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收藏家“闲聊山水画”

 金匠尚玉 2012-08-07

听收藏家“闲聊山水画”

     在收藏中国现代绘画方面,我的一个朋友是有着相当强的独到眼光,这就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了,而是对于中国现代绘画的认识和美感上要超前许多年,我在其它的文字里已经讲到过,这里不再重复。最近,我有意识的约他谈了几次,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几个疑问让他做一些回答,由于谈及中国画的历史层面就比较纵深和宽阔,我们又不是专业学术报告或论文式的讲演,只能就几个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闲聊的方式一问一答,仅可以洞察到收藏家一个人的想法。我已经写过一篇议论收藏家的文字,他们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因为我只是个绘画的手艺人,写文章撑也死就是个票友的级别。所以,诸位看官就当是道听途说一回,不耽误你该干吗你去还干嘛。
    问:听说你二十年如一日的在枕头边放一些中国画全集,每天要看几页,不间断的熟读中国美术史上名家作品,所以中国画名家的精品、技法、生平你能倒背如流,画家的风格、艺术脉承你都能如数家珍,果真如此!?
    答:我给孩子起名字就和山水画有关系,你想想看我对于山水画是多么钟情啊!不仅仅是像你问到的一样,而且我听古琴的曲子有一万次以上,把CD唱片都听烂了几片。(后来我悄悄的询问他媳妇得证实)许多人根本就不信,连孩子考中国美术史我辅导他都不听,何况别人呢。我从骨子里喜欢山水画 。因为,现在的中国山水画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我对于山水画的理解水平,我曾关注过现在的山水名家,包括央美的老师们,最后我都放弃了,那就自己亲自体验画画看吧。所以,我在看真实的山水风景时,就结合古代人的绘画理念与艺术眼光,观察自然时就想着古人是怎样把客观实际转化成水墨山水的绘画必然。
    问:能谈谈现在山水画的弊病在哪里?现在的几个名家的失误是什么?
    答:现在的山水就是创新意识太强,传统的东西太少,我们的名家都是过早的有了自己的符号,他们不去了解古人是怎样的一步步走出来的。所以,我还是比较看重人物画的,这个时代有田黎明几个人都不错了(田的名作几乎都被他收藏),我主要是在传统艺术的继承发扬中,在绘画的语言上有填补历史绘画形式的空白方面做文章,比如你的绘画语言有时代感;而且在中国绘画里有独到的地方。严格考察一个画家的文化及修养,因为一个时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真正画好的人。现在的山水画家没有一个是我所喜欢的对象。因为他们的技法、他们的画面气息,他们的文化、人格、修养都不到位,所以,几个年轻人早早的就出了名,以后渐渐地就越画越差了,因为绘画的底气不正也不够啊!
     问:你觉得古人是以怎样一个状态在学习、继承、发扬山水画的进程呢?
     答:我们看看古人的题跋和签名吧,在宋以前山水画的落款没有那么多的字,就是有也较少,而且是在不起眼的地方签名,因为他们非常的推崇自然,喜欢真实的描绘山水的真实。后来慢慢的发展下去就有了题字,把书法、诗词、印章都纳入画面,由青绿山水的重彩过度到水墨写意。山水和人物画就慢慢的分离了;以前山水只是人物画的背景,后来的山水画里,人物较小也就成了整个画的点缀,许多山水画已经没有人物了。看看 董源、倪云林他们几个人的那个时期之作品就知道了。从唐开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就越来越画种界限分明了(当然,还有花鸟画)。(宋代的画院招人有点现在美术高考的意思,他们也强调写实的功力。)王希孟因为年纪小,所以他的青绿山水和年纪大的画家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就不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古画色彩实际上是和刚刚画完是不一样的,有些古画的色彩因为时间久远就自然变的古朴,实际上色彩和心理年龄都是有关系的。以前的山水画基本上都是大景,马远非常明确的开始了以小见大的山水画创作。为什么从青绿山水转变到水墨写意?为什么古人叫青绿山水?我每次登山时都要认真的观察;这才知道因为山和树木本身就是青、绿两色,尤其山就是青色的不同变化,后来一步步演变到用墨色来单纯的表达。这里有中国哲学思维的高度体现,也是艺术手法表现的整体概括,只有用水墨才能体现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文化情调,所以,墨才分五色嘛!可见我们的祖先是从自然的观察上入道,然后才上升为艺术语言的具体实现。所以,我劝你在画山水时要忘掉色彩。当然,你的色彩是强项,因为你本身就是画油画的。但是,画山水时不一定有更多的色彩就是好。
    问:古人是怎么学习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和精神呢?他们又是如何才有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呢?
