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情歌

 寒江读舟 2012-08-09

 

        客家山歌这丛民间文学奇葩中最繁茂、最芳香的是客家情歌。因为男欢女爱是人之本性,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自然情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数量最多。它源远流长,与客家人生息相伴,荣辱与共,历经风霜,顽强地生存与发展。
        客家情歌的内容非常丰富。爱情生活的每个阶段,每个方面,每个场合,每个角落都有一大串情歌,从嬉戏、思春、相思、爱慕、追求、初恋、热恋、山盟,到怨情、拒爱、失恋、谴责;从道别、劝慰、送别、嘱咐,到相思、感叹、惆怅等等,句句动情,首首动人。其有很强的艺术性,清新优美的意境、通俗生动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无所不用,出神入化,美不胜收。这是客家地区的古老文化、平民文学之精华。其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磁石般吸引人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故所以,客家情歌在客家地区世代传唱,长唱不衰。有歌为证:敢唱山歌把情牵,山歌越唱越爱连;白天唱到日落坡,入夜唱到月团圆。
        客家情歌的起源
        客家先民的祖居地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远古的时候,就已流行民歌。
        学术界有认为:古代民歌都是山歌,山歌中情歌占了很大分量。早在公元前的周朝,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广泛收集筛选的民歌。这里面有相当部分是情歌。如反映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关睢》,出产地就是中原。到了汉朝,朝廷设立了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名叫“乐府”,乐府从中原等地收集的民歌叫“乐府民歌”。情歌在乐府民歌中数量不少,流传下来的有名篇精品之作,如表现对爱情坚贞不移品质的《陌上桑》。
        祖先梅州客家人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研究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徙经过结果,她断言:“他们(客家人)的情歌可以远溯至汉朝。”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客家情歌起源于中原古代民歌,是从《诗经》中国风,汉乐府民歌演化而来的,由四言、五言过渡到七言体。
客家情歌的形成
        韩素音研究论断:“他们(客家人)的方言是南北方言的混合物。”因而,客家情歌就是客家人、土著人南北方言混合的结晶。
        客家先民举家南迁的时候,随身带来了中原文化,带来了中原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即民歌民谣。落籍繁衍于连绵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岭南粤东北山区,与土著民族融合在一起,天天共同劳作在山间野岭,为了消除疲劳和抒发男女爱恋之情,就要唱山歌,通过山歌连结感情,寻找配偶,这就形成了富于地方特色充满情爱的客家情歌。
        畲族族谱记传的《族源歌》可以说明客家情歌是南北方言“混合物”。其歌曰(节选):夫妻恩爱千年长,合生三男一女郎;携带儿女见皇帝,讨封姓氏世代传。大子篮装就姓“蓝”,二子盘装就姓“盘”;三子恰逢天雷响,以雷为姓尽欣欢。驸马出朝到广东,携带三子女留宫;女招军丁为婚郎,名为志琛身姓钟。畲家姓蓝盘雷钟,四姓同为一祖宗;盘瓠世泽源流远,世代子孙传到今。
        这几首畲族民歌的语言、手法和风格,均与客家山歌相同,这说明土著民族接受融入了客家先民带来的中原文化。
        河源地区毗邻于著称“山歌之乡”的梅州,长期相互影响,彼此传播。传说梅县松口有歌仙“刘三妹”,河源亦有歌仙“刘三妹”,据传她住在东江中游岸边,唱山歌出口成章,优美动听,很多男青年邀她对山歌,追求她。地主恶霸戏弄她,她就唱山歌骂他们,被逼跳下石壁潜入江中。聪明、美貌的刘三妹是客家人善于唱山歌的集体形象写照。关于“刘三妹”故事在客家地区流传,正是生动地描写了客家山歌,尤其是情歌,是由中原民歌与当地土著民歌融化而成的具体过程。

