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2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点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与直面环境问题 (2012重庆卷文综5~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3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德班地处非洲东岸,沿岸附近有厄加勒斯暖流自北向南流经,该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后向南偏转而形成,因此该洋流的流向主要受控于陆地阻挡。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量的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含碳物质,南非是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矿业发达,人均收入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均碳排放量高,故A项正确;人口数量大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森林覆盖率高,会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较低,故C项错误;石油资源丰富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没有关系,只有石油消耗量大,才会导致碳排放量高,故D项错误。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影响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故A项错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该作用越强,全球温室效应越显著,故B项正确;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吸收地面辐射,吸收得多,返还给地面的辐射也多,才会增强温室效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非常少,故C项错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大气热量散失加剧,地面温度降低,故D项错误。 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大气环境保护,难度较小。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矿物燃料的使用;二是植被的破坏。结合选项不难得出只有答案B符合题意。 4.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分析能力,调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从德班所在(29°50′S,31°2′E)的位置来看,该地可能是热带或亚热带,从材料来看,该地位于南非东部,所以不可能是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排除D;再根据表中的气候资料,按照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得出该地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生态恶化,由图5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 A.云贵高原东部 C.黄土高原中部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D. (2012安徽卷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 题。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原因。根据“北水南调”判断,应该是北部水资源较丰富,南部水资源短缺,③④是南部缺水的原因,②是北部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8.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答案】D 【解析】关键是要认真分析表中信息。表中显示,1991—1994年间,只有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因此A、B不成立;水价高不是“水银行”不运作的根本原因;当年降水量增加,能够满足需要是主要原因。 9.(2012广东卷文综)(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1)全年温和多雨 (2)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陆) (3)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多河没滩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处于山脉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积累;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形成冰冻;地处高山河谷地区,葡萄病虫害较少.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1)根据维多利亚、梅迪辛哈特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难确定维多利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梅迪辛哈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从图中两地的海陆位置及地形状况可得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和探讨农业区位及影响的能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病虫害)等。结合该地的位置组织回答。 (4)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结合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要点。 【考点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海南卷地理14~15)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2题。
10.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生态恶化,由图5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 A.云贵高原东部 C.黄土高原中部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D. 12.(北京卷文综39.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解析] (4)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作用,突出了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的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主要起着吸附飘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的作用。 【答案】(3)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4)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思路点拨】第(3)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4)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评析】 39题中的第3、4题为地理,主要考察了描述题的回答方式及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结合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解决城市环境质量问题。 (2012安徽卷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题。
13.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在距地面6米内风速最小(小于3千米/小时),因此防风效果最好。 14.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 (2012江苏卷地理19~20)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2题。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四川地区地形复杂,修建高速公路时在断崖、深谷处要修桥梁,在高山、陡坡处要修隧道。 16.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答案】:CD 【解析】:四川地区地形复杂,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修建桥梁、隧道可以有效减轻这些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17.(2012江苏卷地理)29
【答案】:(1)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第(1)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特点。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气候特征要从降水量方面比较;调水耗能的多少与输水线路的地势有关。 第(2)题,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入区来说主要是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3)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除了跨区域调配外,还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考虑。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点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012福建卷文综 5-7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 3 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题。 【答案】A [解析] 19.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答案】A [解析] 20.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答案】B [解析] (2012四川卷文综3~5)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题。
2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2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24.(2012重庆卷文综)(39
【答案】①土地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答案】亚寒带针叶林;高 ①热力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成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解析】 由于该地区在我国东北以北的临海,故可判断其应该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加上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推导出答案水分含量“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要对农业产生影响必须首先要改变农业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推导出“变暖”对自然区位有没有影响?”、“对社会经济区位有没有影响”。再联系高一上册地2单元“大气环境问题”一节中的“气候变暖对全球不同纬度气候的影响”,可推导出“该地区降水会增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因素—降水因素)、“热量增加,生长期变长”(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因素—热量因素)。 【答案】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 【解析】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解析】 25.(2012新课标全国卷)(40
【答案】 ⑴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⑵ 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⑶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解析】(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考点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2012江苏卷地理17-18)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27.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答案】A 【解析】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28.(2012广东卷文综41.)(28分)地处长江人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5)题。
【答案】. (1)乙、丁;甲、丙 (1)根据等深线的分布可知,淤积作用明显是水深较浅的乙、丁两处,水深大于5m的是甲、丙两处。 (2)此问可从图10中直接看出: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和建筑用地。 (3)从图中可知,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础都是分布在沿海港口附近。微电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则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 (4)结合材料提示“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和所学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来回答。 (5)抓住关键词“F围垦区”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重点从生活环境和环境污染方面来分析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评析】(1)本题主要考查等深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数值不难读出甲、丙深度大于5米,乙、丁深度小于5米。 (2)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难度较小,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答案。 (3)本题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不难读出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业工业基地的布局;影响微电子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技术。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国家政策等。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5)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的时候,必须考虑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工业产生的“三废”等环境问题,F围垦区位于沿海位置,所以还要考虑全球变暖等对该区的影响
|
|
来自: 华夏蛐蛐 >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