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避喝酒的战术
人借用语录体比喻: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喝酒的首要问题。人们都在抨击酒场的恶劣风气,可轮自己头上,又无奈地顺从并为歪风助力。呜呼,现在参加酒场严重缺乏愉悦感,身心变得疲惫又难受,尤其喝多后的第二天早上,恨不能找个茅草屋隐居三五天,发誓再不沾酒。然而,半天未过,一旦有风吹草动,又活跃在酒场上。这就是中国酒场上人们的素描。
曾听到过不少老婆抱怨丈夫,喝多了活该难受,不信你不喝有人往你嘴里灌。老婆啊老婆,您哪里知道,酒场是用词灌人的地方,我不喝是想不喝,可人家的词无法拒绝,不喝意味着事难办脸难看情难成。当然了,临上酒场前老婆的交待,应当记住点长些记性,滴酒不沾肯定行不通,只好少喝一点是一点。本章论证酒场上逃避喝酒的战略战术,请随我来。
第一节:首先树立少喝不喝的意念
这个意念很重要,据我观察,许多人喝多喝醉喝得起不来床,主要是放松对自己的约束,缺乏少喝不喝的意念。因为,当自己都放任自己时,你会放开量无拘束地大喝特喝,别人谁会替你约束,即便约束,你也不会就范。所以,放任自己喝酒,意味着喝多喝醉,老婆嗔你怪你属于小事,喝坏身体和形象那才算大损失。怎么做到少喝不喝呢?我这里厘出十招,供读者参考。
第一招:必须强化自我约束。我常反思自己的喝酒经历,得出一个小结论,大凡喝多喝醉的时候,都是放松对自己的约束,由着性子随行就市地喝酒,众人皆喝我绝不独醒,喝着喝着喝醉了。 可是,如果我上来就约束自己少喝或不喝,并把约束力贯穿始终,十有九次喝不多喝不醉。这几乎成为定式,也是我喝酒的心得体会。所以我强调,酒场上欲少喝不喝,必须意志走在前边,用意志控制喝酒趋势,往往比其它招数更可靠。
第二招:消极怠酒能躲则躲。相当一部分人属于酒来疯,见到酒比见到小姨子还要亲,立马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喝酒事业中,积极主动的劲头绝对不用扬手自向前。喝酒,应当精神点,也有利于活跃酒场气氛。但要想少喝或不喝,显然不能太主动。女人太主动了,男人就不太喜欢。往往被迫性地喝酒便会喝多喝醉,何况主动进酒呢。所以,我主张这样的观点,消极怠酒能躲则躲,甚至能躲一杯是一杯。躲得次数多了,自然减少你的进酒量,不至于超标准地喝成难受状。
第三招,低调少语不当焦点人物。我讲过几次,说话与喝酒成正比,多说话必定多喝酒,话语之中存酒精。 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便知道怎么少喝或不喝。有的人坐在酒场爱多说少道,有意无意地成为焦点人物,你说话劝人家酒,人家肯定要回劝,赶上你不会说话,或说不到点上,有可能引起众酒攻击,到时想清醒已由不得自己了。我提醒道,坐在酒场应少说少说又少说,保持低调低调再低调,这样你成不了焦点与核心,当然就能躲酒啦。
第四招,转移视线当看客。这招是对第二招第三招的补充和发挥,你可以被动地少言少语躲猫猫,也能主动地找话题挂靠相关人物,当成人肉挡箭牌。还不明白?真笨。我再解释一遍,别嫌我罗嗦。我的意思是,假如你是酒场宾客方的领路人,怕自己成为焦点,不妨适时地转移下话题,告诉大家谁谁谁最擅长钓鱼、品酒、养鸟等,请大家敬酒讨教;或者说谁家的孩子考上研究生,应给谁谁谁道酒喜。理由多着呢,只要吸引眼球就成,大家都追随你铺设的圈套,便忽视你的存在,你成为看客,少喝或不喝的当然是你了。 第五招,发动群众斗群众。这句文革语言用在酒场,或许有点妥,但它属于虚张声势的行为,不真斗,更不武斗,而是非恶意地斗酒。上招讲过以喜事好事转移视线,这招教你要善于煸风点火挑起酒事端,把酒矛头向外冲刺,让别人间斗酒成为看点,你可以学诸葛亮摇着革命小扇看风景。旁观者清的要义在于,只看别人喝自己却不喝。或许有人说这招太阴损,可你总想少喝酒呀,这么做绝对能少喝。有时候酒场上为了保全自己,还真别顾及别人的死活。不过,多喝几杯酒多斗几杯酒,一般情况下死不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