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管闲事的人,客家人常戏称为“闲事宝”。而关于“闲事宝”在客家地区还流传着一个小笑话。 从前,有个人专爱管闲事,被外人取了一个外号,叫“闲事宝”,而因为他爱管闲事,也常常被人当笑料戏耍。有一天,这个“闲事宝”管了一件闲事,人家夫妻吵架,他上前去拆架,而后却让夫妻俩都对他有意见,异口同声地让这个“闲事宝”少管闲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好。“闲事宝”顿觉得气不打一处出,他心想:我要不是见你夫妻俩吵得那么凶,我管你这闲事做什么?再一转念,他又想:为什么每次管闲事都反过来被人骂一顿,难道自己管闲事是管错了吗?“闲事宝”边回家边想着,路上遇到一些相熟的人,也上前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他们评评理。路人无不让他少管闲事,夫妻本来就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参合进去了反而惹人嫌。听到人人都说自己管闲事是错的,“闲事宝”觉悟了,决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此以后,每逢有人吵架、打架、丢东西等,他都对自己念叨着:“闲事莫管!闲事莫管!”一来二去,还真给他忍了好几回爱管闲事的心。 一日,“闲事宝”从圩镇买了东西回家,在路上见同村隔壁的邻居背着一大袋米,米袋上裂开了一个小口,随着邻居背着走,米也漏个不停。换做平时,“闲事宝”早就上前去叫住邻居了。只是,到了今时今日,“闲事宝”早已经告诫自己莫管闲事,所以,此等“闲事”是决意不管了。一路上,“闲事宝”眼睁睁看着邻居家的米如珍珠般洒落,落地成线,“闲事宝”这个庄稼人是心疼爱惜不已,却又强忍不言。走了一段路,“闲事宝”终于忍俊不禁地道:“老表,我想问问你,闲事可以管么?”邻居头也不回地应道:“闲事管甘多做耶?”闻言,“闲事宝”管闲事的心只好作罢,又走了一段路,“闲事宝“觉得这米漏了实在是可惜,他痛惜难忍地说:“老表,闲事当真不可管?”邻居不耐烦地回答:“要管闲事你自管,关我屁事……”这话立刻让“闲事宝”噎了一下,想说米袋漏了却又忍住了。进了村子,差不多到家门口了,“闲事宝”看着越漏越少的米袋子长叹地说:“老表,看起来,这闲事我还系忍唔住要管,你这袋米都漏尽哩!”说完,“闲事宝”终于松了一口气。而邻居闻言,赶紧把米袋子放下来,一看,买来的米果然漏得满地都是。他气败地指着“闲事宝”说:“哎呀哩!早又唔讲!你该只短命种,映号哪系闲事呦?” “闲事宝”的闲事又添了一笔记录,只是,让他不明白的是,这闲事究竟管还是不管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着如“闲事宝”一样的心态,闲事究竟管还是不管。古语有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客家俗语关于闲事有很多告诫:闲事莫管,饭吃三碗。一村一俗,一家一法。事不关已,管则不已。多管闲事谓无事生事,是为人之大忌。“无事”是致人的境界,无事生事谓无福。照常理解,生活本身应该是理智的。但是人间的事情最为复杂,出现冷血残酷或难避免,因管闲事而换拳脚而受唾沫而遭辱骂而吃官司的事成了前车之鉴,叫人不寒而栗。摆个袖手旁观的架子就可以避免狗血淋头、惹祸上门、受不替之罪,也许不失为一门为人处世哲学。只是,植物需要阳光,人需要关爱。我们呼唤人间一份友爱,其中就包括管闲事的内容。管闲事没有经济效益,完全要依靠人良知的复活。当然,管闲事也有不对路的表现。比如罗织别人的鸡毛蒜皮,把一只苍蝇炒作成老虎。古诗人有言:莫道人言如浪深。人言如浪之恶、如瘴之毒,着实可怕,是为众人所指无病亦死,暴君幽王也会惧而弭谤。闲事与管闲事都该有个原则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