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现实持批判态度:传统是胆小者的护身符

 浪潮之巅 2012-08-09
国内理论界有这样一个现象:批判中国传统的人,一定是对现实不满的人;反过来,批判现实的人,不一定批判中国传统。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复杂,有的人把中国传统当成了现实的替罪羊,他们把对现实的批判,用一种隐蔽、暗示的手法,转嫁到传统文化的头上,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指桑骂槐。
今天遇到一个以痛骂孔子而声名远扬的人,大声地说:你们以为我就是骂传统啊?我真正骂什么难道看不出来?他还挺得意,大概觉得自己技术处理的手段比较高明,只可惜别人有眼无珠,非要他自己亲自点明。如果稍稍细分一下,借着批判中国传统实际上批判现实的人,并不都一样。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种,确实觉得现实中的某些问题与传统文化有关,因此,在理论上,要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源。持这种看法的人,一般态度比较平和,就事论事,评论批判之中不乏真知灼见。即使有些观点不正确,也可以看到一份真诚。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刻意回避现实问题。
第二种,面对现实社会问题不敢明说,只好把传统拎出来,拐弯抹角地痛骂一番,胡乱将传统与现实对位,把现实问题等同于传统的遗留。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害怕打击报复的成分,固然有现实体制某些因素的客观原因,但是,这类人无论如何算不上光明磊落的君子。
第三种,比第二种更加患得患失。他们很可能就是现实体制内的受益者,又对现实不满,可能是觉得自己获益还不够。如果公开批判现实,生怕失去现实体制已经给予他的好处,只好采用传统常用的方法,借古讽今。事实上,这种做法是自相矛盾的,它一方面在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在遵循传统的手段。
在后两种人那里,由于他们不敢真正面对现实,在现实中仔细计算、权衡个人得失,因此,传统成为他们对现实不满的替罪羊。我之所以反对这种做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种做法经常出于批判的需要而歪曲传统,夸大传统的所谓危害。从而在很多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的年轻人那里,造成对传统的严重误解。甚至这些批判者本身就是把传统当成被利用的工具,自己对传统文化也没多少真正的了解,只是跟从某些流行观念,先入为主地给传统文化扣上莫名其妙的帽子。
有一个现象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旁证。对中国传统痛骂最厉害的,大都在中国国内,反而,离开中国,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即便批判传统文化的危害,也不会采用恶毒诅咒的方式。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在国外,不如身在国内的人那么有切身感受。而我更倾向于认为,那是由于在海外的人,不需要再用假借批判传统文化来遮掩自己的真实目的。
传统文化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功利主义地批判中国传统,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做法。虽然某些借猛烈批判传统而批判现实的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客观原因,但是,以客观原因为借口,并不能让他们崇高起来,反而露出怯懦的面目。他们用传统做护身符的自保策略,一方面造成他们对现实批判的不准确,难以对症下药,难以达到现实目的;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对大众的误导。

事实上,中国现实的问题,如果排一排队,稍加甄别一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问题的根源与中国传统无关,而是因为不顾中国的具体情况,随意照搬国外理论、方法的结果。俗话说,怨有头债有主,批判中国现实应该认清源头所在。以批判传统做护身符,算不得英雄。有本事用你批判传统的语气和态度,对你的腐败领导说话试试?如果因为害怕而不说,也可以谅解,但是,为了发泄又不敢明说,指桑骂槐地伤及无辜,套用一句俗话,属于做人不厚道。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他们恶言相向地对待传统,却在传统的庇护之下保全自己,居然不对传统怀抱一点感激之心,真的不厚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