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乙醇战略完全是政府主导的。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巴西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优质甘蔗品种据说大500种以上),建立乙醇加油站,鼓励农民大规模种植甘蔗,政府提供培育、种植、收割的技术指导,并且稳定甘蔗收购价格,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向全世界推销乙醇,扩大巴西乙醇的市场范围等等。在这个方面,虽然美国在科研能力上超过巴西,但是,由于缺乏政府推动,美国的乙醇推广,始终不尽如人意。
说完国外的事情,再说说中国。乙醇在中国也开始使用,而且大都是国内自己生产。但是,我觉得中国政府推广使用乙醇的力度还不够。从乙醇产品和发动机的匹配上,能够百分百使用乙醇的不多,大多还只是混合使用。从生产乙醇的农作物上,中国还在摸索最适合自己的农作物。例如,东北地区多采用玉米,南方地区采用甘薯,中原地区近年来发现使用甜杆高粱效果很好,总的来说,很多还处于试验状态。
推广使用乙醇,靠市场化力量是不够的,政府仅仅给出倾斜政策也是不够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应该加大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原料供应、培育市场等一系列工作力度。首先从源头开始,用科研投入保证高品质乙醇在普通汽车发动上使用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大型乙醇加工厂的生产效率。然后再全国布点,建设大型乙醇生产企业,可以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另外一方面,政府为每个大型乙醇生产厂,建立配套的农作物原材料生产基地,教育和鼓励农民种植适合的农作物,统一收购,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
这些政策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首先,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尽量使用乙醇,尤其是城市小汽车。其次,在新能源生产上,紧随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第三,乙醇的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巨大,不用担心销售,如果发展得好,还可以向海外销售,成为很多国家没有理由拒绝的产品,从贸易壁垒的困境中解脱。第四,解决大批农民的就业和富裕问题。农民传统的农作物生产,受市场影响太大,而且竞争激烈,农民的收入难以保障。鼓励一部分农民大量种植乙醇的原材料,可以使他们获得稳定的收入。第五,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的负面作用相对降低。第六,大量集中的农作物残渣便于重新再利用,如燃烧发电,制肥,制沼气等。第七,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第八,对缓解世界气候变暖做出贡献。等等。
我在“大国崛起”系列文章中,一再重申,中国的发展不能走西方崛起的老路,要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抓住他们最大的缺陷,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事业。以能源为例,我们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无非是寻找油田,开采提炼,保障供应等。即使我们发展的再好,也是从一个落后的起点追赶别人,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和西方大国水平一样。但是,我们如果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新能源的开发上,我们至少可以站在一个和西方发达国家相同的起跑线上,甚至还完全可以在政府主导下,比发达国家提前迈出脚步。
发达国家由于长期形成的巨大惯性,在改变某些习惯方面,肯定不如刚起步的中国来得快,而且,有些发展领域,中国比西方国家更有自己的优势。在乙醇生产上,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之外,没有像中国一样有如此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得中国的乙醇生产超过欧洲和日本,而且,一旦中国乙醇销售海外发达国家,根本不用担心类似销售服装鞋帽那样的贸易摩擦。并且还能解决广大中国农民的富裕问题。
这就是站在西方发展的肩膀上,寻找中国发展最佳出路的一个典型例子。要在各个领域更多地做到领先,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全力推导必不可少,尤其在科研投入方面,少盖几座豪华的大楼,就可以多搞出几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技术。把浪费奢侈的表面浮华,变成青少年的教育投入,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只是一个例子,在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还有很多类似的新起点,中国应该毫不犹豫地抓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在发达国家的前面。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和现在的企业家看到,在寻找开发项目和投资项目时能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