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迪达斯“出走”

 聪明小帅哥 2012-08-07

    7月18日,阿迪达斯中国总部突然发表声明宣布,“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将于今年10月31日关闭其位于苏州的在华唯一全资工厂。
  这是继2009年耐克关闭江苏太仓工厂后,又一家国际运动服装巨头撤出在华生产线。外界纷纷猜测,作为对价格极为敏感的一个行业,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阿迪达斯将在关闭苏州工厂后辗转前往东南亚国家,如缅甸,建设新工厂,但阿迪达斯很快否认了这一动向。
  不过,此番动作还是引起了人们一连串的担忧:“中国制造”是否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工厂”的地位还能保持多久?工资的持续上涨,是否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麻烦?
  最后的阿迪达斯工人
  星汉街5号,苏州工业园区腾飞新苏工业坊。阿迪达斯建设在此的厂房和其它一些工厂混杂其间,颇不起眼。C栋三楼的生产车间面积不大,里面的冷气透过玻璃门缝隙往外渗,41岁的刘玉红(化名)和工友正在缝纫机前紧张地忙碌。
  再过3个月,刘玉红和这里的160余名工人确定将失去工作。阿迪达斯公司日前声称,将从今年10月31日到明年7月31日分批次辞退苏州工厂的工人,直至关闭工厂。
  刘玉红已经在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干了整整15年,她几乎是苏州工厂建设后的第一批工人。早在今年4月份的一天,厂里就放出话来,“工厂经营不下去了,准备在10月份关闭。”但她到现在还没有为自己找好后路。
  遣散方案4月份在内部公示,工厂对正式员工执行“n+1”的补偿标准,其中“n”是指在厂里工作的年份,只要超过6个月,即按一年来算,离开工厂后,工人可以得到“n+1”个月的工资补偿。
  这一方案得到了工厂多名工人的证实,阿迪达斯官方称,“受影响的工厂员工将会获得正常工资和超过国家标准的补偿金。”
  然而刘玉红对此并不满意,“我们的基本工资不高,遣散费算下来一共才两三万元,这对我们老工人不公平,我们20多岁就来厂里上班了。”刘玉红别无他长,无法面对工厂关闭后的生活,有段时间,她还和工友们一起去信访部门上访,希望争取到更多的福利,但不了了之。
  “以后也许只能去干个保洁家政之类的活。”刘玉红很无奈,她对目前这份月薪3000元左右的稳定工作恋恋不舍,毕竟这里消耗了她最有活力的人生岁月,而这种待遇也是她们一步一步争取来的。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介绍,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1997年底在苏州工业园区由德国独资注册成立,主要生产阿迪达斯及旗下品牌的运动服装,拥有员工近200人。公司主要从上海的阿迪达斯(中国)接单,负责生产,并对其进行销售。
  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刚开始招工,刘玉红就来报名应聘,那时的工业园区还很荒凉,远不如现在功能配套齐全,但与其它工厂的口头协议不同,阿迪达斯与工人们签订了非常正式的劳动合同。
  “有好几页内容,许多条款我都不太明白,但感觉挺正规的。”刘玉红说一旦录用就能成为工厂的正式员工,这吸引了像她这样的诸多本地年轻女性。直到现在,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人,这与苏州当地大大小小的工厂以外地打工者居多的情形不同。
  实际上,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工人有外包工和正式工两种,外包工的待遇比正式工稍差,但这部分人极少。作为正式工,刘玉红一开始也拿过每月600元的工资,“经常加班,还没有加班费,‘五险’到了第二年因为有员工抗议,工厂才去给补交。”
  到了2003年前后,刘玉红的基本工资涨到了1000多元,算上加班费,有将近2000元钱,让不少工厂的工人都觉眼馋,“有人托关系想往厂里进,还进不来。”她说,后来,工资继续上涨,基本工资能到2000元,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福利也有了提高,“每年公司都要组织员工出去旅游一次,摊在每人头上大概得1000元,去上海周边的各个景点。”
  这份工作不算太累,工资也稳定,刘玉红原打算以此终老,干到退休,但阿迪达斯很快就要将她抛弃了,她是阿迪达斯在中国的最后一批工人中的一员。

代工厂之痛
  刘玉红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因为在阿迪达斯中国唯一的直营工厂上班,她的待遇远较其它生产阿迪达斯服装的工厂的工人高。
