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的《奥林匹克会歌》历史

 浊醪妙理 2012-08-07

鲜为人知的《奥林匹克会歌》历史

奥运会开幕式护旗仪式,最右一位是指挥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那天,刚刚还在“逍遥音乐会”上指挥贝多芬“第九”的巴伦博伊姆,放下指挥棒后匆忙赶到伦敦奥运会场,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拳王阿里、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伦·约翰逊-瑟利夫等组成独特的名流护旗队,护送着奥运会五环旗,在《奥林匹克会歌》的乐曲声中,随着圣火的点燃,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了。

《奥林匹克会歌》(Olympic Anthem)也叫《奥林匹克圣歌》,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1896年4月6日,当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宣布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后,希腊著名作曲家斯皮罗·萨马拉斯(Spiro Samara, 1861-1917)指挥由希腊军队和9支合唱团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队伍,演奏这首由他作曲,希腊诗人科斯蒂斯·帕拉马斯于1893年作词的《奥林匹克圣歌》。悠扬的乐曲、悦耳的歌声,把人们带入缅怀古代奥运会的辉煌和憧憬现代奥运会的美好境界之中。由于精彩的演出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在场观众无不为之感动,以致这首圣歌又重复演奏了一次。

虽然“圣歌”也给在场的国际奥委会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时并未将它确定为奥运会会歌。此后的历届奥运会则由东道主确定会歌,如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使用的会歌由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作曲,罗伯特·鲁邦作词的《奥林匹克颂歌》;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上,则用了英国作曲家罗杰·奎尔特作曲、鲁德亚德·基普林作词的《不为自己而为主》。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奥运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普遍希望能确定一首永久性的奥林匹克会歌。于是1954年,国际奥委会在全球进行征集。可是,来自40个国家的392份应征作品中,竟未有脱颖而出者。1958年,在东京举行的第55次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最终批准了丹麦王子阿克塞尔的建议,将第一届奥运会上所用的萨马拉斯作曲、帕拉马斯作词的《奥林匹克圣歌》定为永久性奥林匹克会歌。从1960年2月的第8届斯阔谷冬季奥运会以及8月举行的第17届罗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起,这首《奥林匹克圣歌》就被用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奥运会会旗升旗仪式上,成为奥运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首圣歌也成为音乐与奥林匹克运动结合的一朵艺术奇葩。

《奥林匹克会歌》的歌词原文为希腊文,其内容如下:“古代不朽之神,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作为你荣耀的见证。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犹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的神殿。这巨大的神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膜拜,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奥林匹克会歌》的曲作者萨马拉斯出生在希腊的科孚岛,曾就学于雅典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后移居意大利,曾是意大利歌剧界的重要人物,一生创作了15部歌剧。不过,使他在世界音乐史和奥运史上让人永远记住的还是创作于1896年的《奥林匹克圣歌》,也就是现在的《奥林匹克会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