    答:我们现在的山水画家几乎都没有较高的中国古代文化修养,做人也没有多少士大夫的气质。当然,这也有社会时代的具体条件制约,可话又说过来,其实还是个人的原因。要有文人士大夫的气质不只是表面的读读古诗词,听听古典音乐、穿一件对襟袄就能解决问题的,它是一种内在的人性心理意识,是一种天生的素质,不是一个人多么用功,多么聪明就能办得到的。我们现在的山水画家年纪轻轻的就过早有了自己的符号,一味的追求创新和不断的写生,而对传统的东西用功不够。南朝的宗炳说过;“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实际上就应该是心中的自然山水。古人画山水和人物基本都是先临摹;看看每一张画的题跋就知道了,如果写的是临某某名家的;那是他学习的作品,如果是摹就是有所变动,但还是认真的学习过程,后来写的是仿谁谁的,那就是有自己的感觉与创造的成分,一直到只有自己的名字时才是真正的个人风格了。他们是以自己像哪一个古人名家为荣的,而不是现在的人喜欢讲自己就是个创新的画家,只要新奇,只要怪异就是好的;甚至叫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看他们现在的职位高,今天的名气大,价格不菲,但是要不了多少年,人们就会渐渐地把他遗忘了。
    问:我在临古画时从龚贤、清四僧到董其昌,后来又到临明四家,才对山水有了些肤浅的认识,我发现临过董其昌后。再看明四家的东西就不过瘾了,以前根本就不喜欢仇英的,现在看出了他的画是有点个人独到的东西,你讲讲山水在宋元以来的逐渐演变,以及对后来人的影响?
    答:宋人的山水从尊重真实自然到米家的点式写意后来又演变到元代,这里是有不短的时间来实现这种表现形式的转换。米芾等实际上就是大官,政务繁忙。那些点式山水可能是工作之余,拿起毛笔顺意的画,没有任何的我们现在绘画之意图。但是“米家山水”使乎是有点印象派的感觉。(笑)元代的黄公望在山里当了好长时间的道士,自然对山水的一草一木是非常的熟悉不过了。所以他画的山水并不仅仅是写生,而是有非常大的写意成分。倪云林家是富豪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豪,尽管以后穷了,但他孤傲清远;画是没有一点的穷气啊。我们现在的写生画了那么多的穷乡僻壤,所以人穷画也不富嘛。明四家的画家没有做太大的官,艺术家的成分就比较大,明的后期到董其昌,人家是宰相,又是艺术家,书法影响那么大,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说明他的人格修炼是非常的高,所以他的山水画的就大气、古拙,构图也比较严谨,就像你说的;其他人画的草木山石就没有他画的大方,他的用笔放纵自由,干净、肯定,利落。说来说去还是做人的高度问题。
    问:我明白了,董其昌的职位高,他肯定接触到的名家作品比其他人要便利。所以,他的仿名家作品风格多样,其实是博览众作嘛。那么清朝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呢?
    答:四僧的风格不一样,八大其实就是董其昌的演变发展到了极致,是有许多现代的抽象因素;(我插言:他有圆润雍容超脱的感觉)渐江的东西干净硬朗,结构严谨。石涛呢写生的成分多一些,有媚气的感觉,软和含糊的东西不少。(我接嘴:也有不太讲究的地方,比如有些构图)髡残的东西我还是比较喜欢的;也临过一些,但是不好临,因为他太尊重自己的感受,画面上感觉的东西非常强烈,感觉的东西我们是在学他时不容易掌握的。
扬州八怪基本上都是画家和平民出身,就是做官也是小官,加上以绘画为糊口的行当,那么在各种因素方面都不能与董其昌一类的读书人官僚相比。他们的平民意识比较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个阶层的人。郑板桥的画市场行情比金农的要好的多,因为大众有许多人喜欢,也比较被普通人理解,但是,站在文化艺术的审美高度上来看,他比金农要差的多。所以,好的艺术品不是市场价位的高低来说明,是由文化艺术的内行人必须要准确评价才能来定位的。
    问:古人的画流传至今,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中国历史久远,但是遗留下来的名作不是太多,当然近代的东西因为没有多少年头嘛,所以就多。我们想想看,历史上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和动乱,许多画家的作品只有一两幅,难道过去他就只画了一张就成大师了?难道一个朝代几百年就那么几个人画画?实际上好画是挺多的。每当灾难来临时,人们都是先把最好的保留下来,这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因此,大浪淘沙,不可能不选择最好的,以后许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艺术高度的绘画是必然要被化掉!
    问:算了,不谈了。听到这里我的心都有些拔凉拔凉;你不能讲的太高,我们这些人可咋活啊!
    答:不对!该怎么干还是要怎么干。因为艺术品的层次是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收藏、生存的需求嘛。只要是有美感、有人的精神关照,只要是讲究的画作;它就是一件有审美意义的东西。绘画是文化和智慧美感的综合,而不是技术熟练地把别人语言的重复。那些现代艺术品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的认知,没有美感,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喜欢目中无人的说教,他们就是变幻花样的不停闹腾,却仍然是昙花一现!


    (再次声明:这只是我们之间的闲聊,不是宣言式的评论文章,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你就当听闲话,从这个耳朵进,由那个耳朵出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