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獭兔养殖

 昵称2481401 2012-08-11
 獭兔贵在皮毛,皮毛的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蛋白质要求比其他兔高,尤其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更高。有了营养标准,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饲料品种、营养特点和饲料价格,进行合理的搭配。

  一、妊娠母兔配方

  槐叶粉7%,玉米秸5%,大豆秸23%,玉米39.8%,豆粕12%,大豆5%,骨粉1.5%,鱼粉2%,贝壳粉0.5%,胡麻饼3%,食盐0.5%,兔乐0.5%,蛋氨酸0.1%,赖氨酸0.1%。

  二、泌乳母兔配方

  槐叶粉9%,大豆秸25%,玉米36.5%,豆粕12%,炒大豆10%,骨粉1.5%,鱼粉2%,贝壳粉3%,食盐0.5%,兔乐0.5%。

  三、育肥兔饲料配方

  槐叶粉6.5%,大豆秸23%,玉米38%,豆粕12.74%,麦麸5%,大豆7%,骨粉1.3%,鱼粉1.5%,贝壳粉0.16%,胡麻饼3%,食盐0.5%,兔乐和球净各0.5%,蛋氨酸0.15%,赖氨酸0.15%。

  四、仔兔补料配方

  槐叶粉10%,大豆秸10%,玉米38%,豆粕17%,麦麸6.9%,大豆12%,骨粉1.2%,鱼粉3%,食盐0.5%,兔乐1%,蛋氨酸0.2%,赖氨酸0.2%。

  五、空怀母兔配方

  槐叶粉8%,玉米秸5%,大豆秸23%,玉米33%,豆粕8%,麦麸11%,大豆5%,骨粉1%,胡麻饼2.5%,棉仁饼2.5%,食盐0.5%,兔乐0.5%。

 
 
 
 
 
1.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防治:本病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理想的办法是免疫注射。仔兔断乳后第35~40天开始,颈部耳后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毫升,6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4~6个月。其它獭兔每年免疫3次即可。

  2.传染性鼻炎。是由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所致的兔子的一种以闭眼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候多变的春秋发病率更高;所有家兔均易感,而幼兔的易感性最高;室内养兔发病率高于室外,尤其是有害气体增多的兔舍传染性鼻炎易发。

  防治措施: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繁殖群,是预防本病最可靠的方法。一开始建立此种兔群时,即选择无临诊症状、并经鼻腔的连续细菌检验阴性而确定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兔种,采用卫生措施,并实行经常的细菌检查。引进新兔群要通过清除有临诊表现的病兔,按照鼻腔的细菌检验清除带菌者。本病应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隔离封锁的期限为20天。

  据研究,兔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高,会诱发家兔患鼻炎。因此,尽量使兔舍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在气候多变季节,定时投喂一些预防药物,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环丙沙星等;也可定期投喂大蒜等药用植物。可用氯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滴鼻,饲料中添加喹乙醇200mg/kg,均有较好效果。几年来试验表明,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研制的“鼻肛净”对于防治该病有很好疗效。预防按饲料量的0.5%添加,连用5天,治疗按1%添加,连用3天即可。

  3.球虫病。球虫病是对幼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常见体内寄生虫病。各品种家兔都易感,以断乳至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兔对此有耐受性,但不产生免疫力,并成为长期的带虫者和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病最严重。

  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强度:母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减少仔兔与母兔的接触机会,实行定时哺乳,对母兔笼经常清洗和消毒,对其粪便堆积发酵;仔兔哺乳前,洗擦母兔乳房,并涂抹2%的医用碘酊,均有较好效果。

  药物防治:较好的药物有氯苯胍、敌菌净、磺胺类、盐霉素等,按说明添加。

  4.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又称“生癞”、“石灰脚”、“干爪病”等,对养兔业造成较大的威胁。

  防治措施:定期检查,药物经常消毒。对兔群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可疑病兔及时隔离和采取措施。不从患有疥癣病的兔场引种,种兔进入观察3周,确实无病后方可混群。兔舍应经常消毒,保持环境干燥,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

