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沈 鹰 汪 元 l 中药熏蒸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 中药熏蒸疗法特点 l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 l使用方便,适应症广,药简价廉,安全无创,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历史沿革 l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记载用韭和酒煮沸, 以其热气熏蒸,治疗伤科疾病。 l《内经》记载用椒、姜、桂和酒煮沸熏蒸治疗 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痹证。 l唐《外台秘要》记载熏蒸疗法治疗伤寒不汗证; l宋《太平圣惠方》; l明《普济方》、《本草纲目》、《外科正宗》; l清《伤科补要》记载熏蒸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l 医宗金鉴》记载本法医治麻风病。 l 其他:《张氏医通》、《急救广生集》《外治寿世方》等 吴师机《理瀹骈文》 l清末医家吴师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并广泛搜集他人的经验,撰写了《理瀹骈文》 一书。该书可谓集外治法之大成,因而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l书中有关熏蒸疗法的内容十分丰富。 l书中十分精辟地指出:“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 近代专著对中药熏蒸疗法的介绍 l《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l《中国民间疗法》 l《实用临床外治大全》 l《外治法简编》 l《中国传统疗法丛书》等 熏蒸分类 l全身熏蒸——利用药物的蒸汽对全身进行气雾沐浴,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也可作为一种保健方法。 l局部熏蒸——利用药物蒸汽对病变患处进行熏蒸,适用于病变较局限的疾病或某些特定部位的病症。 熏蒸方法 l熏蒸设施及方法: 全身熏蒸法:如熏蒸室、蒸汽房等,室内汽 温37—42 ℃ ,每次熏蒸15—20分钟; 局部熏蒸法:盆、瓷杯等均可,汽温控制在 50—55℃左右,每次熏蒸20—30分钟。 现代化的熏蒸治疗设备 l全身熏蒸:气疗舱,熏蒸药浴器等。 治疗时头露在舱外,有自动控温、自动计时、音响提示、异常报警等功能,有 的兼有按摩水疗作用。 l局部熏蒸:各种熏蒸床,熏蒸治疗仪等。 治疗时将病变局部置于蒸汽孔上,或将四肢伸入治疗仪内,有温控及显示功能, 有的兼有熏洗、红外线或磁疗等作用。 应用范围 l 中药熏蒸治疗的适应症涉及临床各科,据文献报道,本疗法能治疗内科、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小儿科等220余种疾病。 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疾病 l内科:神经衰弱、慢性肾炎、各种水肿、腹胀、消化不良、慢性肠炎、重症肌无力、面神经麻痹、 流行性感冒等。 l骨伤科: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扭伤、 肩关节周围炎、 慢性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康复期等。 l妇科: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脱垂、闭经、月经不调、带下病、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痛经、 乳腺炎等。 l五官科:角膜炎、虹膜捷状体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龋齿疼痛等。 l皮肤科:痤疮、慢性荨麻疹、湿疹等。 l儿科:小儿感冒初期、小儿麻痹症初期、消化不良、蛲虫病等。 l其他:可用于空气消毒等。 中药熏蒸治疗痹证(一) l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l 1.蒋明,30例,近控9显效13有效7,总有效97%(时珍国医国药2001-9:825) l 2.瞿群威,100例,与雷公藤比无差异(中医研究2002-3:31) l 3.姜连秀等(透骨药浴液),96例,明显改善36改善44,总有效83.33%(现代康复2000-3:457) l 4.王存伟等(温经除痹汤),58例,显效41有效12,总有效91.38%(中医外治杂志2003-1:23) l二、风湿性关节炎 l 1.晏丽等,60例,显效40有效17,总有效95%(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3:124) l 2.杨建东等(透骨浴液)48例,痊愈27好转17,总有效91.7%(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1:1823) 中药熏蒸治疗痹证(二) l三、骨性关节炎 l 1.陈跃安,38例40膝,痊愈16显效18有效6,总有效100%(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1:45) l 2.王春慧等,148例,优65良78,优良率96.6%(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5:46) l 3.刘访文,136例,显效51好转18,有效率67%(江苏中医2000-11:37) l四、强直性脊柱炎 l 1.张翠平等,350例,显效105好转176,总有效80.29%(江苏中医2000-12:31) l 2.孙妙发,牵引推拿整脊配合熏蒸,疗效显著(浙江中医杂志2001-9:386) l五、肩周炎 l 魏景梅,100例,治愈79好转21,有效率100%(河南中医1996-6:367) 禁忌症 l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 注意事项 在37—42 ℃,以防汗出过多,造成窒息、 昏厥或虚脱跌倒,体虚者尤须审慎。 l2、局部熏蒸要注意温度,不可过烫,汽温一 般50—55 ℃,以防烫伤皮肤。 l3、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局部熏蒸者, 应在患处盖上毛巾,防止受凉感冒。 l4、熏蒸结束后应适当休息,适当饮水,待恢 复后再离开治疗室。 l5、熏蒸器具和物品要注意清洁、消毒,全身 熏蒸时要穿一次性衣裤。 中药熏蒸治疗痹症84例治疗依据 l《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气血被阻,经脉壅滞,导致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至强直畸形。 l因劳累闪挫,气滞血瘀,邪气留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的疼痛、酸楚、麻木以及活动障碍。 l中医称之谓“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 治疗: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 临床资料 l84例风湿病患者,男15例,女69例;年龄在11—73岁,平均50.