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和苏北(淮安、盐城以北)截然不同。苏南一向是风调雨顺、才子佳人倍出之地,历史上中进士的,比任何省份都多,艺术大师、文学大家、科学泰斗层出不穷。苏南人杰地灵,是中国人人种最优秀的地方。苏南人有雅量,自古多书香门第,房屋典雅,菜肴精致,连女孩子也是小巧玲珑、多才多艺、温柔可人的(做老婆还不错,就是爱嘀咕),这地方多雨水,和风细吹,男人女性,多皮肤细嫩,话语温柔,行为矜持,人情练达,性格略显懦弱。这里的人很聪明,读书气氛很浓,到外地读书的人也是名列前茅。也很讲理守法,南京、苏州的治安是全国一流的,作奸犯科者多以安徽、苏北人为主。南京盐水鸭很有名,可是男人也象鸭,实在太软弱可欺了。1937年日本人如砍瓜切菜一般屠了30万,很多人跑都不跑!今天的南京人也不恨日本人,大屠杀纪念馆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有教授提议改为 "和平纪念馆"!1644年清军在扬州、江阴屠城,一个满洲兵可以押送 60个人到刑场,不用捆绑,一刀一刀的杀,没有一个敢跑的。只要一个满洲兵大吼"蛮子拿命来" ,数十人就屁滚尿流,放下武器,就地乞降,嫁给这里的男人有点窝囊。而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人,身材较为高大(有夸张说一连苏北人能打遍苏州),近于山东。据说乾隆皇帝用" 穷山恶水出刁民"来形容该地的风土人情。以前动不动就起义,后来又流行乞讨(历史上苏北、皖北就盛产丐帮),有钱的也讨。徐州话与山东话、河南话说象又不象,自成一派(汪伪时期叫淮海省还挺有道理)。苏北经济相对落后,在外形象不太好,尤其是爱占小便宜全国第一,在外多做小生意,出苦力,干粗活,也有"刻章办证" 者。有上海女孩登报求婚,末句是"苏北人士免谈"。徐州城市规模比很多省会都大,可城市破旧,就一条稍象样的淮海路。许多苏南人都不屑与苏C牌照(徐州)的人称江苏同乡。
提到江苏,人们都知道它的富庶,但实际上,江苏地处南北交界地带,长江使苏南苏北界域分明,苏南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鱼米之乡。苏南面积只有苏北的三分之一但经济实力却远居苏北之上,苏南人与浙江人有共同之处,头脑灵活,善于经商理财文才也比较出众,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苏锡常地区,苏南人的代表是苏州人,人情练达,精于算计,但过于精明,明哲保身,性格也显得懦弱,因此它出了不少才子,却鲜有大作家和诗人,苏州男人常常被视为所谓“小白脸”男人的典型,有人说从苏北的徐州开一汽车人到苏南的苏州,可以打遍整个苏州无敌手,话虽夸张,却也暗示出了苏州人性格文弱的一面。苏州美女并不比其它地方的美女更漂亮,但柔弱娇媚,软语春风,倒也符合中国传统对美女的审美期待。苏南人地域意识很强,省会南京虽在长江南岸,却因多次做过南下朝廷的都城,方言受官话影响很大,与苏南吴语相异,故南京人被称为“半个江北人”。与苏州男人相比,南京男人倒有点南人北相,虽不像北方男人那样喜欢炫耀豪放,却也随和放达,不拘小节。与苏南相比,苏北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历史上,苏北多受淮河泛滥之灾,灾民流落苏南一带,出苦力,干粗活,异地生存的需要使苏北人拉帮结派,也练就了苏北人的诡诈,这使他们在江南颇受歧视,直到今天,这种歧视在上海和苏南的小市民中仍然有市场。其实,苏北虽多水灾,却也沃土千里,人文昌盛,扬州一带自古多文人才子,而且比苏南才子更显大气。历史上扬州美女虽多出“青楼”,人称“瘦马”,但琴棋书画兼备,也算才貌双全。为文人所流连。徐州地接山东,口音与鲁人无异,同苏北的其它地区相比,更具北方的特点。
江苏号为鱼米之乡。也为水泊之乡。水稻渔业自古就比较发达。所以,江苏人爱吃大米和小鱼。江苏人天性小气,所以就有了“瘦西湖”。江苏人大气,所以又有了三大湖。江苏苏州园林闻名遐尔,但怎么看,也只是玲珑剔小而已。虽然精致,但属于鬼斧神工的人为雕刻而已,所以,江苏人历来做事谨慎,思想缜密。为人难以所查透。正也符合江苏人的聪明伶俐,乖巧而奸猾,复杂多变的个性。
江苏人多为小巧玲珑,尤以女子为最。手巧而赋有美感的江苏女子,以苏绣的盛名闯荡九州。而江苏的男子多为女性之相,说话温柔,行为矜持。但也不乏名人之出世,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南宋英雄陆秀夫。以及风流文人唐伯虎,还有极具个性的“扬州八怪”。
江苏的美名如雷贯耳,仅仅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令人憧憬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