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清凉地
作者: 甄妍
小时候最盼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吃的非常有特色,粽子、盐蛋、芝麻绿豆糕;玩的也十分新鲜,看那形态各异的猴子、桃子、鸡心、八卦等造型的香包、香药吸引人们爱不释手。街上到处有卖香艾草、粽叶、雄黄鞭、栀子花、白兰花的。爱俏的姑娘、嫂子们头戴栀子花、胸挂白兰花,更显出端午节独有的清香。端午节还有白娘子喝醉酒,被雄黄药熏出原型的传说。小时候我常常幻想要是我家熏雄黄药也熏出个白娘子来该多好玩呀!端午节更有一项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项目------赛龙舟。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我盼端午节的主题,我盼端午节的主题是随端午节一起到来得南湖新荷。 那时的南湖,也叫洋澜湖。水色一清到底,白云远山投影清晰。暗绿色的水藻在湖中摇曳银灰色的鱼儿在其间穿行。龙舟赛过之后,笙歌散尽游人去,留下几株官柳在寂寞里临风钓水。 我来到北岸的湖湾,那里有一大片荷林,每一片荷叶都嫩绿鲜亮,像刚撑开的翡翠小伞。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如珍珠般的闪烁,风一吹,伞面倾斜,这些五色珍珠便一齐悄无声息地隐入水中。那一朵朵刚孕出蓓蕾的荷花,从亭亭的绿叶中羞答答地探出朱笔似的头来,似乎想对我说点什么。不!也许是想对着天空写点什么,但空中没留下痕迹,而那大片的新荷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里,至今难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荷花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在夏荷清幽之际,我漫步南湖赏荷。南湖的荷花白里透红,惹人怜爱。南湖的碧叶一望无涯。人在湖畔,衣裙也被荷叶映成浅浅的柔绿。湖风带着清香,几只白鹭在湖面上嬉戏翻飞。不知名的鸟叫声隔湖传来。湖面更觉空旷宁静。如遇微雨轻笼,湖面腾起一片氤氲的绿光,如烟似梦,娇柔妩媚。与水天和谐地连成一片。使人遐思悠悠。那些沿湖的村庄,每天都被这碧绿的荷光笼罩着,被清幽的荷光浸染着,真是独有意趣,常居福地。那挑菜上街的村姑,衣袖中也因该飘出淡淡的荷香吧?其实在城中心我家附近的明塘湖,也有一湖荷花,但是远不及南湖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清爽、气派。 南湖的荷花美得清纯,脱俗。她的倩影一直在我心头摇曳,积淀。直到有一天我拿起画笔把荷花的芳姿移到了宣纸上,为我温馨的情感定格,让记忆与现实悄然叠合。使我胸中荷光烂漫,体味着荷花不染尘埃、恬然超逸的自然气韵。 因为常画荷花,一位知名画家为我简陋的画室题写斋名------荷风斋。我把斋名挂在墙上,时时看看,我常以荷花的风格警醒我的人生,勤奋作画,以报师恩。一位朋友为我的荷花题诗“芙蓉秋水静长天,矿泽临风意释然。解读人生无限事,一花一叶静如禅。”这都是师友们对我的鼓励,鼓励我在纷繁的尘世间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航向。 我爱画花卉,但最钟情于荷花,我曾被邀聘到凤凰山庄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山石环绕的荷花池经过。使我有幸兴味无穷地边走边赏。后来到三江坤志学校任教,学校附近有一大片荷塘,几里路连成一片碧绿的清凉世界。荷叶亭亭,清光照人。傍晚,和几位老师相伴信步荷塘。阵阵荷香袭人,使人顿觉神清气爽,性静情逸。偶遇月上东山,便静下心来,细心体味朱自清先生那篇传世名作,去印证《荷塘月色》的旨趣岁月蹉跎,对于生活,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现实不是梦境,谁也不能像高洁的荷花一样临水幽居。每当我为了生计离开“荷风斋”便觉人海茫茫,世事纷繁,春华秋月是幻影。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各种关系渐趋复杂......。但生活总是美好的,我有荷花相伴,仿佛生活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荷花伴我守望那些被世俗淡化,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友情,也是我平生的意愿。有几次到鄂西出差,学校组织到长阳旅游,都是在暑假期间荷花盛开的季节。汽车进入高速公路,途经江汉平原。沿途断断续续约有二十多分钟看到的都是遮天盖地的荷叶荷花,无涯无岸,真是分外亲切。我觉得家乡的荷花带着南湖的风月,都来随我出行,伴我一路清香。 有时候给学生上美术课,看见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雨后天空般的纯净,便生出无限感动。他们在我的眼前都幻化成朵朵荷花,无邪的眼神,色彩晶莹的映着阳光。那种晶莹是任何色彩都调不出来的人生原色。 荷花在夏日里尽显娇媚,质若幽兰。俊雅脱俗的一尘不染。秋日里她给人们奉上累累果实。在冬日里她让生命得到升华,寒水映枯枝,冷风摇残叶。在雨打霜欺的严冬,荷的精神不死,处逆境不变,除去残叶,神韵犹存。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我画荷多年,也曾画秃过几只毛笔,自知没画出荷的神韵。但她让我懂得;对待人生要有勇敢直面酷暑严寒的精神。在画荷中把疲惫烦恼渐渐淡去。 南湖的荷光是我心中永远闪亮的一泓碧绿,已足够滋润我的人生。使我灵魂深处永葆一隅人生的清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