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世界客家人使用筷子的忌讳

 寒江读舟 2012-08-09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拿筷子也是一门深究的学问,尤其是客家人,对筷子的拿法特别讲究。他们从小就教育小孩要正确使用筷子,据说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这个都学不会,那他什么事也干不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正确使用筷子。客家有这样的一句话:筷子都不会拿,那你还能做什么呢?不会拿筷子的女孩是嫁不出去的,婆婆会嫌弃,认为媳妇什么事都不会做。
  筷子看起来简简单单,灵活小巧,却质料各异,种类繁多。中国历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我们现在常用的有木头的,竹子的,密胺的,但有更多的筷子是我们不常见的。其实中国的筷子大致可分为五大类: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将筷子竖向平放在饭碗右侧旁的饭桌上。
  自古以来客家人就很在意筷子的使用,正确的使用筷子是对他人的尊重的一种体现。在使用筷子中,客家人是有忌讳的。例如,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有代表“死亡”的意思,是人们很忌讳的一种拿法。因为在中国,有这样的传统说法,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将过逝的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不吉利的事情。在用餐时,将筷子前后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像个饿死鬼,人们会认为这实在太没形象,很丢脸的事。有时我们因有事筷子离开了手,怕会掉在地板上就直接将筷子插在饭的中间;有时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却会被人视为大不敬。因为传统是认为给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疑是被视为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把筷子插在碗里是不允许的。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如果在家里要及时把筷子拿回厨房,换双干净的再继续享用;如果在外面做客或去餐厅不小心掉了,要跟主人或服务员说声抱歉,再拿双干净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等,正确使用筷子,这些简单的生活礼节是不可不懂的。自古以来我们就是礼仪之邦,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我们不但要懂得这些忌讳,正确使用,而且还要把健康的饮食习惯传播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