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威浦氏家族探源

 网海拾珠668 2012-08-10

宣威浦氏家族探源  

2009-10-31 17:15:00|  分类: 浦氏公益事业 |字号 订阅

宣威浦氏家族探源(一)

浦恩锐、浦仕德

一  宣威浦氏家族渊源简述

据其诘祖手执旧谱一帧,为解元祖(六世祖仲良)真迹,始知。

周朝时,浦跞,齐太公之孙,周成王时为京兆郡周大夫,公元前八世纪,守赤亭渚有功授子爵,封于浦阳讷,以封地为姓。

仁裕祖(公元220—264)魏国京兆郡,有定国章十三篇。

晋(公元265——316),选祖,官上方丞,作《起居住》住浦阳讷,传十八世。

唐,莲芳祖,出仕彬州府,住湖南彬州府匡浦关,传十四世至景秀祖。

宋,景秀祖为避西夏战乱,迁往江苏常熟第四都,传十四世至明初。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文明祖随傅友德征讨云贵有功,封武德军职,镇守乌撒卫,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受土司禄哲之约,从江苏常熟南迁来宣,定居浦家山。

文明祖为宣威浦氏之始祖,子孙繁昌,至今已传二十余代。据1996年续谱时统计,子孙遍及云贵川三省三十余县市,散居国内其他省区,乃至国外已有之,仅宣威市境内21个乡镇212个村公所有浦姓住户,总计6000余户,搬迁外地以威宁、会泽居多,估计外地浦氏已达4000余户。自文明祖定居宣威以来的六百年间,族人有三次较大的迁移。一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朝开始实施改土归流,官府贱卖土司土地,族人为谋求发展,从浦山外迁。这期间,十三世祖已有十九支迁到宣威境内各地,九支迁往外县,22支留浦山。原迁入城内的又有7支迁往外地。

十四世(远字祖)时,据原谱载已有183支,而居浦山的已发展到67支,迁住外地因关山阻塞,修谱时未能统计入谱者,为数极少。

第二次大迁移,是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至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史称“咸同之乱”。在长达十七年之久的时间,义兵蜂起,强盗已聚众四处流窜,浩劫村庄,战乱频繁,为避兵匪祸而被迫迁往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逃生者,不胜枚举。

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短短的半个世纪,社会飞跃发展,族人因求学至仕,从军参加祖国各地建设事业,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为族人的发展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族中不少能人,从政、从商、办实业、打工,从事第三产业者,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其中不少人,已举家迁往外地,安家兴业。

愿族人遍及五大洲;原族人中多有达官显贵,才仕学者,富商巨贾,为族争光!

二、常熟寻要问祖始末

江苏常熟是我宣威浦氏始祖——文明祖的祖籍地。据宣威浦氏族谱记载:文明祖于明洪武十八年从江苏常熟第四都南迁来宣,定居浦家山,文明祖生二子:名受一、受二。受一仍回常熟。文明祖南迁来宣,已六百余年,其间几经改朝换代,社会沧桑巨变,宣威浦氏传承二十余代,子孙数万之众,为宣威望族之一。而常熟的发展变化如何?回常熟的受二祖后裔情况怎样?这一切无不牵挂着族人的心。修谱中多次议及应当去常熟寻根,对我族历史渊源有更多了解。基于此,浦恩锐、浦仕德二人,于2003年4月18日至26日,肩负族人重托,到江苏常熟作实地寻访。

(一)寻访行踪

4月18日,浦恩锐、浦仕德二人,乘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列车,万里40小时,于20日中午12点30分到达上海。二人不顾旅途疲劳,不想留连上海的繁华美景,在上海未作逗留,一下火车便直奔长途汽车站,购买去常熟的车票,当晚赶到常熟住下。

21日清晨八点,二人去常熟公安局户正科,寻求帮助了解浦氏族人在常熟的居住情况,户政科对我们希望了解的情况不甚了然,说:“浦姓在常熟好象各地都有,但要说具体住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则说不上来。”当我们请他介绍一下机关里姓浦的人,以便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姓浦的人总好交谈一些。科长则婉言谢绝了我们的请求,我们无法强人所难只能无耐告辞。

怎么办?二人决定再到常熟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去碰碰运气,能否找到元末明初时,常熟第四都在什么地方,缩小寻找范围。谁知出乎意料,常熟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竟是浦姓,名叫浦君芝。当他知道我们的来意后,非常热情,主动向我们介绍情况,他说:“常熟浦氏不是大姓,虽不少镇都有,但总数不会超过千户”。

