱惑着手指下的鼠标按键,忍不住,点击了一下,今天是伦敦奥运会第N天,奖牌榜的分布情况,谁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赛事时间的滚动预告,广告商的善意营销,皆收眼底。

  打开百度,为你定做的伦敦奥运会的直播、预告栏非常醒目,橙色背景白色字体的头条提示,绿色背景的直播按钮,灰色背景的赛事结束信息,以及各个合作伙伴的奥运频道链接,都在告诉你,快来看奥运吧。

  打开互联网,各大网站都下足了功夫,都在头条的位置用醒目的颜色刺激着你的视觉细胞,激发着你的点击欲望,怂恿着你记住今年的奥运,当然还有裹藏其间的各种广告。

  打开微博,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网友在用自己搞怪的语言诉说着一种情绪,有高兴的、愤慨的,有激烈的、柔和的,也有中庸的和无所谓的,网友的声音越发嘹亮了,中国人内心对奥运的真实感受越发显露出来。

  奥运热浪席卷中国,背后的推手至少来自于四股力量。

  第一股力量,当然是国家。根据奥运会的参赛规则,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团是参加奥运会的主体。有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民族的声音,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民族主义的情怀。

  7月29日,女子举重小将周俊三次试举,三次失败,留给了中国人所谓“耻辱”的论调。这是周俊的耻辱吗?当然不是,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好样的,只要在比赛中尽力了,即使失败也是英雄,怎么能与“耻辱”联系在一起呢?究其原因,这是一些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作怪——周俊的失败丢了中华民族的脸。扣在周俊头上的“耻辱”帽子太重了!

  7月30日,胸前挂着一枚奥运银牌的男子举重56公斤级中国选手吴景彪痛哭流涕,三次鞠躬,嘴里说着“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含泪的话语中透露出民族主义的基因——运动员参加比赛就是为了拿金牌,拿了金牌,国家、集体脸上就有光,否则,就对不起国家、集体。

  近邻朝鲜在民族主义的宣扬上充满着恶狠狠的杀气。截至8月1日晚,朝鲜体育代表团已经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3金1铜的成绩,在奖牌榜上暂列第六,对于朝鲜运动员的优异表现,朝鲜中央通讯社以《朝鲜健儿,好样的》为题发表文章予以盛赞,文章写道:“一些坏心肠的敌对媒体在赛前恶意猜测说,‘朝鲜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只能捞到一枚银牌,这将是最坏的奥运记录’。但是,我们朝鲜选手的表现狠狠扇了敌人一记耳光,多么痛快!我们运动员太厉害了,他们是最棒的!”文章还认为,“敌对势力简直太不了解朝鲜了,他们的悲剧就在于此。如果不想继续在世界人民面前丢脸的话,最好从现在开始,努力了解朝鲜人民和朝鲜!”

  客观地说,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民族形象的塑造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但是,一旦这种宣扬过度了,就会反过来压抑人性,泯灭个人的理性认知,让个人成为抽象大集体的牺牲工具。

  媒体是第二股力量。一方面,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需要通过媒体的传播获得扩散、放大的效应;另一方面,媒体会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又会嫁接自身的商业利益。

  超过10亿人的电视观众数量,一定不会让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媒体错过难得的销售民族主义和垄断品牌硬实力的时机,16天、24小时不间断地奥运信息轰炸,既让你记住了其中宣扬的价值观,又让你记住了其中的产品广告,更让你记住了电视台本身。

  5.38亿的网友数量一定不会让互联网媒体甘于寂寞,各大门户网站都组队到伦敦参与奥运报道,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内给中国网友传递第一手的奥运讯息。像腾讯这样的网站,就派出了一个50名记者、编辑的队伍进驻伦敦,后方还有400位的编辑配合发稿。据统计,在高峰期,QQ的在线用户有1.3亿,这么大的用户群体意味着巨大的讯息需求和巨大的商机。光前线的报道还不够,腾讯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可以在奥运期间为在线用户提供5600小时的奥运视频转播。

