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子堂【普陀山】

 书楼寻踪馆 2012-08-07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原是一所茅蓬,名为“六合庵”,清康熙初为心一禅师初创,取名“六合庵”, 康熙未徒孙广博、续静等增建大悲阁,改名“柏子庵”。光绪二十七年(1901),僧极得建外山门。民国十二(1923)春,增建送子殿、楼房,改名百子堂,共有殿宇80间,建筑面积2597.42平方米。解放初正慧、静清、永斌等六僧居住此庵,“土改”后僧俗同住,1960年后由当地40户农民居住。 为做好佛字文章,加快普陀山佛教和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普陀山重新开放后,当地政府对当地群众居住的旧庵堂逐年进行了有计划的腾退。2003年,百子堂划归普陀山佛协会管理,并于2005年4月,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葺,尽力恢复原有寺庵建筑的宗教气氛。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有殿宇80余间,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主殿大悲宝殿供奉千手千眼广大灵感观音大士和二十八部众。主佛像后壁,供奉冥阳救苦两利大愿地藏王菩萨宝像。送子楼恢复原貌供奉送子观音。送子楼楼下为“三宝佛殿”,天王殿供奉百子弥勒佛和童子仁王二位护法尊像。修缮百子堂的佛像都选用珍稀名木-桧木精制而成,无论选料材质或制作工艺,皆可堪称普陀山众多寺院中的一绝,为佛国造像艺术之精品。尤其是百子堂送子楼送子观音,为求观音赐子的最佳之地。早在清康熙“柏子庵”时期,该庵堂观音送子“有求必应”的灵验事例就数不胜数。送子楼修建后,百子堂送子观音更是名闻遐迩,蜚声内外。大乘经典观音菩萨普门品上记载:“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徳本,众人爱敬” 。即说观音大士随类应现,有求必应,神通广大,无不灵感。百子堂观音送子是“海天佛国”观音道场一大特色,为欲求子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寺院场地。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百子堂【普陀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