客家情歌的发展
  客家山歌虽然源远流长,但历经霜雪,尤其是情歌,在旧社会一直遭受歧视,被认为与传统的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观念相悖逆,是“伤风败俗”的东西,因而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容,更不许其登“大雅之堂”。
  客家情歌尽管遭封建统治者禁锢,然而恰如地下冒出来的清泉,怎么堵也不堵绝的。正如有山歌为证:“封建把头禁山歌,山歌越禁歌越多;你想山歌禁得绝,除非天塌海也枯。”客家山歌终归是客家人的心声,客家情歌是客家男女交情的一种工具,他们出于精神生活、爱情交流的需要,不断创作它、传承它、丰富它,使它犹如山间路边的野菊,任由践踏,任由风吹霜打,总是顽强地生长着,繁衍着,绽放着美丽的花朵,播放着奇异的芬芳。它像甘泉滋润着世代客家人的心田,哺育出无数“刘三妹”式的著名歌手,唱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客家情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客家情歌已逐渐走出了低级、“下层”的胡同。它的内容已纯净化,并大大充实和提高,它的表现形式也大大丰富,已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艺术之花。
客家情歌的创新
  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源地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重视发掘利用民间文学艺术,遵循“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文化工作者收集整理了很多客家山歌(情歌数量最多),并进行创新,促进了它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它文娱和宣传功能的作用,以鼓舞人们、教育人民。引领它从山里唱,走进城里唱,登上文艺大舞台唱,编进山歌剧唱,制成光盘,在电视中广播。原河源山歌剧团改编的山歌剧《拉郎配》录音远播东西亚,改编的山歌剧《补锅》,唱遍了东江地区,唱进了省城,深受广大观众赞颂。
  讴歌新时代、新生活、新情侣成为客家情歌的新鲜主题。例如《哥妹相恋最真诚》:
妹系绿湖出水莲,莲花映日向蓝天;
阿哥愿作五更露,点点滴落妹身边。

