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赣州梅关古道

 寒江读舟 2012-08-07

  江西赣州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之一,在赣州市有一条见证了客家人迁徙历史的千年古道,叫做梅关古道。这是一条曾经辉煌的军事、贸易和文化通道,这条古驿道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江西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中转站之一,它也是客家发祥地之一。赣州的位置正处于江西与广东、福建的交界处,根据福建《宁化县志》记载:客家先民大部分从中原南下到赣,再由赣到闽,又由闽到粤。“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路交通,使赣州成为中原移民的首选“宝地”。

  在赣州与广东的交界处,有一个古老的县城叫大余县,因为五岭之一的大余岭在她的境内,所以历史上县名就一直借用着山岭之名。然而自古以来,大余岭梅花遍野,花香袭人,久而久之,大余岭在当地人的口中就变成了好听的“梅岭”,并一直沿用至今。 

  梅岭脚下,有一条用碎石砌成的千年古道,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它穿越梅岭直达广东的南雄。在梅岭之巅,有一座古老的关楼叫梅关,关楼所处的位置正是江西与广东的交汇点,它的一侧是岭北,而另一侧就是岭南。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步跨两省的有趣现象,今天,游客每到这里,都要在梅关两侧分别留影,这边拍照是在广东,而另一边拍照就到江西了。赣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劲峰介绍,这是一条在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通道。他说:

  “通过这条古驿道,客家先民到了赣南以后再翻过武夷山他们就可以进入到闽西,像长汀、宁化这一带,再往南面走翻过会昌的军门岭又到了粤东地区,就是现在的梅州、兴宁这一带,所以讲这是一条客家人南迁的重要通道。” 

  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五条交通要道之一。唐代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为适应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宰相张九龄又奉诏另凿新道。前后用了2年的时间,开通了一条宽1丈,长30华里,两旁广植松梅的大道。一千多年来,中原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通过这这条陆路枢纽输往海外,史书上曾用岁无寒土来形容交通的繁忙。

  关于古道的修筑有这么一段历史。大唐王朝的鼎盛时期,长期的和平繁荣使唐朝的经济不断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为解决当时货物运输紧张的局面,唐朝宰相张九龄提出,在大余梅岭开辟新路通畅货流的主张,初登帝位的唐玄宗立即批准了这一方案,并任命张九龄为修路使臣。 

  经过对梅岭的反复的考察、勘测,张九龄最终选择了一条由大余到南雄距离最短的路段,这条路比秦朝故道缩短了4公里,就是这4公里,决定了这条商道的成败。为了缩短这4公里,张九龄动用了大量民夫,将坚硬的花岗岩山体凿下去20多米。这个艰苦的工程,花了两年时间,两年的奋战换来的是一千多年的兴旺。 

  这条梅岭新路用坚实的花岗岩铺路,两旁移植了大量的梅花,于是一条宽阔平坦,景色迷人的穿山公路出现了。这条路的修建使梅岭一线真正成为了沟通南北的商贸通道,并直接促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从此,大唐帝国丰饶的物产,特别是享誉世界的丝绸、茶叶、药材、工艺品等从这里运往海洋,走进南亚、中东直至遥远的欧洲。而来自各国以至岭南的物产也从这条通道弛往中原。那时,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在长安已能吃到渴望已久的岭南鲜荔枝,这一切都离不开张九龄开辟的这条梅岭商道。 

  为进一步减缓上山的坡度,商道被修成了阶梯状,在车辆无法上山的情况下,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货物全靠一代代的挑夫靠人力翻越梅岭,而张九龄当年对这一路段长度的选择,也证明了他对挑夫的体能、速度有着精确的计算。赣州市博物馆馆长韩振飞向我们介绍说:

  “走这段陆路从大余码头上岸以后,翻过梅关这段几公里的山路,然后沿着山谷运行一直到浈江码头的话,一共是四十公里,用过去传统的计量方式就是八十公里。按照中国古代挑担的记载情况,在山地上走路它不能超过八十里,因为超过八十里,就超过了人的体力的极限,所以在山岭的这一边大余县城,到山岭的那一边选择南雄县城作为重要的经济政治中心,岭南一个,岭北一个,这两个距离刚好四十公里。四十公里可以说是一个最适合人类体力极限、肩挑背扛运输货物这么一个距离了,过去是要走一整天。 ”

  可以说梅岭古道在为王朝沟通货流,为商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一代代穷苦人提供着维持生计的行业。随着岁月的流淌,挑夫已成为这块土地上一个永恒的记忆。 

  这条古道建于唐代,它是沟通岭南地区与中原的重要通道,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一代代客家先民借助古道翻越梅关进入岭南,去寻找新的家园。走下梅岭就到了广东南雄的珠玑巷,赣州市博物馆馆长韩振飞认为,历史上的梅关古道在客家人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说:

  “从现在的资料和家谱查看,现在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他们的先民都通过江西的赣江,然后通过大余梅关古驿道来到了珠玑巷,然后在珠玑巷经过文化的整合以及心态的调整,继续向珠江三角洲移民,最后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定居,成为今天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港深地区、港澳地区居民的先祖。” 

  三省相交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赣州不断迎接着北来的移民,也不断送走着南下的家族。从此客家人的足迹遍布了东南沿海,而这种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也使他们的后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外移民。

  当光阴象章江的流水一样流过梅岭脚下的时候,中国的历史已走入了现代,伴随着铁路交通的出现,千年不息的梅岭古道失去了往日的跃动。
  今天的梅关古道显得冷清、安然,留给游人的只是脚跨两省的兴奋和岁月沧桑的感慨。只有路旁那年复一年开放的梅花,仍在不懈地昭示着人们--这条道路对一个古老的民族和她的后代是意味深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