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悄悄地,不可避免地发生

 浪潮之巅 2012-08-12
电力大大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而现代人对于使用电力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金融危机让这种改变悄悄地发生。当今这场金融危机,期影响面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将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当人们说它“百年一遇”时,还仅仅是指经济层面。然而,超出经济层面,最近这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将影响到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影响到人们以往司空见惯的很多观念。我们甚至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是工业革命200多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它预示着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已经达到最顶点,从此开始不可避免地下降。未来的现代化,将是另一种模式。
电力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没有约束的扩张。发电系统要获得效益,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从爱迪生开始,为了消耗电力而发明的用电产品便层出不穷,例如留声机、电灯。电灯使得人们可以将黑夜变成白天,可以将巨大的建筑物内部变得明亮。电力让人们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然而,电灯带来种种好处,也很快在消耗型经济模式下走向反面。以往建筑的小窗户被大玻璃幕墙取代,虽然玻璃的保温能力极差,但是,因为有电,人们不在乎。有了全部被大玻璃覆盖的高大建筑后,美国人甚至觉得每盏灯装一个开关都属于浪费,整栋大楼通宵因电灯而明亮,也成为现代化不夜城的标志。然而,消耗电力的方式并没有走到尽头。除了建筑物内部大量使用电灯外,建筑物的外部也大量使用灯光造型,霓虹灯、广告牌更是将城市的夜晚装扮的五光十色,甚至还将战争时期的探照灯改进后,变成刺穿黑夜的光柱,化身成一个城市夜晚的活力。
多少年前,人们观察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大致可以用夜晚的灯光来做判断。如果一个城市夜晚黑漆漆,那就是落后,现代化似乎就等于不夜城。中国古代也有让夜晚美丽起来的灯会,但是,那都是逢年过节的局部喜庆活动。而现代化让每一个夜晚都变成白昼。人类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被现代化变成昼伏夜出的夜行动物。记得十几年前,为了挽救西部的煤炭企业,我国某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始推行一个具体的政策: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从那以后,东部城市的每一栋大型建筑,几乎都要同时配套夜晚的外观造型灯,城市里的景观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别出心裁。有些建筑物的业主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不愿开启耗费电力的景观灯、造型灯,政府部门还会施加压力。仅在让夜晚如白昼这一点上,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早已向西方完全彻底地靠拢,我们没有任何犹豫地接受了西方的灯光模式。
然而,人们终于发现电力不够了。近日,广州、上海开始要求限制景观灯。事实上,当初大搞“灯光工程”就是这些东部城市。十年间,现实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当初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决策,在今天看来,变得如此短视。如今人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减少景观灯所消耗的电力,是大势所趋。电力能源应该主要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上,而不是用在那些华而不实的灯光工程。电力从诞生之日到现在,较早以前已经出现反对浪费电力的舆论,欧洲也曾以全城关闭景观灯5分钟为象征性的活动,而在中国,它正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且,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行为方式。回想当初鼓励用电,到如今合理用电,观念上的转变,正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而变成现实的必然选择。
限制景观灯看起来似乎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事实上,两者的关系像很多其他经济现象一样,具有潜在的必然联系。当前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以消耗带动经济,二是以未来为现在担保。这两个方面能够长期存在下去的唯一理由,只在于工业方式所需要的资源永远不会枯竭。人们对此的警示很早就出现了,真正的危机,从现在开始出现。中国所面对的电力问题,将使中国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开始寻找与西方不同的电力使用模式,否则,中国将难以长期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改变夜生活的方式,也将成为未来的必然,仅早起早睡这一符合自然规律的行为,就能节省多少电力?
告别景观灯,告别灯光过程,将逐渐成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的必然。我们无需在夜晚的明亮程度上与西方比肩,我们不该沿着西方人开辟的浪费道路而前行。我们应该重新拾起中国人的古老传统,好钢使在刀刃上,从电力使用开始,将中国有限的资源用在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的地方。从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明确树立一个观念:告别景观灯,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之一。电力使用只是这一观念和行为转变的一个例证,以此为鉴,中国人应该重新审视很多西方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固有观念和行为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