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将司马懿为何两次“消极比赛”

 继续前进 2012-08-10

2012-08-04 13:04:26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战略家,可是在面对强手的时候,他曾经两度“让球”,这一举动让手下人不解,可是最终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一次“让球”,不见于正史,却见于小说《三国演义》,当时蜀汉诸葛亮失了街亭,为了弥补,就让大将们出外御敌。哪知司马懿来得飞快。一时间身边无人可调,诸葛亮假作镇静,便让人该扫地的扫地,该泼水的泼水,并让城门大开,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着琴,两个书童站在身旁,等候着司马懿的到来。
    这就是有名的“空城计”,可是司马懿却并没有进城,而是故意后退,做惊慌失措状。儿子司马昭说:老爸,为什么不进攻,看起来诸葛亮没有军队了。司马懿说:你小子懂个屁,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今天这样做,肯定是其中有诈,我是主帅,一旦全军覆没,我是有责任的。因此下令退军。
    那么司马懿为何要这样做,作为一个名将难道他真的不知道此时诸葛亮已经穷途末路,无人可用了吗。江湖曰:非也,司马懿是老奸巨猾者,当年曹操尚且被他蒙蔽,何况区区一个诸葛亮也。那么为何司马懿要这样做:
    其一,曹魏对司马懿有猜忌之心,一旦拿下诸葛亮,肯定是功高震主,司马懿的死期也不远了。君不见后来的邓艾,结果了蜀汉以后,不也就很快的把自己给解决掉了吗。
    其二,诸葛亮自恃聪明,而且穷兵黩武,留下诸葛亮,壮大诸葛亮的名声,就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且诸葛亮用兵谨小慎微,其实对曹魏根本构不成威胁。
    果然司马懿此计甚妙,不仅瞒过了众位军士,也瞒过了对方的将帅。诸葛亮仍旧是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当然诸葛亮多次北伐,其实并未占什么便宜。后来身体不允许,多次挑敌骂阵。甚至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脂粉和衣服,司马懿照单全收,同时还当着使者的面,擦脂抹粉,穿上女人的服装扭上几扭。
    这是司马懿第二次“消极比赛”,曹魏大将都气炸了肺,都说我们是来打仗的,不能让主帅受此屈辱。司马懿没有言语,只是和诸葛亮的使者喝酒聊天,并且问道诸葛亮的饮食,当得知诸葛亮吃得很少,干得很累的时候,司马懿叹道: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使者回去后,把司马懿的话意义说给诸葛亮,诸葛亮感慨道:彼深知我也!最终,自然是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而司马懿获得了全胜。
    用兵打仗,自古讲究知己知彼,为了大局,牺牲些局部利益在所难免。正如当前传的沸沸扬扬的中国羽毛球队的消极比赛,江湖以为尽管比赛的某些方面与某些规则向左,但是为了整体利益,为了打赢这场仗,这样的比赛是值得肯定的,必定我们上战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拿金牌,彰显自己的实力。而一味的贬低女子羽毛球队显然是很无知的表现,她们的艰辛谁能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