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 奥 运

 清露润香红 2012-08-06
听 奥 运

   奥运开赛已过一周,中国队战况如何,一概不知。单就关心赛事,关注国威方面,我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国民了。不是不想看,确实没时间。不是忙私事,而是在做事业——建造博物馆,一个民营企业的酒文化博物馆。时间特紧,任务又特重,简直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虽然没心思观看奥运会,但心里总希望奥运会开的时间长些。因为老总去了大不列颠。让他在那边多逗留些日子,我的空间和时间就大些,长些。真是“心忧炭贱愿天寒”啊!

       也不是一点信息没有,印象深刻的有两条,午夜新闻里听到的:一是杭州姑娘叶诗文夺冠遭质疑,二是羽球比赛消极受处罚。前者完全不要理会,撒泡尿给他们就行了。后者却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体育比赛到底为了什么?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什么?价值观不同,理解就会不一样。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人们对奥运赛事理解的偏差。外国人能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就很开心,如果能得一枚铜牌,高兴劲胜过我们得金牌。反观我们的运动员,得到银牌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不明事理的国人也这么看问题。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赛场如战场,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志在必得的不一定能得到,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肯定会受不了。有时候根本想不到的奇迹也会发生。但也不要大喜过望。如果我们把金牌与各自的奖金,与团队的荣誉,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威望挂起钩来,我们的负担就太重了。奥运会就是一个世界各国人民沟通交流的大会,仅此而已。

       国势强奥运就强,但奥运强不等于国势也强。当年苏维埃联邦一直在奥运赛场称王称霸,如今早已灰飞烟灭。

      中国文化中历来就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这是非常浅薄的认知。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关键在于弘扬传统文化美德。比如“虽败犹荣”,比如“无冕之王”,比如“精神永恒”,这些溢美之词都不是赞美金牌获得者的。

      至于兴奋剂质疑,那是洋鬼子的霸王心态,相信他们会慢慢调整好自己,正视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同时也要告诫我们的运动健儿,千万不要成了洋鬼子质疑的明证,作出有辱人格国格的丑事来。

   说赛场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无亚军,赛场的最后一名,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者。希望运动员们赛出中华风采,赛出中国风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