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里荷花摄不尽 万亩田园都是花

 束薪叟 2012-08-08

镜里荷花摄不尽 万亩田园都是花

 

 

 

 

 

 

镜里荷花摄不尽  万亩田园都是花

——写在河南范县荷花节

赵洪山

范县是我的故乡,是我度过童年的地方。

今年7月28日,范县举办第一届荷花节。应朋友之邀,我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家乡。时光一晃过去40多年了,人生犹如一场梦啊!。

范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一条蜿蜒曲折的黄河大堤把范县分为滩区和背河洼地。我印象中的范县,由于连年挖地取土加高黄河大堤,背河洼地地势低洼,背靠引黄灌渠,涝洼地连片成方,种植普通农作物让世代在这里耕耘的农民经常颗粒无收。如今来到范县,通过引黄淤地,改良土壤,使得昔日的盐碱低洼地变成了豫北的“稻米之乡”

如今的范县新县城已经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河南省的东北隅。

在我的记忆中,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杨集村四周的荷花。

记得小时候村北是一大片池塘,从这里沿村转一圈全部是荷花。宋朝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好似写的就是这里。密密的荷叶与蓝天相连,一片青翠碧绿;盛开的朵朵荷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荷花美丽的风光恰如其分。范县的荷花始于何年,又是怎样形成?现在难以考证,只知荷花面积很大,经过好几个村庄。有时候,约上几个小伙伴拿张小网,沿着坑沿逮小鱼,一晌下来,逮了一小桶,悠然自得地带着活蹦乱跳的“战利品”凯旋而归。

荷花的灵气来自老天的恩赐,因为水好,这里盛产的鲤鱼特别好吃,还有鲫鱼更是远近闻名。记得我曾在《濮阳日报》上写下《村边有一条小溪》的散文以示怀念。

在孩子们眼里,水的魅力是无尽的。夏至来临,村边的荷花塘就成了我们的天堂。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比融入大自然更令人流连忘返的吗?

可惜,不知道什么时候,很多池塘都被人填平盖了房。昔日荷花飘香的年代已经久远,荷花的消失反映了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的悲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可供折腾的了,人类构建和谐社会还要走很长的路。那美丽的风光曾经伴随我们度过四十年前幸福的童年,成为令人心痛、梦中永远的回忆。

过去,由于背河洼地地势低洼,背靠引黄灌渠,涝洼地连片成方,种植普通农作物让世代在这里耕耘的农民经常颗粒无收。自从改土种稻后,范县利用黄河水实施盐碱涝洼地改造,大力发展 “洼地经济”,使十四万亩背河洼地变成了渠相连、田成方、稻花香的北国江南。

四十年后的今天,政府居然办起了荷花节,令我惊叹,令我神往。我倒不是对荷花有着偏爱,而是感到范县的远见卓识实在令我不可思议。回想起那个年代,好像很遥远,又好像是昨天……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很小的时候,我时常背诵这首古诗。当时只觉朗朗上口、满嘴余香,于是就一直记着,怎么也不能忘记。稍大一点的时候觉得这好像不是一首诗,而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图,是每每浮现在眼前的生动的自然美景,有一种美的说不出的意境。范县政府举办荷花节,既然是“节”,肯定就有艺术。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在这里,莲花被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种植莲花,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导和平、和谐。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我想,范县在此时举办“荷花节”,其用意也应有此意。

巧合的是,范县的荷花节和第二届郑板桥文化节联系在一起,也难怪,郑板桥当年称赞荷花为:“芙蓉: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郑板桥把荷花比喻成西施,可见荷花之高贵。

实际上,把荷花看的比西施还高贵的大有人在,范县的县委书记赵茂辰、县长王秋芳把荷花看得更加贵重,不然,他们就不办“荷花节”了,我想,他们看重的决不是荷花的娇艳与名贵,而是范县的生态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对范县人民的浓浓情怀。一个“荷花节”把范县“办”火了。荷花节上,从北京到省城,从县里到乡下,参观的人群一拨又一拨。

远观碧绿美丽的荷叶,层层叠叠;近看婷婷玉立的荷花,仿佛绽放出动人的微笑。镶嵌在荷田间的稻田里,一群群白鹭上下翻飞,鹭鸣声中的和谐美韵,让我感悟着心灵与自然的契合,享受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特别是当地的群众说:“种荷花可种到俺心上了”。于是,我感到很好奇:荷花怎么会种到心上呢?我带着这个问题问范县的国土局长刘光耀:“群众为啥对种荷花这么高兴?”

刘光耀局长望着我不解的目光说:“近年来,范县县委、政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陈庄已经建成了万亩荷花田。结合陈庄乡水利土壤条件和涝洼片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稻田莲藕种植产业。作为我们国土部门,为了支持莲藕种植业的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土地流转这篇文章,仅此一项实现农民增收千万元。

同时乡党委、政府指导成立了范县黄河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黄河之莲”商标。范县把陈庄乡莲藕确定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把做大做强莲藕产业作为陈庄乡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

今年政府又对示范方进行重点改造,硬化田间道路,配套进行绿化,形成集农业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一体的农业精品示范点。很快,将把 “河南省无公害莲藕生产基地和农业部无公害莲藕产品证书”牌子扛回来,把陈庄乡万亩荷花生态园建成全国闻名的荷藕之乡、黄河以北最大的绿色莲藕种植基地,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生态化发展。”

我听着只点头,心里想:你看范县这胆量、这气派。这也是我们国土部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丰硕成果,难怪老百姓这么支持。当然,种莲花的好处自不必说。你要是听承包商王英杰说起来简直把荷花说神啦:从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的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到他发明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从中医学莲花的医药作用到莲叶与清洁问题的研究无不使王英杰陶醉他的事业与展望。

诗情画意的荷花如美人一样悄悄地打动着我的心灵,碧绿的荷叶深沉地思考着昨天的故事,默默地祈祷着明天的山清水秀、百荷争艳。作为爱神使者的化身,荷花无比的高洁,每朵荷花都预示着一个美妙的梦。走过了无数风云变幻的岁月,深深地明白生命价值的含义,相信若有玉叶荷花的精神,总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