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目惊心的妇女裹脚[转载]

 单干 2012-08-13

 

 

          触目惊心的妇女裹脚[转载]

 


 
 
 
                 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以及裹足小脚被称为“金莲”的原因,却始终是一个谜。

 
 
 
 
 
               正在包裹的小脚

 


 
 
 

                
由下面的'套鞋’和上面的'饰裤’相联而成的形式,流行于清末光绪年间,盛行于河北、山东各地。

 

 


 
 
 
 
 
              起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分布于河北、山东、陜西、甘肃等地。鞋头尖锐,成角锥状,鞋面以丝线为网络,用两帮合成。 

 

 


 
 
 
 
 
             河北、山东等地冬天妇女穿着的鞋子,帮内塞有棉絮或衬以毯子。
 

 

 

 

 
 
 
 
               新娘子穿的,通长是黄色或红色,又称喜靴、上厅鞋、踏堂鞋。

 

 


 
 
 
 
             丧事或守丧时穿的,全鞋为白色,鞋面不绣花。

 


 
 
 
 
 

         
清末民初最流行的形式,鞋帮由两片合拢,鞋头纤瘦尖锐,走路时只有瘦窄尖锐的鞋尖外露,看起来更觉金莲纤小。

 



 
 
 

              清末河北、山东等地居家最常用的鞋子。鞋底中间弯曲如弓,有的嵌入小金铃走起路来叮当有声。
 

 

 

 

 


 
 
 
           坤鞋:民国初期最流行的形式,木底。
 
 
 
 
 
 
 
 
 
                合脸鞋:盛行于民国十几年,前部圆尖,后部圆肥,有系鞋带与鞋带鼻,有皮底也有布底,鞋店制售的。
 
 
 
 
 
 
 
 
 

 
 
 
                    深脸圆口鞋:创于民国二十年间,是最广泛的流行鞋式,鞋帮很高,鞋脸也深,前面肥尖后面肥圆,鞋底为皮底,多为鞋店制售。

 

 


 
 
 
 
                  雨鞋:在下雨天穿用,鞋跟不高,皮底或木头底,帮为布制的,上面敷上桐油以免受潮。
 

 
 
 
 
                      睡鞋:为避免裹脚布在睡觉时松开,睡觉时需另穿睡鞋..
 
 

 
 
 
 
 
 
                  方口两截鞋:盛行于民国二十年左右,大多为鞋店所制。由三片鞋帮合成,前面一片橄榄形,后面两片长方型鞋帮。

 



 
 
 
 
 
                皂鞋:民国初年盛行于平、津、鲁各地,鞋帮为两片,平底或布制,脸极浅,口作尖形,鞋帮窄浅,常制用青色制造,故名为皂鞋.
 
 

 
 
 
 
 
             蹻底弓鞋:清代流行于西安、兰州、山西一带。鞋跟很高,鞋尖常饰上鸡嘴凤头状,样子好看但行走时极不方便.
 
 


 
 
 
 
         古式晋鞋:是一种平底鞋,前端常做倒钩状翘起,鞋形作梯形,帮很高,流行山西、陕西一带
 
 
 

 
 
 
 
            粤式弓鞋:鞋跟多垫有木头或布纳矮底,前端略上翘,形式较为短胖,流行广东、福建一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