他又翻出《重修常昭合志》一书,从中找到常熟第四都,当时属常熟县感化乡,就是现在大义镇。他还说:“1996年邓小平的小女儿来常熟了解浦氏族人的情况,详细情况不清楚。”

“常熟浦氏没有修过族谱,家族发展渊源宗支亲疏关系都不了解,我是搞地方志的,这方面接触多一点,但只是知道上两三代的情况,往上就说不出来了。”浦君芝又翻出《常熟文史资料辑存》第三十辑一书说:“这上面有一篇《浦氏家谱寻访记实》,文中讲到无锡市厚桥镇浦氏族人,1931年在原谱谱本的基础上,重修《南涧浦氏宗谱》,该谱本估计无锡市图书馆应该收藏有,不访去查一查,看能否找到。”

当我们问及祖茔,墓碑,祠堂等情况,他说:“这儿除了被列为文物保护的古迹以外,其他因建设需要,殉葬改革,都已不复存在了,也没有听说有浦氏宗祠。”

我们把带去的族谱送了他一部,他非常高兴,说一定抽空看一看,争取在常熟也做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提出要买一部《重修常昭合志》,他即现主任联系售给了我们,他还以常熟市地方志办公室名誉给我们开了到无锡市图书馆查找浦氏族谱的介绍信。

下午,我们去第四都所在地——大义镇。找到文化站,站长浦仲诚,是浦君芝的哥哥。他说:“住在大义镇的这一支是高祖时从无锡厚桥迁来的,住在大墅桥(今天的大义镇)外黄塘(原叫归义庄)。曾祖父为晚清武举人,在当发颇有名望。归义庄现改为国家粮食储备库,居民均搬出。我们这一支,有十多户,居住分散,其余的浦氏宗支情况不清楚。我估计,常熟的浦氏大多是从无锡厚桥迁来的。”浦仲诚对我们所要打探的情况不了解,在大义镇没有什么留下来的古迹可供考查。临走时,浦仲诚把他2002年3月整理的他家这一支的族谱(草本)复印了一份给我们。

我们从出租车司机口中得知,常熟市郊有个浦浜村,姓浦的人较多,我们找到浦浜村村委会,村主任叫浦生保,三十来岁,对远道而来的我们,他虽然热情接待,但村中姓浦的祖籍也说不上来,也不知道什么“家谱”,他介绍了退休的老支书浦丙生,看他知道与否。浦丙生对我们几千里之外寻根问祖到常熟表示钦佩,他介绍说:“泯泾村姓浦的有七、八十户,新造村也有四、五十户,说到祖籍何处,我也说不清楚,别姓人解放前有编过家谱的,浦姓没有编过家谱。这些年来,建设发展很快,坟地也平整完了,殉葬改革后,骨灰都放到各村建的“安息室”保管,没什么遗迹可供考察了。”

22日早晨,我们去了无锡市图书馆,王主任拿来了《前涧浦氏宗谱》共25本,正是上文提到的《浦氏家谱寻访记实》中报说到的,无锡市厚桥镇浦如德家珍藏的谱本。该谱本是厚桥镇三十世孙浦大纶于1931年在清《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重辑前涧浦氏宗谱》的基础上重修的。

据《同治庚午重辑前涧浦氏宗谱》所载,无锡厚桥是浦氏南迁始祖繁衍发祥之地,全乡浦姓占70%,约12000多人,居锡之祖,字鹏飞,讳冲,原籍山西太原府太谷县人,桓桓将军之后,娶赵氏,子二,晋、暂。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从曹武惠王彬,伐江南,冲为副将,屡败唐师,唐后主李煜出降,上闻其勇,即敕下留镇江南,封平南大将军,寿七十五岁。卒于征署。葬无锡南门曹王泾。

该谱本有如下四部分内容:一是序言,有《无锡前涧浦氏续修宗谱叙》,为同治庚午所修谱本序言,《续修宗谱叙》为浦大纶所述。二是祖人像及赞语。三是历代望胄录,记录从周至清末各朝代名人。周有跞,汉有仁裕,晋有迭,这与我们宣威族谱所载相同。隋、唐、后唐、宋、元、各朝所列名胄达66人之众。独无莲芳祖、景秀祖名讳记载。四是世系,所列32世,占全书24本。至此,有关线索已查找,无锡厚桥浦姓,常熟浦姓,乃至周围相邻县市浦姓,与我们的浦姓有何渊源,无法说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