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习字

 厚道人 2012-08-08

文徵明习字

编辑本段文徵明简介

  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西苑诗卷》 文徵明

《西苑诗卷》 文徵明

编辑本段原文

  文徵明临《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编辑本段注释

  (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lǜ):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16)书遂大进中的“书”字:书法。
  (17)平生于书中的“书”字:写字。 文徵明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编辑本段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子,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文学作品古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