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家智慧={上}

 嫣钰潇湘 2012-08-09

禅家智慧={上}  

 

禅家智慧={上} - 随缘 - 随缘


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长得有多漂亮;也不是拥有很多财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慈悲,慈悲才是真正的美德 
 

达摩说过;"幸福的生活的关键是净化自心中的矛盾和失衡.人总是在失衡才起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禅家把这些烦恼称为"自心众生".生活的智慧是在没有缠缚时才展现,所以要必须注意涤荡尘垢,才能纯真无碍,活泼自在 

成就大事业,就必须具有豁达的人生观,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禅指引我们,努力开阔人生增进众生的福报,我们要弄清楚,没有哪一样东西在临终是能带得走的,所以要懂得放下,不要太执着 
 

做到自我忘记,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审视和认识自己,解开执着或情感污染的束缚,发现心灵深处的真我:从中找到真正的皈依处,看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个人都具有佛性,每个人都能够成功,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盏明灯.只要肯付出肯努力,属于你的那盏明灯便能大放光彩,因为它能给人温暖,给人信心,助长志气,照亮前程 
 

我们凡夫俗子往往对自己的贪欲禁止不了,脾气,怨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便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处处遭灾祸.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直,善良和自信的心,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藏 
 

不要盲目的羡慕别人的成就,要找到自己的"慧根".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其实人心很容易受到诱惑,容易在光怪陆离的社会迷失自己.禅的训练是从原始的自己出发,逐步训练,但最后却放下这些训练,让自性自然的流露,自在的生活

想要走好人生之路,不能凭借外力,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人如果明白要怎么活,为什么而活,他就能过的充分自在的生活,活泼跃乐 
 

人的生活需要重视成功的追求,物质的创造,乃至财富.权利和生活现实的维持,同时需要注意内在心灵的成长,内在效能的提升. 
 

禅家有一首诗:"不求名利不求荣,只求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它说的是要随缘而生,随缘自我的肯定,自我的成长.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获得,不要依靠别人 
 


"尽目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禅家重要的理念之一:一切现成,不必外求 
 

佛经说过;'心如工画师."思想能影响你的际遇和成败,能左右你的健康和幸福.其实只要你的信念是站立的,就没人能把你压倒 

禅定的意思是不被物欲引诱,不被困难压跨,能做到独立自主的人,不但能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还会具有坚定的信念,能实现自己,只要你有足够的定力,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你 
 

认识自己,才能改变世界.禅能帮助我们擦亮眼睛,看清世态的真相.净化心识,觉察生命光明之路.引导我们跨出踏实的脚步,走出充实圆满的人生 
 

无论何时,都不要迷失自己.禅就像一盏明灯.能点亮心灵,开启人生的锦囊,从中获得新的指引,展现自性中的般若觉性 
 

有因必有果,你未来的命运就是有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来决定的,命运掌握在你手中,别人无法左右 
 

禅家说;"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禅就是要你忠实自己,形成你的个性体.它是你的本来面目,世上没有无用的工夫,只怕没有任何特长.努力培养自己的特长,认真的接纳独特的自己,去过现实的生活,那么"一切现成"就批漏了自己的真我 
 

欣赏自己,才能完善自己.一旦看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肯接纳时,那么贫困影响不了你的自我评价,贵贱左右不了你对人生的庄严信念,这样你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自我的发挥,得到自我的肯定满足

 
什么才是生存的意义?意义就是自由.而且不去防碍别人的自由,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要侵放别人的财富=生命=身体=名誉等等,才是自由的真谛 
 

修为有深浅,见识分高低.禅最看重的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活用法门,忌纬死板而不善应变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不要老是要赢别人,要留一些给别人;不要老占上风,要留一些尊严给别人,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人际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与其追求虚幻的名声,不如多为众生做些有意义的善事 
 

虚云老和尚说过:"凡当参学,要有三好,第一好眼睛;第二好耳朵;第三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辩邪恶,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就知道它的话意==好肚皮就是要

与祢勒菩萨的布袋一样,一切好丑是非全部装进布袋里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凡事三思而后行是明智之人 

禅家智慧={上} - 随缘 - 随缘
 

世间愚痴之人,常用愚蠢的目光衡量别人,一个人如果老认为别人是无知.愚蠢的,而不屑与人沟通,自陷入独夫的偏见之中,还会导致生活创意的退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清醒的智慧不是存在于自我的中心,而是在于自由的心灵,因此,自我中心就像污垢一样,会障碍思考,远离它,才能展现好的适应能力 
 

"三界惟心,万法谁识"存好心,想的事就是好的,存坏心,你就会老是算计人家的坏事.圣人看世界,大家皆圣人.坏人看众人,全部是坏人.我们必须要用一种肯定和积极的眼光去看别人,人生才会更加完美 
 

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一定的规范,是促进福慧增长的动力,它是幸福人生和富裕祥和的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绳

子,建立规范,实现规范,是达摩的称法行 
 

我们要养成赞美和欣赏别人优点的习惯,它有助于解脱自我中心的态度,还能帮助自己吸收新知,孕育活泼的智慧 
 

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有助于你获得如愿的人生, 
 

我们待人处事,总是在失去主动,不能自拔,感到无能为力才觉得发生了困绕,陷入物欲跟急于功利,是属于不良的心境,内心同样不安.愤怒伤人与惧怕退却,它们都是受心境所牵,是心病的根源 
 

[华严经]说过"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戆山大师也说过"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做人应该从柔不从刚 
 

柔胜于刚,曲强于直.对人说话要说些赞叹的话,如果你懂得赞美别人,事情反而容易成功.因为口里赞叹出妙香,才会福德全

 

有失才有得,舍得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无修才是真修,无得才是真得,无证才是真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蔗,故能明其德."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胸怀宽宏忠厚的人,好比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育万物,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生机;一个胸怀刻薄的人,好比阴冷寒酸的白雪,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杀气 
 

待人接物应以谦让为高.退一步,等于退两步,修身养性,谦虚谨慎,尽量宽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根本要决,遇事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用般若来思想,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与信赖 

"为鼠常留饭,怜娥不点灯."对待品德不端的人,实施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心里不怨恨他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他们 
 

恩泽万物的慈悲心肠,是我们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类没有这一点点的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驱壳,这样也就和泥土树木没两样 
 

让内心的阳光照亮别人,自己只会变的更明澈;把你的知识与他人分享,自己会变地更通达 
 

为人就是为己,惠人就是惠己.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热枕,要有爱心,要像太阳的光热照耀世界,你爱别人爱社会,别人就会喜欢你,社会会支持你.假如我们没有社会大众,我们的衣食住行从哪里来?假如没有国家,"肤之不存,毛将嫣附?"所以有国家,有安定的社会,才有健全的我们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一个人不应把自己封闭社会之外,锁在个人小天地,而应融入社会,珍惜每一种机缘 
禅家智慧={上} - 随缘 - 随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