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 大千世界展

大千世界 魅力大千
一个汇聚了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收藏的200余件张大千及其师友画作、书札的展览——“大千世界——张大千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魅力”展,于10月17日在首都博物馆圆厅二、三层开幕。这是继十年前“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之后,首博再一次竭力为观众提供回望那位虽已远去而又似在身边的大师之难得机会,在展出的作品中去领略属于大千的“大千世界”。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一生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整理、发掘与革新。为了全面呈现张大千的画学历程、画风嬗变以及他的艺术人生轨迹,此次展览首博还从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三馆借调了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等凝聚张大千先生功力才思的书画、书札精品。 此次名为“大千世界”的展览共分为“神韵大千”和“魅力大千”两部分,作品时间横跨张大千早、中、晚时期,展示了他从1923年至1981年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第一部分是“神韵大千”,展现张大千本人的创作,作品内容涵盖全面,题材广泛,将大千先生涉猎的领域、变幻多元的画风,比较完整地展现给观众。

树下卧牛图 张大千1923年作 吉林省博物院藏

观音像图 张大千1934年作 天津博物馆藏
红叶白猿图 张大千1936年作 吉林省博物院藏
西园雅集图 张大千1937年作 天津博物馆藏
仿唐寅东坡像图 张大千1938年作 天津博物馆藏

二叟赏梅图 张大千1940年作 吉林省博物院藏
墨荷图 张大千1945年作 天津博物馆藏
荷花蜻蜓图 张大千1946年作 吉林省博物院藏

薛涛制笺图 张大千1947年作 吉林省博物院藏
张大千于1947年赴四川写生的册页组画,亦是本展中的无价之宝。

展览中,一件画有荷花的旗袍也让观众体会到张大千作为父亲,对于子女的关爱。这是他在白缎旗袍上创作后送给宠爱的女儿张心瑞的礼物,他把自己的女儿比喻成含苞未放的荷花。这也是张心瑞女士首次将这件独具意义的“礼物”展示给公众。 张大千在艺术上微妙的穿透力使其屡屡走在时代前列,被称为中国画革新方面一位大胆的闯将,体现了以开拓创新为重心的时代精神。他曾遍览中华名山大川,搜尽三国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绘事之奇,其山水、人物、花鸟作品,既师法传统,又超越古人,其工笔、写意兼备,题材丰富,技法多变。

仿唐寅沧浪歌图 张大千现代作 四川博物院藏

芭蕉仕女图 张大千现代作 四川博物院藏

柳下老人图 张大千现代作 天津博物馆藏

仿董源青绿山水图 张大千现代作 四川博物院藏

文会图 张大千现代作 天津博物馆藏

张大千上世纪四十年代曾率弟子历时2年时间,在敦煌创作了200多幅壁画,抢救性临摹敦煌壁画,使敦煌艺术得以在他笔下更加光耀四方。此次展览展出了10余幅他临摹敦煌壁画的精品画作。
唐释迦牟尼涅槃像横批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晚唐十一面观音像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左)盛唐伎乐天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中)初唐菩萨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右)盛唐伎乐菩萨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盛唐画鬼(未完)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左)五代维摩变部分(未完)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右)初唐狮奴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隋维摩示疾 张大千1941-1943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第二部分是“魅力大千”,展览重点是张大千师友及其弟子的作品,通过这部分作品的陈列,观众能够从另一侧面更为清晰地了解大千的画风传承与发展,及其在中国画坛的深远影响。张大千这位中国画坛上的传奇人物不仅拥有超凡脱俗的绘画技艺,还有中国古典文化包括书法、诗文等深厚的修养,这些成就与其交友雅聚密不可分。 张大千的师友分布在书画界、京剧界、诗词界、政界诸多领域,通过展现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展示了大千魅力,另一方面展示了大千人格。这些师友不仅是张大千在艺术上的良师、益友、弟子,他们自身同时也是成就非凡的艺术家,他们与张大千交往,勾勒出大千先生丰富、灿烂的人生轨迹。

父子图 张善孖现代作 四川博物院藏
张泽(1882-1940),字善孖,号虎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之兄。寓居上海,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善画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尤精画虎。张大千在艺术上深受其兄张善孖影响。

梅花双喜条 于非阗现代作 首都博物馆藏
于非阗(1889-1959),名照,字非厂,别署非阗,原籍山东,生于北京,画家。早年随民间画师画花鸟鱼虫,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等职。于非阗曾是张大千在北平时期的一位挚友。

临摹敦煌供养人像 张心德现代作 四川博物院藏
张心德(?)字玉,号比德,四川内江人,大千四兄张文修之子,后过继给张善孖,长期在上海、苏州等地生活。1941年后在敦煌,跟随张大千临摹壁画,是张大千得力助手。张心德是张氏第二代中画艺最高者,深受大千喜爱,两人共同完成《簪花仕女图》、《西园雅集图屏》等作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病逝于香港。
1945年叶浅予先生作漫画《大千诸像》之“虞美人”、“胡子画胡子”(节选),张大千后人收藏。
为了全面展示张大千的艺术人生,此次展览除了展示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外,还有张大千的篆刻、印章、诗稿及书信手札等,包括了张大千的自刻印章,以及他的诗友陈巨来、方介堪赠给张大千的印章。
既被徐悲鸿评价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又因“敦煌临摹”而饱受争议;既游历过西方的千山万水,又遵从笔墨传统探索中国画境界;既动辄创造拍卖纪录引发艺术市场传奇,又与各界人士交往留下艺术界佳话……这就是艺术家张大千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