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读得少,子字写成了

 寒江读舟 2012-08-09

 

  在客家这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关于规劝其弟子读书的俗语不计可数,而“读书读得少,子字写成了”便是暗喻学子要认真学习的句子。此话通俗易懂,并暗含了客家语中的同音同语。此话中的“子”字在客家语中读作“祖”,而“了”字则读作“liao”。此话在本地有两个流传的笑话版本。
  据一位老人家说,过去,一个土财主,喜欢读书人,给女儿找了一个读书郎并要其入赘。婚后,财主送女婿到外地继续求学。读书郎读书是不假,只是写字潦草,还时常有错别字。有一天,在外寒窗苦读的书生非常思念家乡,此时正是杏子熟落的季节,他平时很爱吃杏,于是提笔给岳父写了一封家书,让岳父买一些杏寄来。财主接到信后,打开信,短短几句话,却让财主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原来他女婿把杏写成了“否”,把“子”写成“了”。幸亏财主是一位颇为聪明的人,他想着女婿平时喜欢吃杏子,如今正是杏子满园的季节,估计女婿是想吃杏子了,于是,财主赶紧上街买了一筐小黄杏托人给女婿寄去。读书郎收到岳父的杏子后,上面还附带收到了一封家书,只见,家书上有诗云: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再附家书予乡“了”,问“了”是否收到“子”。读书郎收到来信后脸“唰”一声通红,不但后悔不已,而且以后再也不敢写字潦草。而千金小姐听到夫婿的错别字,而且还将最简单的“子”、“了”写错,于是,很是羞愧且埋怨地说:“夫君,你真系读书读得少,‘子’字写成‘了’。”而后,有一些好事者听说此事,纷纷相传,于是,“读书读得少,子字写成了”也成为客家人常说的一句俗语。
  关于“了”字,笔者倒还知道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话说,在当地有个秀才,专念错别字。有一次,这个读书郎听闻镇上有庙会,于是来到庙会上。恰好遇到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两人就在庙前闲聊,,在过去,繁体字的庙字是广字旁加一个朝字。一个秀才看到此景,便抢先念道:“好一座文朝。”一个秀才说:“不是文朝是又庙”,于是两人争吵了起来。这时来了一个和尚,两秀才非要和尚评理,和尚看这两人不学无术,懒得答理,干脆他来个将错就错,本来去赶斋偏偏说去赶齐。和尚走后又来了一位算命先生,两秀才又请算命先生评理,算命先生感到十分可笑,不想理他们,连忙说:“我哪有空啊,我还要去弄命呢。”算命先生算命不讲算命,给他来一个弄命。这时走来一个教书匠,两位秀才又请这位教书先生评理,教书先生看他们两人朽木不可雕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便说:“你们去找别人吧,我还要去教昼(繁体字的书下面加一横就是昼字)呢。”这时一位慈目善眉的老人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两位秀才向他请教,老人想,要错大家错,干脆一错到底,随口念道:文(朝)(又)庙两相疑,可恨和尚去赶(齐)。(弄)命先生该万死,教(昼)先生该剥皮。我也不是孔(天)了——孔夫子,还得去问苏东(皮)——苏东坡。
  这两个笑话都是有关于“子”、“了”字的,人们都通过最为简单的“子”与“了”,告诉人们要认真学习,做学问不要马马虎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