新船下水行东江,妹贪阿哥情义长;
蝴蝶入园迷花色,妹贪阿哥能力强。

哥如泉涌桂山崖,妹子好比仙湖茶;
热水泡茶味香甘,越泡越饮开心花。

妹系好花园中栽,哥系蜜蜂千里来;
蜜蜂见花团团转,花遇蜜蜂朵朵开。

东江流水清又清,哥妹相恋最真诚;
哥妹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展鹏程。
  上述五首情歌,赞颂了一对忠贞不渝,健康向上的热恋情侣。句中巧妙嵌进了河源的旅游景观“东江”、“万绿湖”、“桂山”和名优特产“仙湖茶”。表现手法新颖,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客家地方特色,耐人寻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满了时代气息。
客家情歌的艺术性
  客家情歌的艺术性,包含着章句结构、音调韵律、修辞手法等。就“客家情歌”别于其他民歌这一艺术个性的形成来说,起最主要、最关键作用的是语言艺术。客家情歌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方言化、口语化、生活化和形象化。后三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所以客家方言化是最主要的,是具有浓浓地方特色的体现。如,“唔系南风冇咁凉,唔系葛藤冇咁长;捱俩心愿才相爱,芝麻交糖甜又香。”歌中“系、南、葛、愿、爱、交”等字语音与普通读法不同;“唔系、冇咁”等语汇是客家方言,译为普通话,“唔系”是“不是”之意,“冇咁”是“没有这么”之意。语法,客家方言有不少也别于普通话,如“食朝、食昼、食夜”,普通话应译为“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客家话却省略了宾语“饭”。
  客家情歌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优良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仅在内容、语言、唱腔上,而且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不断创新。其结构一般为七言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曲调爽朗质朴,节奏明快自由,琅琅上口,易于传唱,悦耳动听。
  客家情歌为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感情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以达到形象鲜明、意境清新、抒情浓烈、感染力强。所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一)直叙
  直叙又叫“赋”,铺陈其事,直接说出来。“赋体”的特点就是通过叙述而不是描写来刻画形象。例如:
瞎眼狗来死哥磨,贼老唔吠吠亲哥;
把捱亲哥吠呀走,一杓沸水死过多。
  这首客家情歌没有进行形象描写刻画,只是通过对“狗吠亲哥”要用沸水烫这件事的过程叙述,在联想中间接地表现了对“亲哥”深深的爱。
(二)起兴
  “起兴”简称“兴”,就是开头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是借用别的事物曲折地带出歌唱者的感情,说出所要说的事物。例如:
一树杨梅红彤彤,哥系男人胆爱雄;
真情恋妹先开口,女人开口会脸红。
  歌中由杨梅花红彤彤这眼前景物,触景而生情,产生联想,引出嘱亲哥大胆恋爱,主动向情妹表态,不要畏首畏尾。这属于“以景引情”。
新买纸扇十八行,妹子说话好心肠;
听妹言语纸包起,割草留根望久长。
  歌中首句与歌的主题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只是整首情歌的一个引子,仅仅是为了押韵和加强语气。这属于“借物发端”。
(三)比喻
  “比喻”是客家情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用另一种事物(喻体)与这一种事物(本体)作比,以达到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说明这一事物。具体有明喻、暗喻、借喻、复喻、反喻、和强喻等,
  1、明喻——既有所要说明的事物(本体)。又有用来作比的另一事物(喻体),中间还有“比喻词”(如“象、似、如、好像、好比、一样”等)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
  妹如翡翠彩光耀,哥想玩赏乐逍遥;
  又似苏州白纸扇,哥想得在手中摇。
  2、暗喻——往往是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用判断词“是”或“系”或“就是、就系”把“喻体”和“本体”联结起来(亦有省去判断词的)。例如:
妹系鲜花香又妍,却是生在银河边;
样得喜鹊来架桥,让哥采来戴胸前。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有“喻体”,把“喻体”当作“本体”,借用“喻体”来说明“本体”。例如: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盛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4、复喻——同一个“本体”使用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例如;
  哥系绿叶妹系花,哥系梭子妹系纱;
  哥系桂山石崖水,妹系仙湖嫩细茶。
  5、反喻——从“本喻”的反面设喻,或同时从正反两方面设喻。例如:
  利凿唔怕硬石头,石头咁硬打开来;
  妹子心肝唔系铁,石灰见水心花开。
  6、强喻——“喻体”不如“本体”,“本体”超过“喻体”。例如:
  相恋唔怕路头长,哥妹并肩攀高岗;
  同行胜过坐花轿,言语落肚甜过糖。
(四)双关
  “双关”,就是同时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或事物,,表面上说是甲,实际上指的是乙,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恋妹好几年;
  哑子食饭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歌中三、四句利用“成双”语义双关,构成整首情歌的歇后双关,表面指哑巴吃饭只有单只筷,想要一双筷子却说不出口,实则抒发盼望早日团圆成亲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五)歇后
