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常识

 军休强军路 2012-08-10

精神病常识

发布日期:2012-06-06 16:51:26

  现在精神病的引发也很常见,这给患者本人和家属都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做好精神病的治疗是很重要的。而想要做好精神病的治疗,大家就要全面了解一下精神病的相关知识,以下是关于精神病常识的盘点。

  精神病可分为哪几类?精神病的种类:

  1、精神病青春型:以明显情感不适切,或破裂性思维,或幼稚愚蠢行为,即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相;妄想幻觉等症状内容片断且短暂。

  2、精神病紧张型:以紧张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相。

  3、情神分裂症偏执型:以持久存在的妄想或同一内容的经常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相。

  4、精神病单纯型:这是一类起病隐袭,缓慢发展,以社会性退缩、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井逐渐趋向精神衰退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以缓慢发病的社会性退缩,或情感迟钝或淡漠,或意志缺乏为主要临床相;从无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起病隐袭,病程至少2年;符合精神病的严重程度标准和排除标准。

  5、精神病未分化型(未定型、混合型)6不典型精神病7分裂样精神病:具有典型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但病程不到三个月的使用此诊断,又名精神分裂样发作或急性精神病。有时作为过渡诊断,随着病程延长,可能确诊为精神病并作出分型;三个月内痊愈的维持此诊断不变。

  6、精神病后抑郁:在精神病残留期出现抑郁症状,这症状可能是异源的,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所致。

  7、精神病残留型: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且至少三年一直未完全缓解;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或仅残留个别阳性症状;有个别阴性症状:言语内容贫乏,或情感谈漠,或社会性退缩,或精神话动减少,或神经症详症状,或人格个别特点改变;相对静止,长期不好转也无明显恶化。

  8、精神病衰退型:过去曾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且至少三年一直末完全缓解;缓慢加剧的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社会功能完全受损,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

  了解引发精神病的原因对精神病的治疗很有帮助,那么引发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在某些精神疾病病因中有一定地位。也是精神疾病病因中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某些类型等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据国内外调查资料,精神分裂症国内群体流行学遗传调查,总患病率为5.6‰;家系遗传调查为17.5‰。躁狂抑郁症国内流行性遗传调查总患病率为0.37‰。虽然说明遗传因素对某些精神病有密切关系,但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遗传性,是先天的既得性和后天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且遗传性这一因素能否显现,还要了解病人病前和发病时社会环境对病人影响来决定。如良好环境或减少心理因素是可以降低或避免发病。

  性格和发病年龄:性别和年龄由于机体的发育,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特点的差异,与精神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女性由于性腺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的特点如月经、妊娠、分娩和产褥的影响,常可出现情感多变、冲动或抑郁、焦虑等。同时女性富于情感、易脆弱、敏感等。往往由于心理的应激可引起脑机能障碍。可表现出各种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男性常因饮洒、吸毒、外伤、性病、感染等机会较多。因而易患酒依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和神经衰弱等。发病年龄,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

  社会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是指社会上和环境上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噪杂声音、居房拥护、交通乱杂、环境卫生不良、人际关系等等增加了心理和躯体应激,对精神卫生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引发精神病的原因之一。

  2、文化环境:是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风气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等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从上述精神病病因中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各有偏重。在某些精神疾病中以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另一些精神疾病中的某些因素起决定性影响。

  精神病的一个特征:妄想

  1、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不相关的现象均与他有关。如旁人之间的谈话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针对他。

  2、被害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别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种多样,被跟踪、被诽谤、被隔离、被下毒等。

  3、影响妄想:自觉有一种被控制感。患者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特殊东西的干扰与控制。可以是无线电、光波、某种射线等等。患者体验有强烈的被动性和不自主性,此为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

  4、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

  5、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无上的权利、大量的财富等等。

  6、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的爱恋。当遭到对方拒绝时认为这是在考验他,仍反复纠缠不休。

  7、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患者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不起别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判刑,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种方式来赎罪。

  8、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反复找医生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被洞悉感:称内心被洞悉或思维被揭露。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就被别人知道了,甚至尽人皆知,闹得满城风雨。

  10、超价观念: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由于受到强烈情绪的影响,患者对某些事实作出超过寻常的评价,并坚持这种观念,而且影响其行为,往往与他的切身利益有关。

