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谷石板和禾绞

 寒江读舟 2012-08-09


  在没有脱粒机和收割机之前,客家人将收割下来的水稻进行脱粒靠的是专用的石板和禾绞。水稻脱粒客家人称为“打谷”。
  这打谷用的石板有两块,成配套:一块为石板,一块为石墩。石板宽约50厘米,高约80厘米,有近10厘米厚,整块石板约有百斤重,打谷的正面较平整,背面稍粗糙些,石板正中靠上端凿有一孔洞,方便使用者插手提携或插入竹木杆 两人抬起搬移。而重约半百的石墩基本上是接近一块边长为30厘米的方石,上面为斜面,两侧面的上端各凿有一浅窝,为石耳,方便人抓手抬起搬移。打谷时,将这石板和石墩抬放至禾坪间,石板依靠在石墩上方的斜面上,与地面约成60度角,这样便可使用了。
  禾绞也是打谷的专用工具,由两根30厘米左右长的小杉木棒和一截麻藤绳组成。对折的麻藤在一根木棒末端系紧,再绞成50厘米长的麻花状,至另一根木棒的中间位置打结系紧。木棒缠绕处先用刀割一圈浅槽,防麻绳上下滑落。打谷时,将一大束禾的靠根部分放在禾绞麻藤上,把两根木棒左右交叉一收,禾束便被绞紧成一小捆,这样便可将禾捆抡起,狠狠的摔打在石板上,左右交换着摔打十次左右,一捆禾的谷粒便全脱在禾坪上了。用禾绞打谷既是力气活,也是一项技术活,禾束要多大,放在麻绳上的位置在哪,如何交叉绞紧禾束成捆都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好,要不,禾束大了或小了,麻绳位置前了或后了,都会造成整捆禾松垮散落满地的窘况。石板可一人使用,也可供两人同时使用,轮换着摔打,“咚咚”声听来很有节奏,这一劳动场景在现在的人想象来是多么的唯美!
  打谷石板和禾绞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人们弃置在不起眼的墙角或杂舍被封尘,上了年纪的人偶尔看到,也只能勾起对那逝去岁月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