  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法结构形式,即一句话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假托语,是比喻;后半截是目的语,是说明。“歇后”是客家情歌的一大特点。例如:
  烂壁画画假排场,屎桶蒸饭唔清香;
  人貌虽靓思想坏,被人勾引恋野郎。
  歌中一、二句里的“烂壁画画”、“屎桶蒸饭”是假托语,用来比喻;目的是说明“假排场”、“唔清香”,进而烘托三、四句,“人貌靓”却“思想坏”会“勾引野郎”。所以说,一个人的心灵美是首要的。
(六)反复
  “反复”即重复、重叠,是有意识地在同一首情歌中接二连三地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词、句的一种手法。例如:
 桂花生在贵山坡,桂花香飘满山窝;
 桂花开放等哥采,哪有阿妹找阿哥。
  这首歌家情歌,通过“桂花”这词句的反复,加强了语气,增加了韵味,强调和突出了阿妹激发阿哥要主动恋爱的主题思想。
  客家情歌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同年同月同日生”(叠字重复)、“乌乌赤赤捱唔嫌”(语气重复)、“人无两世人间在,人无两世在人间”(转接重复)、“禾苗细细谷咁精,秤砣细细压千斤”(复喻重复)、“唔食唔睡晕痴痴,唔眠唔坐呆呆企;唔讲唔笑只流泪,人人话捱患相思”(排比重复)、“登山过水去连妹,跌了扇子跌了鞋,跌了鞋来还过得,跌了扇子热死捱 ”(连珠式重复)。
(七)顶针
  “顶针”又称为顶真、联珠、连锁。这种修辞手法是把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钩连衔接。这两个相同的词语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把意思推进一步,具有前后内在的联系,而紧紧“顶”在一起,所以,叫“顶针”。例如:
  半山腰上种棵松,松树底下种芙蓉;
  芙蓉底下种生葛,生死缠紧嫩娇容。
  歌中上下句之间的字、词顶针,由“松”串联出“芙蓉”、“生葛”,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比喻说明男女相恋,永不分离,“生死缠紧”的主题。
(八)对偶
  “对偶”是指词性同类、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像律诗中间两联对偶类似构成对句,表达意思相反、相似、或相关。运用这一修辞手法可更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达到强化抒情的效果。例如:
咁好山坡唔放羊,咁肥大田唔栽秧;
美貌聪明好妹子,何不及时结鸳鸯。
  歌中一、二句是对偶句,词性、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表达意思相似,用诘向方式,说明要“及时结鸳鸯“这个主题思想,强化了抒情,其艺术效果是明显的。
(九)排比
  客家情歌中有用几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的句子,表达一个相同或相关的意思,以达到加深程度,强化抒情。这种修辞手法称之为“排比”。例如:
哥妹相约来做堆,嬲到两人心花开;
嬲到鸡毛沉落水,嬲到石头浮起来。
  歌中二、三、四句重复“嬲到”构成排比句式,来说明“哥妹”幽会感情投入的程度,表达了已进入了热恋的主题。
(十)夸张
  强调突出、扩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故意言过其实,在修辞学上叫“夸张”,这是客家情歌擅用的艺术手法。例如:
客家妹子美名传,德貌双全赛天仙;
站在塘边鱼唔走,站在花园诱花妍。
  这首客家情歌,没有直接写“客家妹子”如何美,而是拿天上仙女来作比较,运用“赛”字进行夸张。美到什么程度?在运用烘托夸张方法,说成池塘里的鱼看到不愿走,花园里的花会被引诱得争妍斗艳。虽是“言过其实”,但又不是虚假的,客家女的德貌是世人共识的。
  客家情歌中的夸张,既有白描式的夸张(如,“你莫作你系排场,着身衫衭起圤霜;拿到河里浸一下,一条河水变圤汤”),还有借助其他修辞手法的的夸张(如,“妹子生得好人才,那边风水荫下来;眼拐打来镰刀样,割人心肝冇血来”)。
(十一)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比拟”与“比喻”,同时用’“比”,有相似之处。但是属不同的修辞手法,“比拟”的特征在“拟”,是将那一事物当做这一事物看待,将物人格化,或将人物格化,难分“本体”和“喻体”。这种修辞手法可增加情歌的形象化、生动化,富于感染力。
  一是拟人。例如:
春风吹送燕归来,南国花园百花开;
桃子来寻李子嬲,可惜中间少个梅。
  这首客家情歌三、四句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桃、李、梅”被人格化,因为“寻”、“嬲”是人才有的行为,“梅”是语音双关,指的是“媒人”。
  二是拟物。例如:
客家妹子好歌喉,声声唱来解哥愁;
好歌俾来哥送饭,好歌俾哥来贴头。
  这首客家情歌三、四句是拟物,将那一事物“歌”,即歌声,是无形的,比作此一事物“菜”和“枕头”。
(十二)烘托
  “烘托”,是在表现某一事物时,不从正面去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从旁的反映去间接地显现出来,因而又叫“侧面烘托”。例如:
妹子生得仙女样,今日同哥结鸳鸯;
河边双双照水影,竟然气死海龙王。
  这首客家情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最明显的是夸张烘托法,整首歌没有正面写美女俊男如何美丽、俊俏。而是侧面描写海龙王被气死。这种写法含蓄、生动、诙谐,增加了艺术魅力,令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客家情歌的腔调
  客家情歌,传统腔调的调式结构,基本是上下两句,或四句方块式结构,曲式比较简单,调式比较简单、稳定,旋律比较平直,节奏比较自由,有些格式比较有变化,多衬词,多装饰音,往往有号子开头,容易视唱,琅琅上口,优美抒情。例如:李炳坤唱、程建民记词谱的《嬲到日头转西山》(河源山歌),温月英唱、徐东蔚记词谱的《山歌爱唱琴爱弹》(紫金山歌)。
  当代文人,音乐家在传统的客家山歌基础上再创作的客家情歌,在曲式、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比较复杂,更加抒情,更加跌宕,赋予了民族唱法的新颖感,富于地方特色,更具时代精神。例如:刘伯威作词、陈晓敏作曲、黎意勇唱的《酒壶酒杯慢慢斟》、邹国忠作词、陈晓敏作曲的《客家女》,李文浩作词、绕荣发作曲的《家乡有条风西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