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谜底谁能揭(原创)

 渔樵旧草庐 2012-08-07
谜底谁能揭
1537gph.gif picture by maria-40

    上世纪的1968年底,笔者来到华东皖南某地农村“插队落戶”。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因表现突出,两年后的1970年,经贫下中农推荐,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位来自镇江的“插队朋友”,知道魯迅先生是我的人生偶像,就在我即将离开生产队的前夕,把他珍藏的纪念魯迅先生的小册子,郑重地馈赠給了我。(见附件1)

(附件1)

    小册子就叫《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魯迅》{以下简称(先驱魯迅)}。 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魯迅先生最经典的、国人也最熟悉的肖像;肖像下方印着先生最著名的诗句:“橫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见附件2)
附件2
    扉页之后,就是(先驱魯迅)的书名《中国的文化革命先驱魯迅》。“瑜不掩瑕”的是,此页的书名与封面的书名中的“的”字排序不同。(见附件3)
附件3
    本文所指的谜面就在下面出现了(见附件4、5)
附件4
附件5
    这首纪念魯迅先生的《七绝》,对先生的概括、评价和纪念极其精到,可谓文约义丰、词近旨远。作者非大手笔不可(假设作者不是毛主席,那么现在借用此词来纪念毛主席,也应算是上乘之作了)。
    此后,(先驱魯迅)伴我度过了40多年的岁月。就在毛主席逝世的当年,我忽然萌生了查证该词作者的念头。因为这首《七绝》虽然标明是毛主席诗词,但同样也有着(未经发表,仅供参考)的附加标注。
    我对该词的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 ,始终耿耿于心。当然我首先愿意相信作者就是毛主席。因为(先驱魯迅)是由镇江红卫兵组织编撰于“文革”由“序幕”向“高潮”推进的时期。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的政治环境是任何人也不敢以公开发行小册子来编造“最高指示”的(虽然是褒义的亦不可以。例如 :1968年,《光明日报》总编穆欣获罪“入住”秦城8年,“罪名”之一为“政治騙子”。起因就是1967年元旦,《光明日报》报头改用了並非毛主席亲笔题词的墨迹)。然而,这么多年来,不管在任何媒体、资料、网络、档案或回忆文章中,这首诗词我始终没有见过第二次。
    也许是本人孤陋寡闻;也许是知情者不以为然;也许还有太多的也许,让该词的来源暂时成了不解之迷。希望馆友中诸多喜爱探秘者共同努力,不要让此迷成为永久的“UFO”。 (菜鸟摄影----敬请原谅)
渔樵旧草庐
2012年8月6日脫稿于金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