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家沛:辟谣不是解决沈阳商铺关门的首选

 风临酒把2 2012-08-09

  据媒体报道,自从7月中旬起,抚顺、丹东、鞍山、营口不断出现了大量商铺关门歇业,有钱不赚的的现象。其中有的地方商铺关门歇业的比例高达95%以上。如此“满城尽是卷帘门”让市民“吃饭没处去,理发没出去,洗车没地方,连超市都不开,给市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如今,沈阳又成为商铺大量关门的重灾区,关门的商铺分布于各个行业,餐饮、理发、KTV、汽车维修……有的整条街近百家商铺都停业。记者了解到,这是源于很多店家都相信了最近要“严格打假”的一条传言。(《中国青年报》2012-8-8)

  店家相信最近要“严格打假”的传言,于是争先恐后,有钱不挣,关门歇业,从而导致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市场极其罕见的一派萧条,给市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按照一般的逻辑,这是完全可能的。不过如果真是传言惹的祸,那么,当权威部门已分别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更向广大被传言击中的商家辟谣:相关部门除正常管理工作外,并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动,更未采取高额罚款措施。希望广大经营业户勿信传言,正常营业。这应该是给了那些商家们吃了一颗正版的定心丸,商家都应该纷纷开门纳客,欢欢喜喜数钱才是,为什么商家都不吃这颗“放心丸”?这不合常理常情嘛。

  一方面,商家言之凿凿:“检查就是为了罚款,一罚就是几万元,而且还抓人扣货。比如,你有个员工健康证去年没年检,人就被当场带走,交钱赎人。”“之前确实有公安局牵头的‘打假’行动,也肯定有抓人的行为。”到底是谣言让商家虚惊而关门,还是真的因为这样的“打假”而吓得商家不了开门?政府相关部门到底自己搞清楚没有?谣言之说,又是如何得出的结论?“传言”中的问题到底有没有?

  既然商家关门是被谣言误伤所致,为什么权威部门的辟谣没有让商家放心?同时当政府部门说打假属于谣言的时候,显然还是一种顾此失彼的举措——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常态化打假,既是职责,也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而正常的工作。如果今天说不会打假,让大家不要信谣言而开门营业,那不是告诉商家,即便经营活动中存在假冒伪劣,也不会受到打击?这不是纵容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坑害消费者吗?对于这样的承诺,社会能够同意吗?消费者能够同意吗?而且,如果到时候发现假冒伪劣的问题严重得不能不管的时候,要进行正常的打假工作时,那些商家会说,你政府话说不算数,不是说不会打假吗?政府部门为了让商家开门正常营业,显然不能让自己处于被动与顾头不顾尾的境地。

  显然,如今要让商铺都恢复正常的营业,确保市场供应的正常秩序,让市民的正常生活不继续受到影响,进而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与稳定,光靠政府部门的辟谣并不能解决问题。首选之道应是,第一、找准“病根”,第二、对症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