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增智书斋 2012-08-08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山聚仙乃奇,海藏龙而神,关踞险为雄。

  在中国,唯一一个以山、海、关合并命名的地方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北依巍巍燕山,南襟滔滔渤海,紧扼东北、华北交通咽喉,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京畿要地。

1381年(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受命建关设卫,山海之间构筑长城,故名山海关。

  山海关以长城为主线,南起老龙头、北至九门口,全长26公里的长城线上,分布有129座城堡、关隘、敌台、城台、烽火台、墩台。它以古城为核心,东西建有罗城,南北设有翼城,同时置有前哨卫城,形成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的防御格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遗存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和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老先生评价:“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最精粹的地段。”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在明长城沿线,上千座大大小小的险关要隘中,山海、居庸、嘉峪三关名冠古今,而这三大名关,山海关又踞其首,因此称之为“天下第一关”。她的军事重镇地位,在长城各关口中绝无仅有。

山海关历史文化遗存厚重,境内有文物古迹150余处,仅古城内就有53处之多。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山海关汇集了著名的帝王将帅、封疆大吏,曾有18位皇帝驻跸山海关,同时也汇集了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的多种风俗和文化。

山海关是长城文化的集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历史上山海关曾经发生过憾人心魄的李自成与吴三桂的“甲申”石河大战,引发了明清政权的更替;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火烧老龙头,刻下耻辱的印迹;直奉军阀山海关混战,影响世界军事格局;日寇入侵山海关,中国军民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

自古,山海关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文人兴会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旅游天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清风细雨 - 清风细雨
 
(旅游天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清风细雨 - 清风细雨


(旅游天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清风细雨 - 清风细雨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这应该是当年入关或出关口

(旅游天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清风细雨 - 清风细雨

 天下第一关位于山海关车站西北(约316度)1.5公里的地方。

 

看了山海关,自然要去老龙头的。长城自关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在距山海关4公里的渤海入海。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俗称“老龙头”。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处,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北的角山长城、城东的威远城形成犄角之势,拱卫着山海关城。明朝初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时,就选中了在老龙头这地方修筑入海长城。明万历七年(1579年)蓟镇总兵 抗倭名将戚继光终于修起了一道入海23米的石城。石城里修有河北长城第一道关口南海口关,第一座敌台靖卤台,后来又在城垣上建起了一座高达10米的澄海楼。当时戚继光是为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动员土兵修建这座海上石城的。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百年的冲刷而不毁。据说初建立时,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用以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这种独特的建筑方法曾被载入建筑史册。
  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的200多年中,老龙头不断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长城内外成为一统,老龙头从此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览胜的绝佳去处。特别是以“龙”的化身自命的清代皇帝,把在老龙头观望“龙”赖以生存的沧海,赋予至高无尚的寓意。康熙、乾隆等五个皇帝都多次到过老龙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墨宝。

  老龙头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澄海楼高14.5米,面宽15.68米,进深12米。楼分二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楼上有一块匾额:“雄襟万里”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另外一块匾额“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澄海楼两侧的墙壁上还镶着多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几位帝王和众多文人学士登楼时所吟诵的诗词。

  老龙头不仅是伸入大海,建造十分机巧的军事设施,而且又是万至长城中惟一兼有关、山、海、色等诸多景观的绝佳之处。登上老龙头的澄海楼俯身下望“入海石城”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更为奇特的是,有时海面上风号雷吼,浊浪排空,岸上风声阵阵,木摇草伏,而登上澄海楼观海的人却静寂不觉,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海亭风静”胜景。传说夜间登楼还有可能欣赏到“沧海明珠”的奇观。夜深风静之时,澄海楼面对的大海上,会忽然间群星璀璨,光芒四射,犹如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灯市,五彩纷呈,令人陶醉。据说这是因为老龙头一带海里盛产大蚌,众多大一张嘴时露出腹中的珍珠,就形成了这种不可多见的奇景。
  澄海楼前有一块古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只有四个赫然大字:“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说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山海关时,澄海楼毁于一炬,仅存“天开海岳”碑,不久,这块石碑又被英国军队挖弹药库时推倒。1927年,张学良将军到老龙头浴场游泳,发现了这块石碑才命人将石碑重新树立起来。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老龙头--这座长城精华建筑,与不停翻动的大海一起,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沧桑巨变。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山海关览胜 - 秋日私语 - 秋日私语的博客
 

(旅游天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清风细雨 - 清风细雨
 
(旅游天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清风细雨 - 清风细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