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世态

 杂货店伙计 2012-08-08

 

 

 

 

人情世态

 

 

 

人情世态是社会的体温表和测试剂。人情世态,是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在纠葛绕缠、错综纷繁的人情世态,令人骇怪,对现实问题的尖锐揭露。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心无常态人总是在顺境时迟钝,逆境时敏感,通常到了穷途末路,心就变冷也变得脆弱,冷眼看世界,好像人情世态翻来覆去全是一群丑角的龙套。

 

人情是人之常情,为人之道;广义上指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人情是实施礼义的对象,而礼义则是人情之聚,人情之安。人们的行动准则是人情,行为是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的,人情作为人生而有之的存在,其合理性获得了肯定。人情一旦释放便会不可避免地喷薄泛滥,如今人们似乎只以钱财论“人情”,似乎礼送得愈重情也愈厚,于是,大家互相攀比,皆被“人情礼”所累所忧所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人情往往与天理、王法并列,做事的时候讲求“合情合理合法”,甚至在有的时候重人情轻道德法理,把人情摆在道德法理之上。

 

俗话说,“人情浇薄,世态炎凉”,现代社会的人只认钱,不认情,使社会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紧张,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还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现在办事,人们已习以为常,事无巨细,先找熟人,托熟人,生怕办事过程中不顺利,办事结果不理想。于是,首先使“人情风”涉及的事情带有普遍性。“人情腐败”之所以愈演愈烈,盛行一时,因为有其存在的环境和土壤。从收礼者一方来说,这种方式比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方式隐蔽得多,收受的礼金比较分散,数额也够不上法律惩办,收礼后也可以心安理得、高枕无忧,不必担心纪检部门查处。例如: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人情、单位与单位组织之间的人情、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人情等等。

 

由于人情交往的形式化,在人情交往中物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在消费社会中,情谊的价值只能由物的价值来体现,也就是说感情需要被估值。社会日益浮躁,人心不古,“人情”有时也能成为商业欺诈的“画皮”。当“人情”、“关系”能给人带来切身利益,引致许多人开始追“情”逐“意”时,它也开始变了味道。例如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调任或退休后,受到了原单位干部群众的冷落。伤感之余,发出了“人一走,茶就凉”的感叹,大有看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面对这种“冷落”,人们不禁要问:“人走茶凉”该怨谁?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势利小人,领导在位时,或慑于其威,在经历过许多人事沉浮、人情冷暖、人心难测之后,例证审视了世态人情的冷暖,“变面”。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慢慢地将我的心灵布满。如果有人利用“人情”或“人情红包”去达到个人不正当的目的时。“人情”就被扭曲了,有时会成为“工具”和“帮凶”。

 

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对生产投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之产生了人的物欲追求,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涩滞了人情世态的深入变化,抑制人的物化,克服人的“存在迷失”,化解人与社会的新旧因素的矛盾和冲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笔者从正反对举,从不的角度,不同侧面立意,展示不同的人情世态。纵横天地,借古道今,以心抒性;不言而喻,是在讽刺今天一切向钱看的人情世态。为什么以为大可不必呢?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国向来是有权便有一切。在剖析人情世态的深透上有共通之处,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及“用事用典”揭露黑白颠倒的社会及其上层为追求富资利达所进行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斗争。笔者认为当物质生活被卷入到赚钱、消费、再赚钱的涡流中,日益糟糕的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因金钱物质恶性犯罪的触目惊心;都不能震撼、阻止个体不断膨胀的物欲和私欲,痴迷于“最高价值(金钱物质)”的追求,就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人终日被物质、名利奴役,工作,只知金钱物质尽力,不知满足;感情,只知需索,不知体味;生活,只知计划,不知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必然使人意志懒惰,无心奋斗,失去感受精神寄托。

 

叹命,有人稍不遂愿则大发感慨,怨天尤人,或叹命运机缘,或叹世风人情,或叹功名得失,慨叹人情世态;牢骚者,不过是人的需要、渴望、希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抱怨之辞,并不属于对抗、捣乱之说;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只有在平凡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才能真正体现人情世态,才能焕发人性的光辉,对世俗的偏见,不必怨,对职业的选择,毋需悔。境由心造,情从真来。对人情世态的洞察,方可心中一片通明。所谓洞悉世事胸襟自阔,阅尽人情眼界自宽。小人也罢,君子也罢,心中自有一杆明秤。为人洒脱不拘一格,不拘泥,不死板,懂得变通。人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丰富性,何不放开眼光,跳出窠臼,也是一种境界。

 

人生爱虚荣,大概是人的一种天性,人性产生于人情,人情改造人性。人心生于形气,易受外界物欲的影响,易趋于恶和私。并不值得求全责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它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种体面和尊重。人情是多个人之间的来往关系,人性是个人的品德思想;人情是为了满足人的社会基本交际需要或是生活中所必须的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是可以用物质或是量化来衡量的,人情的需要有时候也是人性的需要。对金钱和人情的权衡取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反思,对生命本能的要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幸福与欲望成反比,欲望越小,幸福值越大。鞭挞都是撼人心魄的。在身心的平衡成长中,超越凡俗、超越平庸,赢得人生的圆满与富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旧的传统习惯、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情世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俗话说;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人情冷缓,如鱼饮水”,有这样两句俗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揭露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精神麻木、恃强凌弱、自私自利、情感冷漠、趋炎附势,显露出的人情世态;描摹人情世态,调侃芸芸众生,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正义的呐喊、赞颂正直、淳朴、宽厚、良知的呼唤与对丑恶的鞭挞都是撼人心魄的。人情世态却经过时间的筛选,凝聚成一个民族感颇强的形象久存在心灵深处的一角,成为你永远值得纪念的人生一瞬间。

 

人情世态。大多数人都是头发长,见识短,对当今的人情世态了解得太肤浅;说到精通人情世态,精通它才能黑白真世界,知白方可实黑,处虚才是实生,看眼前有几人又不市侩?不流时弊自洁,懂规矩不按规矩办事便是创造。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姻的畸塑,卜感到一种抑郁。在沧桑的深处,有着几许人情世态看透的倦怠,几许忧古思今生出的慨叹,几许云深不知来处的彷徨和几许感伤醇美的意境。

 

人情处世。人情练达者,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态。换言之,也就是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利益是把人联系起来的纽带,又是把人分割开的鸿沟。人又不是纯经济动物,而是有情感、有理智的万物之灵,正是在变化无常的聚散离合中,因为情感在对比中很容易被激化。随着时光流逝,才逐渐明白此乃国人对人情世风冷暖变化之感叹,才见出世态炎凉。看看眼前繁立却冷澳“人情”的社会,那内心走何千的百感交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