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把外交语言当战略方向

 国强数字图书馆 2012-08-10

 不可把外交语言当战略方向

  国国之争,历来是你负我胜我负你胜的结果,纵然中间有暂时合作,也是两国为各自战略利益考虑的暂时之计,作为大国尤其注重其国际影响力和支配力,古今皆然,无一例外。
秦晋之好看似无懈可击,但一开始秦晋之好就是一出阴谋。秦穆公之所以把公主嫁给公子圉(yu),是为了为了笼络公子圉,按理说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可是当公子圉的父皇夷吾病重时,公子圉还是担心自己的位子被人取而代之,连夜逃回晋国。这样秦穆公提前安排的自己把公子圉扶上皇位的设想破灭了。之所以要这样安排,秦穆公还是为了挟持晋国达到自己成为霸主的目的。意图霸业才是秦穆公的终极目的,联姻只是手段和棋子而已。后来晋国内乱,公子圉又与秦国绝交。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也就是晋文公。然而,晋文公励精图治,善用策略,终于超越秦国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是无可奈何。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当时秦晋结盟也是甜言蜜语,然而仍是各怀鬼胎,当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这样。之所以结交友好,也是各有所求。当初结盟之友好甜蜜其实不能完全掩盖国家利益纠葛,谁都没有把结盟的誓言当真来对待。

  盟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敌国喽。对待强国,弱国往往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以应付周旋强国。可是如今信息流通通畅,外交语言往往被误认为是国家战略方向,这是极为错误的看法。如果形成气候,往往一传十十传百,把外交语言当成国家战略,甚至很多专家学者也会被这种语言所误导,误把外交语言当成国家政策,还有的人也不时建言献策,但是观其风格,不难发现它吧外交牌当成了战略牌了。这是没有战略思维的缘故、这是不懂历史的缘故。

  再来看看宋襄公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我们是仁义之师,我要用仁义打败楚军”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本来仁义是用来宣传的,真的上了战场,面对的是你死我亡的战争,迂腐的宋襄公居然要用仁义来作战。这样的统帅实在罕见。这是他错误地把战争之前的攻心术、和平时期的宣传语言用在战场上来杀敌。战争史上这样的统帅是很少的。后来直至他死去,他还是不能理解他哪里错了。这样迂腐真是少见。

  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外交人员有外交人员的语言和说辞,但这决不是国家战略方向。

  强国靠战略作于2012-8-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