  理想的药物和方法是2~2.5%的敌百虫酒精溶液涂擦患处;肌肉注射虫克星或灭虫丁,每千克体重0.2毫升,或口服虫克星粉剂,每千克体重0.2毫克。

  5.皮肤霉菌病。由须发癣菌和大小孢子霉菌引起的以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皮肤病。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兔体和环境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发现患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治疗可采用以下药物:大群发病时,内服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日25毫克,连用2周;克霉唑药水或软膏,均匀涂擦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10%的水杨酸软膏、或2%的福尔马林软膏、或5~10%的硫酸铜水溶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

  6.肠炎。以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排稀便、粘液便或血便为特征。对獭兔,特别是幼兔的危害很大。

  防治措施: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痢特灵、环丙沙星、喹乙醇等,按说明使用,连用3~5天。治疗可肌注痢菌净、磺胺嘧啶钠等;饲料中添加鼻肛净有很好的效果。由于獭兔消化道的脆弱性,一旦出现肠炎,容易脱水和出现电解质不平衡。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在用药的同时,配合补液和解毒,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肌肉注射维生素C等。

 
1、性成熟和初配月龄,獭兔在正常饲养管理和正常营养条件下生殖指标是:公兔性成熟3一3.5月龄但初配不能小于4一5月龄重量须达到5斤以上,母兔:性成熟3一3.5月龄,初配不能小于4月龄,重量须达到4.5斤以上。方可配种繁殖。

  2、母兔的发情周期,发情表现和最佳配种时机,母兔的发情周期为8-15天,每次发情将持续2一3天,发情是母兔性成熟所引起的母兔性兴奋有交配欲望的一种表现。发情的表现为:母兔活跃不安,爱跳动,食欲减退,啃咬笼具,主动爬跨。一般是从母兔的生殖器鉴别发情情况,阴部可视粘膜初期粉红,中期大红,晚期紫红,最佳配种时期是发情中期,即:粉红早,紫红迟,大红正当时实践证明,母兔发情没有一定的规律,因此饲养员应勤检查其生殖器,以防错过发情期。

  3、配种方法:①自然交配,把母兔放在公兔笼内,当公兔爬跨,母兔抬尾迎合交配完毕后,公兔倒向一侧,发出咕咕叫声并踲足,为配上的标志,待其弥留2一3分钟,将母兔轻轻捉出,将其倒置轻拍臀部,放回原笼,6小时后,再用同一只公兔复配一次,做好配种记录即可。②人工辅助交配,当母兔发情接触到公兔后,不愿举尾迎合,公兔无法交配,可采取人工辅助,即拴住母兔尾巴,从背部拉向前方,辅助人一手抓住耳朵和颈部及细绳,另一手伸向母兔腹下靠后肢处,将臂部微微托起,让公兔爬跨。交配完毕,公母开。

  4、妊娠诊断:①复配法,在母兔配种后5天复配,拒绝交配的可能怀孕。②称重法:在配种后7-14天内进行2-3次称重、体重明显增加者可能怀孕。③触摸法采用触摸法是最佳方法。一般在配种后10-12天是最佳摸胎时间,具体方法:检查者左手抓住兔耳和颈皮兔头向检查者,右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呈八字形分开,伸向母兔腹下腿内侧,手心向上,由前向后轻轻触摸。如腹内松软如棉状,说明末怀孕。如触摸到象蚕豆大小的椭圆肉球,并有弹性而滑动,即为胎儿,可确诊为怀孕。但必须注意,在母兔吃饱时不宜摸胎。

  5、科学繁殖:母兔繁殖可根据母兔的体况采用不同的繁殖:

  ①频密繁殖:也称血配,即在母兔产后24小时内再次配种,这种繁殖对母兔体况消耗大,影响仔兔成活率。只有在母兔体况好,产仔少时,采用这种方法。②半频密繁殖:即在母兔产后8-15天,开始检查配种,这是最佳的繁殖,既不影响母兔体况,也可提高繁殖率,但对于体质弱,产仔多时,也不宜采用这种方法。③延期繁殖,既在母兔断奶以后,开始检查配种,这种繁殖一般在母兔体质弱,产仔多时使用。

  6、科学管理,更新种兔群:种兔饲养中要供给优质全价饲料。调整膘情确保其最佳体况,保持长期处在繁殖力较强水平上,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项,就是更新种兔群,因为种兔在壮年时到达繁殖高峰,随着年龄增大,繁殖力逐渐减弱,这时要对种兔调整,淘汰老弱残兔,更新青壮年兔,一般来说,壮年兔应占整体兔群数量的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