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美散文欣赏—— 叶下洞庭初 思君万里余

 hkl306 2012-08-11
 
 

 

                             叶下洞庭初  思君万里余

                                                                         作者: 雨春
  
  
  春节长假,蜗居陋室,闲来无事,信手拿起孜然已久的《唐诗全集》,虽然纸张业已泛黄,汩汩墨香却仍在悠悠释放。
  再度领略唐诗的风骚,一如初见,它的魅力象旷谷幽静而清澈溪水,缓缓流进我的心海,沐浴心神,洗礼思绪,荡涤灵魂。莞尔一笑,幻化画意装点心房,幻化音乐轻敲心窗,幻化倩影抚慰心胸,幻化丽魂慢拍心扉。亦如春茗,芬芳而妙曼;又若陈酿,幽香绵甜。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这是素有“巾帼宰相”之名的上官婉儿的鼎铭之作——《彩书怨》。
  细品这首五言诗,完全超出宫体诗的惯有基调,凄清而绵长的思念,是宫廷诗难得一见的情深似海,似悠悠的相思雨,浓而不淡、淡而不浓地跃然笔端。以景抒情、借景抒情,萧瑟的天气,惆怅的情怀,浑融一体,竭尽缠绵,显得格外清雅脱俗。让我深深感动深宫才女在政治上得心应手的同时,在情感上却是何等的寂寞和执着。仿佛展现眼前的就是:叶下洞庭、思君万里的村妇,在倾诉对久别夫婿的绵长的相思的情、牵挂的爱、惦念的意、牵绊的殇。简直就是宫体诗的自赎。
  清新隽永的文字,尽洒绝代才华,可见一斑的是她在《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云:“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品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不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寥寥数笔,就将剪彩花的过程和彩花的以假乱真,描写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意犹未尽地将花之四季又现联想。
  可与王维的《终南别业》相提并论,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不妨衔来一读:“策仗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去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因赏幽栖。”以诗绘画,勿用泼墨,盛景丽意,一览无余地朗空浮现,不用凝思,心爽意惬地浅流石径。恰似穿越时空的写意的拷贝在回放,那久远的大唐美景,让人无法不流连忘返。
  她神老气键,寥寥数笔,就把气势恢宏的的格调、气度倾洒人的心田:“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神来之笔,尽显文采斐然的磅礴心海。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朝诗人、女官,出生在陕西陕县,唐朝重臣上官仪的孙女,十四岁时,因才貌双全在武则天的殿试中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文章通顺,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好像夙构而就,被武则天重用。后因违旨罪当死,但武则天爱其才华,只处黥面之刑,之后她精心伺奉、曲意迎合。一时不知的宫娥,东施效颦地盛行起“梅花状”,可以想象上官婉儿的美貌了。
  705年唐中宗复位,她掌管昭令深被信任,被拜为昭容,又得到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一时间权倾人主,不可一世。她建议唐中宗新办昭文馆,多招学士,使唐诗文化有了更深的发展,功不可没。
  710年韦后、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她草拟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引起李隆基在7月率军冲宫,杀韦后后,虽然刘幽求为她开托,还被李隆基杀于旗下。终年47岁。
  开元初年,李隆基宠爱其文采过人,派人精心收集成册,编成二十卷,令张悦作序,可惜现已无存。李隆基还追封谥号“惠文”。
  通览她的一生,以一人之力,复四方的表奏和草拟朝庭政令,可见她的政治才干和文学修养是何等的才华绝代。她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四朝,靠的就是文采斐然映衬下的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政治手腕。但也不难可以看出她又是一个没有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的旷世才女。
  历经千年,在正史的影响下,上官婉儿的形象很长时间局限于淫乱才女上,至今还有人轻视和鄙视她的谣媚,揪住她先后通奸武三思、崔湜不放,人无完人,何况身处武则天那种荒淫女人的身边,有时还要伺候其旁,青春年华,非禅非佛,焉有不动心之理。
  正视历史,正视她的文采,正视她的政治才华,才是最公正的目光,特别她能和武则天相处27年,后人无不津津乐道,瑕不掩瑜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