  在整个中国,阿迪达斯拥有超过300家代工厂,主要为阿迪达斯贴牌生产服装、运动鞋、背包以及运动用品。与之相比,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员工数和自有产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苏州工厂占有其在华销售约60%的订单,这些订单长期以来都是通过这一工厂分包出去的。随着苏州工厂的关闭,其生产业务将直接并入阿迪达斯的国际采购部门。对此,阿迪达斯方面表示:“(关闭苏州工厂)将帮助阿迪达斯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规模效应并降低复杂性”,“中国仍是阿迪达斯一个重要的采购市场,我们目前与中国超过300家供应商合作伙伴紧密合作,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一个区域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保持不变。”
  据悉,阿迪达斯的销售终端建设还在提速,计划在2015年之前在中国新开2500家门店,以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覆盖,而2011年这个新店数字只有1175家。
  显然,相当一部分的产能将继续由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代工厂来保证。
  26岁的李晓敏(化名)4年前从西安一家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科毕业后,来到苏州昆山市一家阿迪达斯的代工厂做行政工作。这家工厂主做鞋类,之前还曾给耐克做过代工,在阿迪达斯的众多代工厂中规模偏小。
  李晓敏至今月薪不足3000元,而处在代工厂末端的一线工人待遇更低,“底薪1300元,加班费一小时6元,有名目繁多的罚款项目。”据她说,工人迟到一次就会被扣掉100元。
  苏州当地遍布着各类代工企业,一位熟悉当地用工行情的人士向记者介绍,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工人待遇在当地诸多工厂中不能算最好,但绝对不差,有些需要高温作业的工人一个月才能拿到4000元,大部分工厂只给工人开出不到2000元的月工资,而这里又不缺少年轻的劳动力,一般和厂里打声招呼就可以进厂,连合同都没有,干不够一个月就想走的,甚至得不到一分钱。
  18岁的王伟国中专毕业从贵州凯里农村来到苏州一家制造电脑机身胶垫的代工厂打工,底薪1200元,加上加班费,每月不足1600元。厂方先扣了他一个月的工资做抵押,遇到旷工或者没完成规定的工作量,他就会被罚钱,有时辛苦工作一个月只能应付自己的一张嘴。
  工厂24小时开工,王伟国前半个月上白班,后半个月上夜班,上班时就坐在流水线前将胶垫一块块地放到切割机下,摁下启动键切开。“熟练的工人,10分钟能切200个。”他说,这个工作让他感到非常枯燥,夜班一直犯困,车间屋顶上的老式吊扇哗啦啦响,机器24小时运转的热量让这个夏天酷暑难当。
  李晓敏说,在自己的厂里,工人也是一样的,许多年轻女孩子干了一阵后,受不了微薄的工作待遇就走了,而工厂小,缺乏和阿迪达斯议价的能力,为了保证利润,老板只能压低工人的工资。
制造业困局
  李晓敏说,与自己生产体育用品的高成本相比,代工厂的模式显然更经济实惠,阿迪达斯不会放弃这一模式。苏州工厂关闭的消息没有给自己的工厂带来大的影响,厂里还和以前一样忙碌。
  但已经有大的代工企业受到了此消息的冲击,她通过行业内部了解到,有几家代工厂在今年4月份就被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宣布要在苏州工厂关闭后终止双方的代工合同。
  “代工厂,顾名思义就是做代工,凭订单存活,有些阿迪达斯的代工厂从阿迪达斯那里接到大单,他们本身也是很大的企业,像台湾的裕元。”李晓敏说,突然终止代工合同,对有些代工厂影响很大。
  阿迪达斯早前已经与多家代工企业签订了长期代工合同,甚至在2010年,阿迪达斯可能关闭苏州工厂的消息传出后,为了稳住军心,阿迪达斯高层还出面安抚代工厂,让他们继续支持阿迪达斯的生产。
  如今阿迪达斯单方面终止合同,让这些代工厂措手不及。有知情人士称,有些大的代工厂议价能力强,面对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阿迪达斯方面不愿再和他们合作,转而寻求新的机会,有可能把订单往东南亚如缅甸等国转移。
  此番关闭工厂,阿迪达斯无疑是步了老对手耐克的后尘。
  耐克在2009年3月关闭了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太仓工厂,遣散中国员工达到1400人。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海纳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阿迪达斯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
  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离开中国,向生产力成本更低的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转移,阿迪达斯的代工厂裕元集团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就连年增长,而耐克在越南的生产份额也已经超越了中国。
  “关闭工厂既与涨薪无关,也与我们的库存情况无关。”阿迪达斯公关部陈琦女士告诉记者,“有一点需要纠正,我们并没有把工厂转移到任何其他地方。”