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多年。 l病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5例,腰椎间盘脱出症21例,颈椎病13例,腰椎增生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6例,肩周炎5例,其他8例。 熏蒸药物 l四肢熏蒸: 羌活20g 独活20g 防风15g (熏Ⅰ方) 桂枝15g 细辛10g 川芎20g 海风藤30g 徐长卿30g 姜黄20g 苏木20g 冰片1g l颈肩腰背熏蒸:羌活20g 独活20g 桂枝15g (熏Ⅱ方) 川乌20g 草乌20g 姜黄20g 千年健30g 杜仲20g 续断20g 牛膝20g 冰片1g 熏蒸设备 l肢体熏蒸:ST-1型多功能肢体治疗仪(具有熏蒸、熏洗两种功能) l颈肩腰背熏蒸:CS-Ⅱ型低频熏蒸治疗仪(大连金州康疗器械厂生产) 熏蒸方法 l 将中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药箱煎煮,调节汽温到50-55℃左右,淋洗药液到48℃左右,以病人感觉温热,不烫伤皮肤为度。 l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肢体熏蒸,即取坐位将患肢伸入治疗仪器中,在熏蒸的同时,间断喷出药液进行淋洗。 l 颈肩腰背病变患者采用颈肩腰背熏蒸,即取卧位,将患处接触蒸汽进行治疗。 l 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 l 临床治愈:病变部位疼痛和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基本 恢复正常; l 好转:疼痛和肿胀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l 未愈:症状无改善。 l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疗结果 l临床治愈:18例,21.4% l好转: 64例,76.2% l未愈: 2例,2.4% l总有效率: 97.6% 熏Ⅰ方 功效与方解 l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l适应症:四肢关节病变患者 l方解: 君:羌活、独活 祛风除湿止痛 臣:桂枝、细辛 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佐:川芎、姜黄、 苏木 活血祛瘀止痛 防风、海风藤、 徐长卿 祛风胜湿、消炎通络 使:冰片 辛香走窜,助诸药直 达病所 熏Ⅱ方 l适应症:用于颈肩腰背病变患者 l组方:川乌、草乌、千年健、杜仲、续断、 l 牛膝、羌活、独活 、桂枝、姜黄、冰片 l特点:增强了温补肾阳、强壮筋骨的功能 中药熏蒸的药物选择(一) l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祛风散寒除湿药物 上肢及颈肩疾病:羌活、葛根、防风、秦艽、伸筋 草、透骨草、白芷等 下肢疾病:独活、桑寄生、五加皮、牛膝、海桐皮、 木瓜、苡仁等 腰部疾病:千年健、鹿含草、杜仲、续断、牛膝、 桑寄生、狗脊等(补肾壮骨) l2、寒湿痹疼痛明显者选用温热散寒药物 川乌、草乌、附子、桂枝、细辛、麻黄等(散 寒止痛) l3、各种痹症都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川芎、红花、丹参、延胡索、刘寄奴、苏木、 姜黄等(活血止痛) 中药熏蒸的药物选择(二) l4、多采用辛味药物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力 羌活、独活、防风、五加皮、透骨草、 徐长卿、冰片等(含挥发性成分) l5、善用藤类药物 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雷公藤、鸡 血藤等(通络止痛) l6、对久病疼痛明显者可伍用虫类药物 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蜂房、白 花蛇、蝉蜕等(搜风解痉散瘀止痛) 中药熏蒸疗法的中医机理 络学说为依据(脏腑体表相关理论、经络运 行学说)。 《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2、治疗原则:以中医“八法”论治为基本治疗 原则(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补偏救弊)。 《理瀹骈文》:“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 者以归,停者以遂,满者以泄,劳者以破, 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为之降,陷下 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 敛。” 中药熏蒸疗法的中医理论根据 l3、给药途径:体表给药,达到内治法同样的 治疗目的。 《理瀹骈文》:“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 吸气,融于渗液”。 “内治亦可以外治,非外者不能治内”。 l4、疗效作用:温热和中药的双重作用 温热:可疏松腠理,发汗祛邪,缓解痉挛, 疏通经脉。 中药:大都辛香浓烈,有祛风除湿,温经 散寒,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功效。 中药熏蒸疗法的现代作用机理 l1、药物的渗透作用: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汽, 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可呈现离子状态渗透皮肤 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 l2、皮肤的吸收作用:熏蒸时皮肤毛孔开放, 表皮的微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蒸汽的吸收。 l3、改善局部微循环:熏蒸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症产物堆积, 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加速组织修复。 l4、蒸汽的温热刺激:温热刺激可降低神经兴 奋性,缓解痉挛及僵直,提高痛阈;增强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增强抵抗力;可恢复疲劳等。 问题与展望 l中药熏蒸疗法使用方便,适应症广,药简价廉,安全无创,疗效显著,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l存在问题: 1.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 2.治疗机理和作用途径还不明确; 3.熏蒸设备不规范,药物蒸汽浓度不能控制; l展望:随着科学发展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上述问题将逐步解决,传统的熏蒸疗法一定会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