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竹林【普陀山】

 书楼寻踪馆 2012-08-09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位于普陀山百步沙南、潮音洞西上,正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与洛迦山隔海相望。紫竹林庵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岬谷,海天一色,是揽胜朝拜者必到之处。紫竹林在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





紫竹林【普陀山】

        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回国,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庵历史上曾重建五次,犹以清朝为主: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额赐挂;雍正九年,朝廷命僧广记奉帑重修;道光二年,僧仁亮与其徒圣觉又修之;光绪甲申年净守与其弟子广学、广权续有修建;民国八年,南海康有为题紫竹林匾额。最后一次是改革开放后妙善大师主持修建。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现存佛教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不肯去观音院等。其独特文物是紫竹石,石上花纹清晰,若根根紫竹丛生。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不肯去观音院,殿院小巧精致,院外古朴曲折的竹型水泥栏杆连接着亭、桥、池、石,形成紫竹林东南隅独特的旖旎风光。殿院改建成唐式结构,在它的西侧筑“日本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内塑日本33座供奉观音的寺庵主尊。门前不肯去观音院”匾额为普陀山新任方丈戒忍所书,不肯去观音院的东下面是潮音古洞,西上面是紫竹林庵,岚影水光,景色如画,每天游客不断,香火十分兴旺。







紫竹林【普陀山】

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遍海莲花,舟不能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船终于在潮音洞旁泊岸,有当地居民张氏睹此灵异,遂舍宅供奉佛像,被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寻常。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7)迁址于灵鹫峰麓(即今普济寺之前身),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

1918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紫竹林【普陀山】







紫竹林【普陀山】

不肯去观音院,建筑简练、精巧,为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始。院内供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筑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内塑日本33座供奉观音的寺院主尊。每天游客不断,香火十分兴旺。







紫竹林【普陀山】

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区内、龙湾之麓,距停车场仅200米。潮音洞这个名称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涛不绝,声如观音讲经说法,又如千僧诵经,妙响洗尘,故名。潮音洞为山石裂隙所成,从崖至脚高数十米,半浸于海中。洞有二门,通明如天窗,潮水奔驰入洞,浪石相激,声如轰雷。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声若雷鸣;晴天时洞内七彩霓虹闪现,蔚为奇观。是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石崖上刻有潮音洞三大字,系清康熙帝手书。传说此处原来题字为现身处,古代信徒们叩求观音大士现身者多在此膜拜。据记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圣香客,多在潮音洞前叩求菩萨现身赐福,其中常有人在此跳海舍身,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曾有人在此燃指,以求菩萨灵验。







紫竹林【普陀山】

到明代时明令禁止在此跳海燃指,明万历年间参将董永燧在此建莫捨(舍)身亭以戒舍身燃指者;都督李分、参将陈九恩竖禁止捨身燃指碑于亭中,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