  11、金钱妄想:是指患者在金钱的刺激时引起神经错乱,常常幻想着自己拥有足够的钱与上流社会融合,至此,许多患者会把身边的类似于钱币之类的物体看成是金钱,比如纸张、画面等等。

  精神病的又一个主要症状:幻觉。

  1、幻听:是指没有听觉刺激也可出现听觉现象的体验。持续的言语性幻听常常是精神病的表现。

  2、幻视:指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视觉相象的体验。幻觉多种多样,如简单的光、单色的颜色、单个物体、复杂的情景性场面,可能鲜明生动。

  3、幻嗅:能闻到一些难闻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4、幻味:品尝到食物内有某种异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触:感到皮肤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蚁走感、针刺感、液体流动感。

  6、内脏幻觉:患者体验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肺扇动、肝破裂、肠扭转,能准确定位,常与疑病妄想、被害妄想同时出现。

  早期精神病的症状

  认识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早发现及早治疗。急性起病者病前很难发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早期症状。大部分患者是在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仔佃观察分析一般都能发现有如下一些早期精神症状:

  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从而进行跟踪调查等。

  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

  精神病早期干预与治疗

  如果患者发病时间短,第一次被诊断为精神病,这时尽早使用疗效全面、副作用低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是治疗疾病及早日康复的关键。特别是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患者,只有迅速地控制症状,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才能使疾病不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前程。

  而患者在某一段时期疾病急性恶化,主要原因是患者或使用药物维持不当,剂量过少,或时停时用,或骤然撤药等。甚至急性复发,发生在药物治疗情况下。每复发一次会加重病情,治疗会更困难,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逐步衰退。

  精神病治疗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据研究表明精神病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的治愈几率要比平均治愈率高出好几倍,因此精神病应该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免病情恶化。

  手术治疗

  国家卫生部近日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的该《办法》还规定,将对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以及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审核;凡在此办法发布前已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应在六个月内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审核申请;未获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登记的,一律停止临床应用。卫生部解释说,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以及风险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验证的医疗技术。

  药物治疗

  主治:精神病、抑郁症、癫痫。

  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心理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中医调控平衡激活疗法

  要用于治疗精神病、精神病,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临床应用58000例,少则1~2周,症状消失,逐渐减轻,疗效明显而持久,临床有效率达到98%。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信医不信巫。二是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和就医单位。三是对待患者要有耐心,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在患者犯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曲直,更不能对患者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阴性症状的治疗

  对于精神病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除继续采取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应特别注重心理治疗,并充分配合工作娱乐等方面的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

  在进行行为治疗时,可让其参加文娱活动及生活自理活动,采取阳性强化法,当患者做出符合治疗要求的良好正常行为,即计分予以奖励,以强化其正常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应耐心对其进行教育、启发、诱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鼓励其参加集体劳动和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活跃他们的情绪。这对改善患者大脑功能、防止衰退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

  因为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应同时积极配合家庭治疗,这对防止病情复发和疾病恶化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常人眼中,患者可能思想和行为都古怪,但他们同样须要尊重、爱、和关怀。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法、预后等。更应予以同情、体贴、耐心和蔼的态度配合治疗,采取合理而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处理患者与家属的个人问题。家人可以提病人服药,病症出现时及早就医。研究证明家庭处理好,能减少病情复发。尤其是不应该羞于给患者外出,患者愈参加社交和工作,病情也愈易稳定。

  精神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到底有哪些?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1、了解、熟知精神病复发的相关因素,如生活不规律、家庭不和、不良的情绪刺激、药物滥用等等,精神病患者应注意及时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家属要做到及时发现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复发,及时治疗。

  3、细心照顾精神病患者的衣食住行,关注其心理变化及季节性的情绪反应。

  4、及时提醒精神病患者服药,定期带病人到医院复查和治疗;切忌迷信和随意吃药、断药,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停药。

  5、必须有效地控制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发现病情复发症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6、合理安排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7、注意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巡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的接触社会的机会。

  关于精神病知识的讲解就是这些,以上这些介绍让大家对精神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大家了解了这些相关的知识,也有利于大家的治疗与预防。如果您有疑问,请您及时向专家进行咨询,专家会为您做出相关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