  尽管出面否认,但阿迪达斯方面做过了成本核算。“去年底开始,我们一个普通操作工、一个仓库物料员月均综合收入就超过3000元,另外还有全勤奖、轮班津贴、‘五险一金’、厂车接送、免费工作餐和提供住宿,但仍难留住人。”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管理层此前向媒体透露。
  东南亚的情形截然不同,据英国媒体报道,为阿迪达斯生产伦敦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柬埔寨工人,工厂每月支付的工资仅为13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828元,不及苏州工厂人均工资的1/3。
产业升级之忧
  苏州工厂多名工人并不认为3000元的待遇还留不住人,相反,想进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人很多,里面的工人大多也不想出去。
  根据阿迪达斯的规划,关闭苏州工厂将使阿迪达斯能够拥有一个统一的采购架构,这将意味着,在中国,阿迪达斯公司的职能主要集中在采购等方面,生产则全部转由合作伙伴提供,这有助于其统一全球运营管理。
  苏州工厂的产能有限,它的关闭本身对阿迪达斯的生产线影响微乎其微,在多位受访者看来,除了其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阿迪达斯自有工厂关闭将扇动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外宣称对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关闭表示理解,认为这符合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趋势。
  早在2007年4月,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设立,负责阿迪达斯在华的全部销售。近年来,该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并连续获得苏州市政府纳税大户奖。而停止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即苏州工厂的生产业务,并不影响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运营。
  “生产基地的产值、税收有限,在园区发展已没有太多优势,而物流、销售总部的税收贡献很大。”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园区一知情人士讲,工业园区在经历了早年的粗放式招商后,现在逐渐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倾向引进高科技的企业,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在贡献税收上非常少,200人的厂子也创造不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关闭对园区毫无损失,而且现在园区根本不愁招不到企业入驻。此外,阿迪达斯尽管将在天津建中国北方的仓储中心,并且关闭了苏州工厂,但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普洛斯物流园的物流中心继续保留,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最想看到的局面。
  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关闭顺应了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理念,这是中国东南部城市逐渐淘汰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此前富士康的昆山工厂,就为了回避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所带来的经营压力而决定“内迁”。
  不过,整个中国不断上涨的工人工资吞噬着曾经的人口红利,许多制造业企业只能往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博士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中国的制造业大量外迁,会逐渐让中国丧失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优势地位,而高精尖的科技又没有取得突破,这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将造成很大的打击,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地位。
  然而有人强调,劳动力成本只是企业决定在哪里建厂的众多因素之一,东南亚国家人力成本低,但配套设施差,生产效率不高,同样导致成本上升,且不见得比中国低。
  因为高效的配套和生产效率,制造业在中国远没有到整个产业都要转移的地步,但国际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刘玉红和她的工友们自然逃不过洪流的裹挟,“厂子关闭以后的事情,还没想好。”这个女人只能先抓住剩下的不到3个月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