  在今天的中国,你能找出哪一个像样点的媒体能不报道奥运吗?在这样的媒体轰炸中,你能躲到哪里呢?如果躲不开,就要睁大双眼,辨别一下其中有效的信息和有营养的新闻,以防自己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比如,美国的媒体在对比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不同点,就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奥运会的开幕式其实是在向世人诉说,我们过去是谁?我们现在是谁?我们将来想成为谁?不管开幕式想证明我们是谁,其实,我们都是人,我们能证明“人是什么”,“怎样是真地尊重人”,才是最重要的。

  又比如,中国媒体反复传播的一个“去金牌化”理念,希望运动员好好玩,好好享受,好好地挑战人类的极限,展现运动员的魅力,就足够了。

  第三股力量是商家。商家把奥运会当做一个巨无霸一样的造钱机器,谁也不愿意在赚钱的步伐上落后于别人。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在萨马兰奇的推动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和经济内涵。在200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的奥运会中展示自己的商业品牌,成了各国商家不言而喻的商业责任。

  一些世界体育品牌,甚至奢侈品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阿玛尼、路易威登、卡地亚等,把很多国家的运动员都武装到了牙齿。当然,中国体育品牌也不甘落后,像安踏这样的中国品牌为此次奥运会就要花费超过12亿元的营销费用。

  作为伦敦奥运会合作伙伴,宏基公司将为赛事运营提供超过2.5万台电脑及服务器。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更是组团来到伦敦参加商务活动,其成员包括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柳传志、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新东方教育科技创始人俞敏洪、龙湖地产创始人吴亚军等大陆企业家。

  商家无处不在,营销无处不在,让你在观看奥运会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爱上了某件商品,记住了某句名言,花了某部分钱,甚至你还有可能成为它们的义务宣传员

  不可否认,商家的鼻子是最灵敏的,商家在奥运中的营销让其赚了不少钱,也让一些运动员沾染了铜臭味。当然,商人也在更大范围内培育了奥运会的生命力,传播了奥运会的精神。

  第四股力量,就是新崛起的个体。如今,网络技术飞着走,微博技术贴着你的手、你的心走,你突然发现自己有了一点力量,你的声音可以在网络上被追着走,于是你顺着自己的本性,就上了网,发了言,在奥运周期里就说着有关奥运的话。

  你可以说那些讥讽叶诗文游泳成绩的外国人“小心眼”。

  你可以对败走伦敦的周俊说:“咱就是来玩玩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可以对孙杨的拼搏精神和内在气质尖叫,发出“我喜欢你”的心声。

  你可以说于洋、王晓理消极比赛“不是个人的错误,而是集体的错误”。

  你可以说,伦敦奥运会里充满着“国家至上论、利益最大论、赛制作恶论、诚实输球论、合理利用规则论、垃圾时间论、公平竞赛论、观众契约论、伪装底线论、假球普遍论、教练责任论、运动员无辜论、道德大棒论……这简直是全国参与的一堂超复杂的伦理课”。

  你可以拒绝一些别有用心的解说:“如果把解说的声音屏蔽掉,奥运会挺好看的,中国运动员都挺可爱的。”

  你可以说一些调侃的话:“据日媒,伦敦奥运会不过才进行到第5个比赛日,奥运村内免费发放的那15万只避孕套却已经几近用光,目前正处‘供货紧张’的状态。为此杜蕾斯不得不紧急追加供应。按人均计算,15万只套套每人可分15只,太凶残了。”

  你可以用亲身体会诉说运动员的艰辛:“奥运会时期看到很多人对运动员的倍加尊重和崇拜,让我这个运动员出身的人无比自豪。我国运动员能有这么多好手,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人员储备,冠军只是一小部分,别遗忘那些默默付出的踏板。还有,在没有奥运会的时候,运动员遭受很多歧视,我就很反感一句话:‘体育棒子’,这句话会刺痛大多数运动员的心!!”

  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你,以及你的声音,奥运会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更加有活力了,更加多元了,这让“井底之蛙”式的中国人慢慢有了一点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中自由、公平、民主、透明、多元的元素,就会更多一点地渗透到中国人的心田里。

  如果你躲不过奥运会的侵袭,你可以选择默默地服从、接受、享受。当然,你也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智慧的元素,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储备一些优质的资源。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国家,而选择“喜欢其中的什么”的权利在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